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不如意事,基本上占了十之八九。痛苦,由此而生。

既然人生痛苦,那我们该如何缓解痛苦呢?有的人会选择到处旅游,有的人会选择发泄情绪,有的人会选择暴饮暴食,有的人会选择打游戏麻痹灵魂......

这些做法,确实可以缓解一时的痛苦,但无法缓解长期的痛苦。也就是说,单靠一时的刺激来祛除痛苦,是“治标不治本”的。

当你旅游完回来,痛苦依旧存在;当你发泄完情绪,新的情绪又会出现;当你打完游戏之后,灵魂依旧空虚。说到底,还是心境出了问题。

如何才能炼就无坚不摧的内心呢?就三个字,向内求。所谓“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内心,才是长久之道。

当你活得迷茫痛苦的时候,我建议你,要懂得“向内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反客为主,成为情绪的主人。

人类,生来就是感性的生物,一开始就是情绪的奴隶。动不动就高兴,动不动就生气,动不动就郁闷,完全被情绪控制。

早上,拿到了一笔奖金,就异常兴奋。下午,被领导训斥,就异常气愤。情绪大起大落,当事人的心境绝对会出问题。

首先,过分情绪化,会让人失去理性,选择失误,一步错,步步错;其次,成为情绪的奴隶,被情绪牵着鼻子走,无法感知生活真正的美好。

情绪化的人,不知道头顶上的那一片星空如此璀璨,不知道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如此灵性,不知道平平淡淡的日子如此人间值得。

要想改变这一切,第一步,就是控制自身的情绪。快乐也好,悲愤也罢,不妨保持“淡然”的姿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过往发生了什么,既然无法改变,就一笑置之;当下发生了什么,既然人力有限,就尽力而为;未来会降临什么,既然无法预测,就随心随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天人合一,吾心即是宇宙。

道家圣人庄子,提出过一个观点:“吾生宇宙生,吾灭宇宙灭。”

在你还未出生的时候,你不知道什么是人间,不知道什么是宇宙。你无法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依旧处于虚空当中。

随着你降生于世,知道什么是春夏秋冬,知道什么是自然规律,知道什么是钱财名利。那一颗鲜活跳动的内心,让你感知到生活的一切。

晚上,当你闭上双眼睡觉,你将不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身外之物,也跟你毫无关系。随着你醒来,身外之物才跟你息息相关。

这就是所谓的“吾心即是宇宙”。对于个人而言,当下所感知的一切,才是真实的。未曾感知的一切,你不知道,就可以认为是虚假的。

其实很好理解,一百年后的人间,还跟你有关吗?早就跟你无关了,因为你感知不到。唯有当下的这一颗心,才是真理。其余的,不过是《金刚经》谈到的“虚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当你变得不在乎,将喜乐一生。

佛家有一个说法,着相。执着于外相、虚相或个体意识而偏离了本质。如“水中捞月”,水面的月亮本来就是假的,你再怎么捞,也还是一无所得。

既然水面的月亮是假的,为什么人们还要去捞取?因为“在乎”,所以执着。你在乎月亮,在乎自身的欲望,在乎想要成功的虚荣心。

就拿“赚钱”来说,本来小富即安,三餐温饱,就已经很不错了。人们之所以执着于大富大贵,就是因为他们在乎钱财名利,也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首先,在乎毫无意义,不见得我们在乎了,生活就让我们如愿以偿;其次,所有的在乎,都是欲望。人,一旦陷入到欲望当中,就如同堕入深渊,走不出来了。

喜乐一生的关键,就在于“不在乎”。别人如何看待我们,不在乎;能不能大富大贵,也不在乎;是否能够胜人一筹,更不在乎。

正所谓,我本尘世一凡人,何须惹得利缠身?百年匆匆如一瞬,浮生若梦莫强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到最后

何谓“向内求”?关键就是,跟自己握手言和,接纳真实而又微小的自我。当我们懂得跟自己握手言和,才有资格跟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人,先要见自己,随后才能见天地,见众生。

孟子提出过一个观点:“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要时常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自然的规律,是否符合自我的内心。如果一切都符合,那福气,才会降临到我们的身边。

生活如何,我们无法预测,自己的内心如何,才是人生一切问题的关键。正所谓,明心一片知风雨,不忧愁来不悲欣。淡看世间纷扰事,笑对人生起伏情。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