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简单的题目,还想阻止我去搬砖?”

2019年,在云南省的某高考考场外,竟然有学生如此“口出狂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搬砖男孩”林万东,当他说完这句话后,便心无旁骛的去工地搬砖干活了。

当林万东以713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时,因为他的“狂言”很多人并不看好他。

当年,林万东走出考场时为何说出这番“搬砖”言论?

时隔多年,那个不被大家看好的“搬砖男孩”如今又怎么样了?

父亲患病,母亲搬砖养家

2001年,林万东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市一个鲜为人知的贫困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耕作为生,林万东的父母亦是如此。

他们并非那种受传统观念影响,而偏袒男孩的父母。

反而一视同仁地对待林万东以及他的姐姐和弟弟。

身为教育程度有限的农民,他们却深知读书的价值,竭尽所能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当林万东还在上小学时,他的父亲被诊断出患有脑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上早年的腰椎受伤,使得他再也无法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

从那时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便压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

那时的林母年仅三十多岁,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和孩子们的学业,她选择到工地上打工。

林万东看到母亲的辛勤付出深感心痛,一有空闲便会帮助母亲分担家务。

每当放假,他还会和姐姐、弟弟一起在家帮忙除草、耕种庄稼。

看到孩子们如此懂事,林母虽然感到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她也担心姐弟三人,会因分担家务而耽误了学业。

因此,她从未在他们面前提及自己的辛苦,总是以乐观的态度鼓励他们专心读书。

走出考场“口出狂言”

姐弟三人各自在学习业上都十分努力,他们优异的成绩也成为了父母的骄傲。

姐姐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了名校,成为了林万东和弟弟的榜样。

这一成就激发了林万东内心的决心,他渴望也能踏上这所名校的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6月的高考季来临,林万东面临着人生的重要考验。

众多考生家长在考场外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心情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媒体也早早地守候在现场,期待捕捉第一个走出考场的考生。

考场内,林万东全神贯注地完成了试卷,信心满满地交上了自己的答卷。

他从容不迫地走出考场,面对眼前的记者,他的话语却让人大跌眼镜:

“就这些简单的题目,还想阻止我去搬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句话一出口,便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有人认为这是林万东胸有成竹,故意以反话表达自信。

也有人质疑他在作秀,认为他只有搬砖的命。

事实上,林万东之所以急于离开,并非因为心虚,而是他真的需要去工地搬砖。

他深知上大学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不愿让母亲独自承担压力。

因此,高考结束后,他毫不犹豫地前往母亲所在的工地打工,以贴补家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万东在工地与母亲并肩作战,搬砖、挑担,这些繁重的劳动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高考完搬砖,帮母亲减轻负担

林万东在高考后的两个月里,并没有像其他学生一样选择放纵自己,享受短暂的自由时光。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身到艰辛的工地劳动中,试图分担家庭的重担。

每天,他身着破旧的工作服,戴着厚重的手套,穿梭在炙热的工地上。

挥汗如雨,与成年的男人们并肩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体验到母亲的日常,那份看似平凡却沉甸甸的辛劳。

虽然他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实际操作起来,那种苦楚仍然超出了他的想象。

由于缺乏经验,林万东的工作效率远不及母亲,双手被磨破,起泡,疼痛难忍。

每当他看到母亲快速而熟练地卸砖搬砖,他的内心便充满了悲伤和敬意。

他明白,自己和兄弟姐妹的学费,正是母亲这样一点点积攒出来的。

身体上的疲惫和疼痛,对于林万东来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他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他知道,如果想要为家庭分担更多,就必须学会适应这种艰苦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适应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甚至学会了更高效的搬砖技巧。

虽然每天的工作量仍然只有母亲的三分之一,但他仍然每天咬牙坚持。

以713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万东最终以713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了云南高考成绩前二十名,被清华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录取。

当其他同学在家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时,林万东选择了投身劳动,用实际行动来减轻家庭负担。

那份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活的理解,已经超越了他年轻的年纪。

他的坚持和勤奋,成为了他走向清华的重要基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2月24日,那份期盼已久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终于穿越了2000多公里的路程,来到了林万东的手中。

消息传来,林万东的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份喜悦和自豪在当地的街头巷尾传递开来,也引来了媒体的争相报道。

然而,随之而来的并不全是赞誉和祝福。

一些人开始质疑,进入清华是否能真正改变林万东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否只是从一个阶层跃升到另一个阶层,而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根源?

这些质疑和批评,无疑给林万东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尽管如此,工地上的工友们仍然用他们的真诚和热情,为林万东举行了简朴的庆祝会。

虽然没有山珍海味,但那份浓厚的情谊和祝福却是最珍贵的礼物。

这让林万东和母亲,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关爱。

然而,欢乐的氛围散去后,林万东开始面临新的困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担心自己去北京读书后,母亲将承担起更重的家庭责任。

他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追求清华的梦想。

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事,她坚定地鼓励他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家里的事不用操心。

她希望儿子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在母亲的劝慰下,林万东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决定去清华报

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实现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工地上,他扛起了更重的担子。

一天扛300块水泥板、15000斤盘沙子,他不知苦累,只为了能多赚一些钱,为家庭减轻负担。

大二毅然更换专业

林万东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在2019年的开学典礼上,邱勇校长在众多优秀的学子面前,特别赞扬了林万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话语如春风拂面,激励人心:“唯有自强不息,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这一番话,让全场同学为之震撼,为林万东的坚韧和勇气鼓掌喝彩。

林万东,这个名字在清华园里传颂开来,成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象征。

对于林万东来说,他仍是那个谦逊、认真的自己。

他一如既往地刻苦学习,努力争取奖学金。

同时也投身于公益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林万东的母亲透露,从进入清华到毕业,他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所有的费用,都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挣得的。

他的独立和坚韧,让人为之赞叹。

从小山村到大城市,从云南的一个小县城到国家的顶尖学府,林万东已经跨越了无数的山山水水。

在大二那年,他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分考入清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林万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专业。

他明白,对于像他这样经历千辛万苦才考入清华的学生来说,未来的发展与所学专业息息相关。

因此,他决定换专业。

在大二那年,经过与老师的深入沟通和自己的深思熟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万东成功转到了经管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转换专业后,他的学习更有方向感,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和公益活动中。

当身边的同学都在为考研而努力时,林万东却再次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他选择了踏入社会,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个决定再次让人看到了林万东的勇气和决心,他不仅仅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学习者,更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勇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回到家乡发光发热

2023年6月,林万东圆满地结束了他在清华大学的学业。

社会各界都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不知道他是否会选择留在繁华的都市,还是选择回归他那个贫瘠的家乡。

在人们还在热议之时,林万东已经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确的规划。

他选择了参加云南省的选调生考试,并且以出色的成绩成功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考试中,竞争者不乏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

林万东作为唯一的本科生,他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

他的实力不容置疑,即使在只考虑笔试成绩的情况下,他也能脱颖而出。

学校的官方网站迅速确认了这一消息,使得那些对他的入选抱有疑虑的人得以安心。

林万东的成功,无疑让那些曾经质疑他、嘲笑他的人感到愧疚。

网友们纷纷转变态度,对他的赞扬之声此起彼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万东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的结果。

他在面对困难和质疑时,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如今,林万东不仅完成了自己儿时的愿望——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孝顺父母。

他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田野建设,为养育他的这片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对“搬砖男孩”林万东的故事有何看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