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海岛林哥】咨询更多海南落户、购房、上学、高考政策

在蔚蓝的海岸线上,海南自贸港正开启新的篇章。零关税的政策为贸易自由化扫清了道路,这里是海鲜的天堂,也是人才的乐园。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无论你是追逐梦想,还是追求财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人才落户政策又一次放开年龄限制
1、全日制大专的年龄由原来的40岁,放宽到了现在的50周岁;

2、全日制本科、脱产本科的年龄,也由原来的40周岁放宽到了现在的50周岁;

3、985/211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年龄,从原来的55周岁放宽到了现在的60周岁;

4、中级职称及二级技师的年龄由原来的40周岁,放宽到了现在的50周岁以内;高级职称及一级技的年龄,由原来的55周岁,放宽到了现在的60周岁。

简单归纳就是,海南人才落户年龄方面有7点变化:

1.全日制专科50岁以内;

2.全日制、脱产本科50岁内;

3.985/211本科以上学历60岁内;

4.国外学历本科50岁内;

5.国外学历硕士以上60岁内;

6.中级职称50内,高级职称60内;

7.一级技师60内,二级技师50内。

2018年海南岛限购以后,海南落户政策不断地调整。这次为了更快地推进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海南人才引进落户放宽年龄了。

不过普通落户的就没有那么爽了,还是执行原政策,女40岁,男士50岁,没有什么变化。你如果之前因为年龄的问题卡住了,没能够顺利的办理这个海南人才引进,现在真的是个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人才落户具体流程

那么,要人才落户海南,具体流程是什么呢?

第一、当然是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签署一份3年的劳动合同,缴纳社保

第二、携带自己的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劳动合同前往办证中心挂号办理。

第三、办证中心会根据材料,给出准予迁入证明(简称准迁证)

第四、携带准迁证、身份证和户口本前往户籍所在地办理迁出证明,颜色同准迁证一样。

第五、迁出证明和准迁证在此带到办证中心即可办理户口本。

学历落户需要的材料有:

需准备材料为:

1.身份证(原件);

2.户口本(原件);

3.毕业证书(原件);如有遗失等情况,可以在学信网上打印学历报告并提供遗失声明;【国外学历本科及以上。需提供国外学位证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4.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学信网打印);

5.3年以上劳务合同;社保清单

五、为什么落户要选择海口呢?

海口,海南的省会,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旅游知名度不如三亚,但是海口更加适合工作和长期生活在海南的不二之选

教育配套和医疗配套也是全海南省目前来说最好的,如果三亚和海口做对比,海口的城市功能更加齐全

如果按照落户来说,人才引进落户海口后,全海南省的房子你都是可以购买的,而且海口因为有限制价格,房价也比三亚的便宜将近一半,由此可见落户省会海口比落户三亚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推进“智慧雨林”建设和生态廊道修复,提升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物种多样性——

科技助力 “智”护雨林

海南日报记者 刘宁玥

在群山连绵、巨树参天的海南岛中部,万物以最原始又最复杂的方式,交织构筑起一座4269平方公里的奇幻王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这里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海南长臂猿、桫椤等28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自2019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开展监测监管平台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科研支撑,抓紧抓实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生态安全保障,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海南样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乌毛蕨长出的幼叶。

科技助力 打造“智慧雨林”

“咔嚓”,阵雨过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护林员符惠全随即上山巡逻,路遇罕见的草木,随手打开巡护App拍照上传。几乎同一时间,图片以及拍摄地点等信息被详细记录在了“智慧雨林”大数据中心平台。

与智慧雨林联通的,还有一双双“秘境之眼”。来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上正实时播放着大自然的一举一动——树枝摇晃,海南长臂猿从画面的一端荡出来摘取果实;草木葳蕤,灵巧的海南坡鹿群聚嬉耍……这些画面由架设在栖息地的“天眼”——实时监测摄像头自动抓取、实时传送。

“针对外来入侵,我们也布下了‘天罗地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称,过去几年,该局在国家公园的关键点位架设了卡口监控相机,铺设了振动光纤与传感器,通过多种技术交叉应用拉起了公园的“电子围栏”,逐渐实现对“白名单”以外的人、车24小时监控。

如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启动了“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项目建设,以信息化、智能化设备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为雨林生态保护注入新的活力。

护林种树 建设生态廊道

“别看现在密密麻麻全是树,我刚来时可是光秃秃的。”近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鹦哥岭分局生态保护科工作人员刘季进山察看次生林长势归来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随着栽种的乔木日渐高大繁茂,靠近地面的蕨类和藤草有了庇护,扎根蔓延开来,“这说明次生林的生态系统正逐渐变得复杂,向天然林演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长柄杜若的深蓝色果实。

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以来,我省开展生态搬迁等矛盾调处工作,为动植物腾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并启动生态修复工作——

用园外国有土地置换园内集体土地,开展人工林处置和小水电退出,打出生态保护组合拳;联合科研团队探索采用人工干预措施对处置后的人工林进行“近自然”改造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修复面积达4600多亩,为海南长臂猿种群扩展提供了更多空间……

频传的捷报意味着一个美好的开端,保护的步履仍未停歇。今年,我省将启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廊道通道修复与建设试点。2023年发布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则提出,到2030年,破解热带雨林碎片化问题,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