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都有自身的生长规律,人也一样。对此,有些孤独症家长认为,即使孩子是孤独症,即使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差、不会说话也不用担心,以后总会追得上的,但事实上,这样抱着“佛系”的想法让孤独症孩子“遵循自然生长规律”,不进行干预,反而会适得其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独症康复干预的重要性

孤独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在社会人际交往、语言交流、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这些障碍非常有必要进行康复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重的孤独症障碍可阻碍孩子走出自我,适应社会,同时也是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拦路虎”。

确诊孤独症后,家长对其进行及早密集康复干预,提高儿童的社交能力、交流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精细动作能力等等,那么将很大程度改善和降低他们问题行为的发生,更有助于提高孤独症日后独立生活的可能性。

孤独症的所有行为都要干预?

说到孤独症的干预,有时候家长看到孩子表现出一些有违常理的“怪异”行为,总会不自觉将其简单归类为“孤独症的问题行为”,并且认为这些行为必须得到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独症的所有行为并非都需要干预,比如一些重复性的刻板行为:

● 重复开灯、关灯、开门、关门;

● 重复拍手、玩弄手指、蹦跳、摇摆身体;

● 喜欢反复观看旋转的物体,比如车轮、风扇等等。

孤独症的某些行为该不该干预,应该建立在该行为是否对患者本身或他人带来了伤害和影响。如果某些刻板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孤独症的学习、与他人互动以及日常生活,就需要尽早干预。

孤独症的干预

了解了自闭症康复干预的重要性,以及哪些行为需要干预、哪些行为不是绝对需要干预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干预训练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感觉统合

孤独症儿童大多数存在感觉统合失常,而感觉统合训练就是基于孤独症儿童发育过程中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对儿童提供一种感觉输入的控制,使其能够统合这些感觉,促进脑神经生理发展,达到改善儿童运动协调、语言功能等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游戏治疗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交流媒介和沟通介质,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孤独症对人的关注,增加了共同注意力,从而提高社会适应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音乐治疗

音乐治疗的机制是通过音乐的节奏、韵律对神经中枢的广泛区域产生影响,激活孤独症患者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达到唤醒、抚慰、宣泄和鼓励的心理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种方法都有各自存在的优势。家长在干预过程中,可将其多种干预法相结合,使干预效果呈最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独症一旦发病,神经完善功能就会出现停滞,如果能及早进行康复干预,修复孩子的神经功能,那么孤独症孩子和正常儿童的差异性就会越来越小。及早干预,才能帮助孩子尽快步入正轨。

图文 /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联删

津拓慧儿童发展中心是一家以自闭症(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为主,专注于为2-14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多动症、智力语言发展迟缓等发育障碍的儿童提供早期干预与康复训练的专业机构。本中心教师多为特教专业毕业生,立志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事业,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成功的大量个案经历。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认可,2023年成为甄岳来社会性康复教育工作站。

本中心课程包括“一对一”教学和集体融合教学,中心设有个别训练室、感统训练室、游戏社交室、集体教室等。并且根据其具体情况定制合理的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指导家长如何配合老师进行家庭训练,使得孩子持续改进,最终提高其社会功能,达到进入普通幼儿园、小学,融入社会的目的。

负责人联系微信号:13299976093

天津自闭症发展迟缓儿童家长qq群:65890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