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随着六月份的到来,连接深圳和中山的“深中通道”开通,深圳至中山的车程,将缩短至半小时之内,大湾区同城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最近广州、佛山、惠州、东莞、肇庆的城际铁路也计划通车,要将不同的城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让经济凝聚更强大的动力,可以发挥更多的协同效应(synergy),互补长短,关键是要打破当前不必要的口岸通行障碍,与香港的交流更为便捷,让人心的融合水到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湾区融合已经到了2.0版本,需要更多出奇制胜的突破,而不是在原有的框框纠缠不休。这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在更高的维度思考和实践,避免只是点滴改良。基建加速只是第一步,还需要各地政府的脑力激荡,建立共识,而香港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甚至要有带头作用,不能有被动的心态。

因为香港的民意不再容许被动心态和慢半拍的政策。最近清明节和复活节假期,香港有超过三百万人次到大湾区其他城市消费,大部分集中在深圳,但也逐渐外延到东莞、佛山、中山、广州、肇庆、惠州、江门等地,都显示香港人扭转了以前歧视大陆的心态,用脚投票,喜欢到大湾区消费和生活,但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大陆人喜欢来香港投资房地产、买保险、购物。因此,香港和大湾区的联系会更为密切,也需要更多在硬件设计之外的变革。

当务之急是要加速口岸的通行方式,不要被一些不必要的繁文缛节所捆绑。就以现在西九高铁站的一地两检,可以用港澳通行证当车票来进站,但行李的检查还是要经过两道关卡,而出闸时又要再排队一次验证通行证,对旅客来说,简直就是过五关斩六将,既劳累又厌烦,一些上了年纪的旅客尤其不堪其累,视之为畏途。其实以现在的人工智能科技,简单的读脸的方式就可以搞定一切,而行李的检验也要尽量简化,不要连续两次进行,费时失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当前全球的双子城的交通方式,都有很多便捷的方法,重视“同城化”的概念,如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新加坡和大马新山都重视简化出入境,避免人流拥堵。这都是不同国家的通行,而香港与大陆同为一国,却戒备森严,口岸予人如临大敌之感,需要强力戒除,还民众一个方便通行的方式,也可以刺激大湾区的融合更上层楼。

更上层楼就是大湾区各地彼此促进改革,给人民一个更好的生活品质的社会,如深圳、广州等大陆的餐馆都给港人带来非常正面的感受,不仅是因为价钱便宜,性价比高,而是服务品质更好,没有香港餐馆普遍存在的“晚娘面孔”和滥收费的现象。中国大陆的餐饮集团近日纷纷进军香港,击中香港餐馆服务业的痛点,如纸巾要收费﹑餐前小食如花生米要收费、自带酒水要收昂贵开瓶费、打包要收费等。深圳的潮汕菜馆“陈鹏鹏”在沙田新城市广场开设香港首家分店,就强调“七不收”,打破了香港餐馆的潜规则,让香港餐饮业受到空前的挑战,广受顾客的欢迎,因为这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消除了行业的陋规,提升了香港的城市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陆人来到香港也在学习香港的城市管理和市民文明守则,不能随地吐痰,坐公交车要排队,也理解现代社会的“边界感”,要重视别人的隐私,不要随便问别人的收入,打听别人的八卦,公私不分;不要随便串门子,要有强大的法治意识,尊重程序正义,不要动辄找关系疏通,在法律边缘办事,甚至陷入违法深渊。

大湾区融合2.0的精髓,在于要有大湾区意识,要超越每一个城市画地自限的地域心态,拥有更宽广的视野,看到大湾区是一个比欧洲人口最多、国力最强的德国还要大的经济体,若能够建立更强的共识,有更密切的往来的联系,就可以创立一个有利于每一个城市的命运共同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香港人来说,大湾区2.0还要在语言上自我提升,要充分掌握普通话,进入用这个十四亿人都能沟通的语言的思辨层次,而不要吭吭巴巴、词不达意。由于香港长期以来都是用广东话作为教授中文的语言,很多的香港精英的普通话都很“普通”,进入了中国大陆的语境,往往陷入尴尬的场面,讲普通话只能表面应付生活需要,但不能进入抽象的讨论层次,尤其是一些公务员,还是讲起来结巴,都成为大湾区融合的障碍。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