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友友们好!
岁月不语,时光如流,转瞬即逝,一晃就到了中年,再晃就到了晚年,叹息时间过得真快。
回首往事如烟,感叹岁月匆匆,青涩已成回忆,老的如此迅速。还有那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老物,也随之消失的无影无踪。
人,到了暮年,才发现懵懂童年是那么的珍贵,拼搏成年是那么的可贵,沉稳中年是那么的宝贵,到最后,恐只剩回忆。
然,这一件件老物,便是带我们找寻童年、成年、中年时光的“金钥匙”,它似乎能打开我们的记忆之门,乘着那道光,穿越到过去。
图中物件,是用来储存碱油的,笔者好奇的是,此物为啥有两个瓶口,友友们,有知道原因的么?欢迎下方留言告知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修鞋匠用的物件。
在二、三十年以前,修鞋匠算得上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老手艺,他们用精湛的手艺和耐心,为人们带来了不少的便利,也为自己带来了满意的收入。
在那个肉少、油少、衣少、鞋少的年代,人们将自己的衣物视如生命,坏了补,补了坏,修修补补多年,到最后,连修鞋匠都无能为力,人们只好将鞋子扔掉。
现如今,随着物质的丰富,鞋子一双又一双,款式新颖、材料多样、价钱不等,修补鞋子的活儿越来越少,修鞋匠也就慢慢放弃了陪伴自己一生的老行当,这些家伙什儿,也就很少使用,成了几代人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质小风箱,以前匠人所用之物。
匠人,穿着朴素,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深邃有光的眼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精神,他们用老行当见证了创新和传承,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为人们创造了别样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木质物件,雕刻着龙的图案,沧桑的色泽不难看得出,已有几十个年头,甚至百余载,有人说,图中两件老物,目前估价8万,极具收藏价值,随着年代的推移,会越来越值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纯手工编织篮子,以前可用来放点心水果等等。
随着新物的诞生,越来越多的老物退出了我们的生活,虽不再使用,却成了永久“经典”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式蚊帐钩。
这一件件消失的老物,承载着老一辈人们的根脉和记忆,使人们再次触摸到历史,使古文化得以传承和保护,成了几代人回望历史、了解过去的重要物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纯手工编织的酒壶外套“衣服”。
以上七个老物件,50岁的人一个没用过。
土生土长的我们,尤其是到了暮年,当再次看到曾经用过的老物,总会感慨万千,似乎由着它们,就能回到那个“出门一把锁,院中鸡鸭狗,进门一盏灯,点燃一灶火,饭中一杯酒。日出有盼,日落有念,心有所期,忙而不茫。”的乡村慢生活,然,那样的温馨画面,只能在回忆里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