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到2023年期间,中美在西太平洋海域的空军对峙相对频繁,美国经常派出战机靠近中国空域进行挑衅,而中国则需要派遣战机进行驱离。然而,美国方面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中国派出去执行驱离任务的战机大多数情况下是歼-11,而不是更先进的歼-20和歼-16。尽管歼-20和歼-16在技术上更为先进,但中国为何更多地派遣歼-11来应对美军战机呢?

首先,歼-11作为一款老牌战机,已在中国空军中服役多年,飞行员对其性能和操作非常熟悉。在紧急情况下,熟练掌握的操作和快速反应是至关重要的。相比之下,尽管歼-16和歼-20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性能,但它们相对新,飞行员在操作上可能没有那么熟练,这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增加风险。

其次,歼-11相对于歼-16和歼-20而言,具有更低的维护成本和更简单的供应链。在频繁执行驱离任务的情况下,选择歼-11可以降低维护和运营成本,更符合中国军队在资源利用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经济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从心理战的角度来看,歼-11的出现展示了中国空军的决心和自信,同时向外界传递了一种稳重和克制的信息。相比之下,如果中国频繁派出歼-16和歼-20,可能会被解读为过度冒险或过于激进,这对于维护局势稳定并非有利。

总的来说,中国选择派遣歼-11执行驱离任务,是基于对实际情况和资源的理性考量,体现了一种谨慎和务实的态度。这种战略选择并非是在示弱,而是在用最合适的方式应对挑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从技术层面来看,歼-11作为苏-27战机的改进型,确实具有优秀的拦截能力。苏-27本身就是一款在战斗机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飞机,其在空战性能和机动性方面都表现出色。中国引进苏-27生产线和技术,研发出歼-11A和后来的主力歼-11B,充分发挥了这一平台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升级。

歼-11在设计上强调了空战能力,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速度性能,适合用于近距离空战和快速拦截任务。它搭载的火控雷达和导弹系统也能有效应对来袭目标。在对美军飞机进行拦截任务时,歼-11的出色性能使其能够有效应对,展示了中国空军在拦截领域的实力和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歼-11作为一款相对老旧的战机,其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相对较低,这也是中国选择派遣歼-11执行拦截任务的一个考量因素。在保障实力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控制资源的使用,体现了中国在军事战略上的务实和稳健。

因此,尽管歼-11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及歼-16和歼-20先进,但作为一款优秀的拦截机型,其在对抗敌方飞机时的表现依然令人信服,展现了中国空军在战机运用和战术应对上的高超水平。

歼-11作为苏-27战机的改进型,在继承了苏式侧卫的优点的同时,也具备了一系列强大的战斗能力。其超高音速巡航能力和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作战能力,使其在执行拦截任务时表现出色。歼-11搭载多种型号的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具有出色的护卫作战和对抗能力,足以应对各种来袭目标。

在对付美国在南海附近派遣的侦察机、电子战机、轰炸机和无人机等任务中,歼-11显然具备足够的能力。与其使用更先进的战机执行这些任务,不如保留这些先进战机用于更为重要的作战任务,同时通过使用歼-11来减少对先进战机的损耗和维护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美国一般不会派遣太先进的飞机执行侦查任务,因为这样做会增加飞机的损耗,并且有可能使先进飞机的数据参数暴露给中国。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派遣一些较为常规的飞机执行这些任务。

总的来说,歼-11在执行拦截任务时展现出的优秀性能和实用性,使其成为对付美国在南海附近派遣的各种飞机的最佳选择。其强大的战斗能力和相对较低的成本使其在当前情况下成为执行任务的理想选择。

在中美空中对峙中,中国派遣歼-20成功压制了美国派出的F-35舰载机,展现了中国空军的强大实力。对于为什么中国没有使用苏-35来进行这次试验,一些专家表示,苏-35在技术上确实非常先进,但相比之下,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机,具备更高的隐身性能和全方位作战能力,更适合应对美国最新的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35在中国空军中的地位也引发了一些讨论。虽然苏-35在性能上仍然很强大,但由于中国成功研发并量产歼-20,以及对歼-16进行了性能升级,苏-35在中国空军的角色逐渐减弱。中国决定停止引进苏-35,也是出于资源分配和战略考量的原因。歼-16作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之一,具备出色的拦截能力和作战半径,能够覆盖中国整个海域防空区域,是中国空军未来的主力战机之一。

在未来,中国空军还将继续发展更先进的拦截飞机,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环境。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信未来的中国空军将会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有效维护国家的空中安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