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二战结束前,很多人普遍认为美国投放了两颗原子弹导致日本投降,但事实上,美国情报部门在战争结束后公布了一封截获的密报,揭示了日本天皇决定投降的真正原因并非仅仅是原子弹的影响。那么这封密报到底写了什么呢?

1945年7月26日,东京城上空的夜幕下,灯火通明。在这个寂静而紧张的夜晚,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踱步在首相官邸的走廊上。墨索里尼的悲惨结局和希特勒的自杀,让他对于日本的未来感到更加忧心。

会议室里传来低沉的争吵声,主战派和主和派在内阁扩大会议上展开激烈的辩论。铃木贯太郎深深感受到,他身负着国家的未来和荣誉,面对战争的抉择,他陷入了矛盾的泥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在对立的两方中,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的目光坚决而火热,他坚信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和东南亚大部分领土,胜利的曙光已近在咫尺。放弃此时此刻的战争,对他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他义愤填膺地站起身,指责主和派的人胆小怕事,背叛了日本的国家利益。

与之对立的是主和派的代表,他们神情黯然,认为日本的战争已经陷入了绝境。国内经济崩溃,战争的延续只会带来更多无辜的牺牲和国家的毁灭。他们担忧着战争带来的巨大苦难,呼吁早日结束战争,为日本的重建奠定基础。

破晓时分,会议室内氛围依旧紧张,争论不休。铃木贯太郎的心犹如风暴般激荡,他感到自己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新上任不久,他还没有赢得足够的威望和尊重,无法在这场权力与生死之争中一锤定音。

“喂,喂!再吵下去也没个结果了!”铃木贯太郎嘶哑着声音,试图制止双方的争吵。但无济于事,议题纷纷扰扰,像燃烧的火焰,无法轻易熄灭。

与此同时,晨光渐渐在天边泛起,将会议室的窗户映照得苍白。铃木贯太郎感觉头疼欲裂,他需要决定,但却陷入了困境。

几个小时后,他决定将责任推给裕仁天皇。在历史上,天皇一直是日本的象征和权威,他的决定通常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铃木贯太郎疲惫地做出决定,要求天皇做出抉择。

两天后,终于得到了裕仁天皇的回复。铃木贯太郎召开了一场记者招待会,心中万分紧张。他宣布:“日本政府对《波兹坦公告》不予置评。”这简单的回答在日语中表达为“默杀”,但对于美英记者而言,这是对公告的“无视”。

杜鲁门一看到这个消息,怒火中烧。他本以为手握原子弹的威力,日本必然会屈服,但没想到小小的日本竟然胆敢对美国置若罔闻。他愤怒地指挥部下:“准备原子弹!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教训!”

于是,美国开始了对日本的原子弹计划,这场战争的结局将因此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