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此大背景下,各地的乡村都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着挑战与机遇。健康报开设“健康中国·乡村走笔”栏目,捕捉这些鲜活的乡村变化,记录那些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发生的感人故事,展现新时代农村卫生健康事业的新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绿交织的山海间,茶山里的一片片青叶变成了致富的“金叶子”,悠久的传统文化激发了新的活力,海上社区被打造成了“温馨之家”……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村民们每每谈及生活环境与医疗条件的改善,总会引用那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宏伟蓝图逐步成为现实,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在这片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倾听民声、体察民情的热土上,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

“小青叶”变作“金叶子”

烟雨渐退,层层茶树宛如绿波,一个个黄草帽穿梭其间。

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下称崇儒乡)溪边村里,水泥路通到了茶山间,有摩托车时不时经过。

65岁的徐金德头戴草帽,脚穿雨靴,手提篮子,在茶树丛中挪移,用手指掐下嫩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0日,溪边村茶园中,村民们正在进行采摘。

采摘结束,徐金德跨上摩托,准备回家吃饭。他说,家里有15亩茶田,虽然种茶有20多年光景,但真正尝到甜头,还是这三五年的事。乡村振兴战略的春风,让这片茶山焕发新生机。每亩茶田能为徐金德带来近万元的收益,让他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春夏两季,是繁忙的采茶时节。每天上午,徐金德都要忙碌五六个小时,下午的劳作时间则随意一些。徐金德的脸上,写满了对生活的期待。他说,政府很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每年都组织茶农进行技术培训,茶叶产量逐年提升。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小青叶”变作“金叶子”。溪边村党支部书记李德云说,村中的茶园从300亩增至4000亩,种植、采摘茶叶已成为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村子里还有7家企业入驻,村民们不必在外漂泊就有活儿干,并获得不错的报酬。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2.8万元。

崇儒乡坚持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田间地头经常有技术人员前来指导种茶。提及种植技术升级,李德云说:现如今的茶叶种植不再使用化肥,而是选择农家肥;不再使用除草剂,而是使用锄头。生产方式更环保了,茶叶的品质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乡村振兴扮靓了一个个村落。记者探访溪边村,这里屋舍整齐,沟渠清澈,一个个崭新的垃圾收集驿站颇具现代气息。“村里有5名专职的卫生管理员,他们会及时清运垃圾,村中的7个公共厕所也由他们负责打扫。”李德云说。

夜幕即将降临,村民们将当日采摘的茶叶装进编织袋,等待运输车到来。夜晚的工厂开足马力,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一一完成,空气中充满浓浓的茶香。

传统文化“新表达”

崇儒乡溪坪村党支部书记兰明祥是一名“武林高手”,身怀畲族武术盘柴槌(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技艺。溪坪村建有两个展示馆,一个展示盘柴槌,另一个展示畲医畲药。兰明祥介绍,村中40岁以上的村民几乎都掌握传统畲族医学知识。

“如果治疗内伤,可以用金毛狗脊;被蛇咬伤,可以用虎杖;感冒上火,可以用凤尾草。”兰明祥指着展示馆内挂着的草药标本介绍,畲族虽然有语言,但是没有文字,很多草药名只能用畲语讲。如今,草药种植已成为溪坪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畲族常用草药有数百种之多。畲医应用草药,多数随用随采,也有按季节采集,经粗加工后备用的。兰明祥说:“通过对畲族医药、药食同源等方面的展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畲族医药价值,为乡村振兴助力。”

溪坪村45岁的村民雷仁财,将屋中机器接上电源,很快就将一根具有药用价值的树枝切成了片。雷仁财一家是村中的脱贫户,靠着种植鱼腥草、白花子等草药,以及茶叶和橘子等作物,每年能有近6万元收入。家里再也不为生活发愁,还盖起了新房。

这些年,溪坪村不遗余力地以畲族文化为基石,巧妙地将传统理念融入现代乡村建设,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还为村民们开辟了一条通往富裕的新路子。

“我们对接研学团队,将体验畲医畲药等与研学资源相结合,推动畲村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穿上传统服饰后,兰明祥“摇身一变”成了畲族传统文化讲解员。

“时髦”的乡镇卫生院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医疗发展。随着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失能、失智老年人口逐步增加,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崇儒卫生院“立在潮头”,在院内嵌入养老中心,成为宁德市第一家审批备案手续完整的乡镇医养结合机构,让附近乡村中的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享有家门口的医养结合服务。

记者看到,年过七旬的许安溪一边哼着歌,一边使用康复训练脚踏车,动作灵活,很是惬意。许安溪是养老中心的第一位入住老人,由于脑梗死后遗症,刚来的时候只能坐轮椅。

目前,崇儒卫生院养老中心入住了16位老人。崇儒卫生院院长林宜菊介绍,养老中心承担起老年人的康复照料职责,既能解决养老机构缺少医护人员和床位的问题,又能避免乡镇卫生院资源的浪费。“医养结合减少了需要长期康复护理的老人在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家庭之间奔波的辛苦,极大改善了患病老人的健康状况。”崇儒卫生院副院长谢道勇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1日,崇儒卫生院医护人员指导一名入住老人进行康复训练。

近年来,崇儒卫生院打造老年友善环境。2021年,该院投入70多万元对二层病房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了电梯,增设室内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道等。此外,该院设置就医、收费、取药老年人优先窗口,全程实施助老服务,并为老年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崇儒卫生院不仅开展医养结合服务,还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崇儒村92岁的村民余奶奶常年卧床,见到医生上门,连忙挥手打招呼。据她的女儿介绍,她患有心脏病,需要药物注射治疗。她年轻的时候就不爱出门,容易晕车,现在也只是偶尔下床走走。有了家庭病床服务,她可以足不出户进行治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1日,崇儒卫生院医护人员入村开展家庭病床服务时,与在小巷里休闲的村民交谈。

“我们累计建床11个,符合条件的居民一年可申请两次建床,每个治疗周期不超过90天,建床费医保报销达95%。”崇儒卫生院副院长汤春贵说。

此外,崇儒卫生院为当地养老机构提供日常诊疗服务,派遣护理人员巡诊,针对一些病情较重的老人提供护理型床位,开展中医、康复、护理等服务。

海上乡村医生

霞浦县既有山间茶海,也有海上田园。眺望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村海域,一艘艘渔船在海面上穿梭,渔民们驻扎在鱼排上生活。

七星海上社区是福建省首个建制式海上社区,由一个个相连的蓝色新型塑胶作为基底建成海面鱼排。这里有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海上警务、海上医院等便民站点,社区工作人员为海上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信访接待、水产养殖技术咨询、医疗等服务。养殖户在陆地上是村民,在海上时纳入海上社区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漂浮在海面上的七星海上社区

七星村乡村医生林其平说,他是今年2月入驻海上医院的。海上交通不便,这个近似于卫生室的海上医院主要服务海上的务工人员,完成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目前,他将自己的工作时间拆分,一半用在村子里,一半用在海上,每日都要乘船往返一趟海上医院。

在养殖旺季,海上务工人员多达3万名。“除了本地村民,还有不少外来人口。每年10月到来年4月,海上务工人员最为繁忙。消化道疾病、肌肉劳损和骨关节疾病等是务工人员的高发疾病。”林其平说,因为要出海工作,每个月他能获得一些补贴。

海上的居民若是有需要,可以随时拨打林其平的电话。溪南中心卫生院院长江海峰介绍,每到养殖旺季,医院会加派人手和林其平一起在海上医院坐诊。如遇紧急情况,医院会派出救护车在码头等候,及时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治疗。

“为满足海上居民的需求,除了药物治疗,我还会使用一些中医适宜技术,如推拿、拔罐、刮痧等,缓解他们的身体不适。”林其平说。

结束了下午的工作,林其平轻盈地登上快艇,换下身上的白大褂。经过风吹日晒,他的肤色比以往黑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1日,七星村乡村医生林其平结束在海上医院的工作,登上快艇启程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图:健康报记者 孙韧 张可心 特约记者 董小杰 陈静

编辑: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36LEHHFB】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