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以一己之力,不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Go!出海新声代》聚焦他们的故事,从青年人的传承中,看文化五千年的延续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白居易将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融进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千年后在意大利米兰街头,来自山东潍坊的留学生郑晓慧,以一曲曲或铿锵或柔和的二胡乐曲,为无数身在异乡的异客,带来来自家乡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晓慧在街头表演。 受访者供图。

在街头演奏二胡,引来意大利媒体采访

近半年来,郑晓慧通过自媒体账号“胖二胡PangErhu”发布她在异国街头拉二胡的视频,吸引了国内外网友的关注。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连线郑晓慧,探寻视频数百万的点击量的背后,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羁绊和故事。

“小时候比较活泼好动嘛,爸妈就想让我学一门乐器,能坐下来专注一点。比较神奇的是,很多小朋友学的时候可能会排斥去练琴,但是我当时却比较沉浸于练琴,这可能就是缘分。”郑晓慧回忆道。

她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自己九岁就与二胡结缘,在初一顺利考完二胡十级后,又跟着专业老师深入学习多年。十多年的相处与磨合,二胡早已成为她的朋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谈及路演的契机,郑晓慧表示自己多年前就已有这样的想法,由于客观原因一直未能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大利小朋友随音乐舞动。 受访者供图。

“到米兰来留学后,我常常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大量的街头表演,跳舞、唱歌、拉小提琴等等,什么样的都有,艺术氛围很浓厚,去街头演出的念头就是那时候又一次被激发出来了。”

2023年,郑晓慧成功申请到了在米兰运河河边表演的位置。她直言自己刚开始表演的时候,也会感到紧张,但观众的热情反馈总能让她迅速进入状态。“因为我是站着拉的,我的身体会有一些摇摆,现场的观众也会跟着我一起鼓掌跳舞。甚至还有90多岁的老大爷在跟着旋律跳,这些都让我能很快放松下来,享受音乐。”

随着表演场次的增多,郑晓慧的同学建议她把演出的视频发到网上,让更多人领略二胡的魅力。慢慢地,她的街头二胡演奏在网络上被越来越多人关注,还引来了意大利当地媒体的采访。

玩转二胡,让东西方文化碰撞

从2023年4月起,郑晓慧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在米兰街头演奏二胡,每个月都有三四场街头表演。

“刚开始演出的时候,我就仅仅是拉二胡而已,视频发到网上之后,大家就建议说,既然表演民乐了,也可以顺便宣传一下汉服,我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后来表演的时候就穿上了汉服,既宣传了汉服又宣传了民乐,一举两得!”

自从穿上了汉服,每每走在前去演出的路上,她都会吸引很多目光,也常常会有人上前邀请合影。“他们会直接称赞说真漂亮,衣服真漂亮,每当这时候,就会觉得很自豪。”她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晓慧身着汉服在海外街头。 受访者供图。

身着传统雅致汉服的东方女孩,背后是欧式建筑风情的老街区,耳边是时而高亢激昂,时而窃窃低语的弦乐声......画面充满了文化碰撞的奇异之美,而这种碰撞不仅存在于视觉画面中,更存在于郑晓慧的乐声里。

传统的二胡曲目往往深沉而舒缓,但在意大利这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国家,欢快的旋律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郑晓慧分享道:“有一次在威尼斯表演的时候,前一首是一首很深沉的曲子《雨碎江南》,小朋友都趴在地上,但是当音乐换成《赛马》的时候,他们突然都站起来开始跳舞。后来,我就开始尝试去表演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比如说周杰伦的《兰亭序》《青花瓷》,意大利民歌《姑娘再见吧》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晓慧演奏《加勒比海盗》。 受访者供图。

歌曲改编并非易事,二胡结构的特殊性更是加大了改编的难度。“二胡只有两根弦,它不像其他的乐器,比如说钢琴,你按哪个键就会有哪个音,二胡不是的,这些都需要慢慢地摸索和调整。”郑晓慧坦言。

改编对她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她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希望以年轻人的视角和方式,让二胡演奏变得更时尚、活泼,贴近年轻人的审美趣味。

在演出形式上,郑晓慧也花费了许多心思。她尝试让二胡与琵琶、传统武术、戏腔等相结合,与其他年轻人一起演出的《醉拳》《赤伶》等曲子都很受欢迎。郑晓慧笑称,她和另一位会武术的留学生在街头表演《醉拳》时,不少外国人认为是某种新奇、神秘的“功夫”演出,纷纷询问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其他留学生一起合作演奏。 受访者供图。

受邀踏上国际舞台、登上米兰时装周演奏

中国和意大利在历史上就有过文化上的交流。几百年前,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里向意大利人讲述他在东方的经历;100年前,中国民歌《茉莉花》成为了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中较鲜明的具有中国元素的音乐符号。

过去的半年,从米兰到威尼斯、莱科、佛罗伦萨,再到巴黎,郑晓慧跨越欧洲多个城市,演出几十场,为街头行人尽情演绎《赛马》《兰亭序》《牧羊曲》《葬花吟》《水龙吟》《一剪梅》等不同风格的曲子,又何尝不是现代版的马可波罗呢?

街头表演常常需要与观众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郑晓慧发现,通过各方努力,中国文化传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周末在米兰街头常能看到中国人穿汉服,节日比如春节,在唐人街甚至能看到外国人穿汉服。在街头表演时,有些外国人也会告诉我,他们知道二胡这个乐器,有听过。”

在海外街头宣传的近一年时间里,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郑晓慧得到了许多正向的反馈。她用“蒲公英的种子”来形容自己的表演,逐步在海内外渗透宣传,让世界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外国友人在巴黎合作演奏。 受访者供图。

“我遇到过外国人看完演出后来和我说,他也想学习二胡,有家长告诉我自己的孩子看了我的视频后想学习,希望我可以给他推荐二胡。在媒体平台上,也有人留言说希望可以像我一样进行街头演出,宣传民乐。”

随着越来越多人看到郑晓慧的表演,她有了踏上更大的舞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例如,巴黎歌剧院的音乐家邀请她去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大提琴家共同演奏了一曲《赛马》。她还登上了2023年秋季米兰时装周,演奏的视频也登上了多个国家的社交媒体平台。

“音乐是无国界的,文化交流也不会因为语言不通而有阻碍,不管将来我会做什么、在哪里生活,我还是会把二胡带在身边,希望以后能登上更大的舞台,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民乐。”

郑晓慧不仅展示了二胡这一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更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传递给了国际观众。她的演出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韵味,也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

统筹:柯晓明

采写:南都、N 视频记者 鹿筱悦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王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