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和大家道个歉,大周五的,一来就聊得这么沉重。

生老病死,老生常谈,但也沾些讳莫如深。为了排解这事带来的焦虑、恐惧或是其他因此而起的情绪,人们总会做些什么,哪怕是徒劳。

也有人看着没有了退路,就鼓起勇气开始探索。最近读的一个短篇《差事》,是雷蒙德·卡佛为了纪念契诃夫逝世,写的一部半记叙半虚构小说。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hē)夫

1860.1.29 - 1904.7.15

俄国作家,剧作家

故事概括起来很简单,去世于1904年的契诃夫早在1897年就吐出了第一口鲜血,即便他秉持着身体马上好转的乐观心态,最终是在一家酒店的客房内因病去世。是肺结核病。

卡佛创作这部短篇的缘起,据说是偶然读到的一本回忆录里讲,在契诃夫去世的那间客房里,有一瓶喝过的香槟。这种一般用于庆祝的道具,为什么会出现在临终之人的床边?大师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临终那天夜晚,陪护在一旁的医生已经确信这就是病人的最后时刻了,本想调来氧气做最后的尽力,契诃夫突然清醒过来,轻声说道:“有什么用?不等氧气送到,我已经是具尸体了。”

这时候医生没说一句话,去找了电话,召来了香槟。

拿着香槟上来的是个年轻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他刚从睡梦中被薅起来,衣冠不整地来了房间。他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是谁将要死去,只在收到了一笔丰厚的小费后,便离开了。

在前文,还有一个人曾到访过契诃夫的病房,在他第一次吐血那次。

列夫·托尔斯泰是另外一个拜访者。这位俄国最伟大作家的造访使得医院员工又惊又喜,最著名的俄国人要来?尽管医院谢绝“不重要的”探访者,他们当然会允许他去看望契诃夫。在一群阿谀奉承的护士和住院医师的陪同下,这位威风凛凛的大胡子老人走进了契诃夫的病房。

卡佛的这段描述给足了排场。这位伟大的作家被簇拥着,为契诃夫而来,一切都那么庄重、威严,一切都在明示那位躺在病床上的人,对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828.9.9 - 1910.11.2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哲学家

第二天一早,那位年轻人穿着服帖平整的制服,精神饱满地站在客房门前,“一副急于讨好的样子。”他表示是来取走酒杯,并且通知他们,因为天气炎热,今天需要在花园里用早餐,对此他很抱歉。

展现出如此郑重又富有礼节的招待,年轻人有他自己的目的:为了再一次收到,像几个小时前,当太阳还未升起时,塞进他手里的那笔丰厚小费。

即便契诃夫的夫人奥尔加,在给这位年轻人交付找殡仪师这项差事时,她再三强调了究竟是谁在这个房间去世了,怎样备受尊敬的殡仪师才配得上这样的人物,年轻人依然没能理解这一切。

他应该像去完成一项重要的差事那样去做,这就够了。他是去完成一项重要的差事,她说过。

至此,契诃夫的去世,让世界一分为二。一半,是奥尔加,是托尔斯泰,是那些等候致哀的人们;一半,是这个年轻人,是即便参与到其中,也只会把它当作众多差事中的其中一件,按部就班地继续着生活的人们。

在故事的最后,当其他人都做好了准备,向世界发出讣告,那位年轻人却只注意着昨晚开香槟时,落到地上的软木塞,并弯腰捡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切就像过去的两个月里,不论是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十周年,还是突闻艾丽丝·门罗离世,有的人会进行特别的纪念活动,有的人会读一读他们的书,有的人会写点什么发在各处,同样也有的人并不会停下脚步。还有更多的,那些没听见的人。

名人的去世总会让人觉得,被悲痛中心波及的世界才是大世界,那位年轻人所在的是小世界。但放在普通人的生活里,死亡带来的悲痛只会存在于小世界,它会更加微不足道,不为人在意。

卡佛的风格是简洁的,精准的,你能很轻易地触碰到契诃夫去世时,他身边那些人的悲伤与颤抖;但这种精简不失厚度,只因为带着一瓶香槟而来的年轻人,故事便多了一分复杂,一分戏谑,一分轻视。

这种轻视无从谴责。它只来源于死亡本身的无意义,源于生活自有的立体、多面所带来的复杂性。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二者并不对立,而只取决于活着的人如何看待,直到所有人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也不得不感叹,作品所承载着的生命力之磅礴。作家们的人生、思想,乃至灵魂,都被文字记录,隽永长存,乃至多年以后,还会有人在那个特定的日子,心弦被撩拨一下。

就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为艾丽丝·门罗所献上的悼念:

当我们逝去

我们用刀雕出来的东西将比我们活得更久。

不出意外,那些东西,会比我们所有人活得都要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差事》这部短篇收录在《不管谁睡了这张床》这本短篇集中,这里面还收录了另外36篇,卡佛自认为一生中最满意的小说。它也是最能让你全面且有脉络的,感受卡佛整个创作生涯的一本书。

如村上春树所说,“雷蒙德·卡佛终其一生,拼命坚持写作雷蒙德·卡佛的故事。由于他通过写作稍稍拯救了自己,我们也往往会获得些许拯救。”

有机会请一定读一读卡佛,如果你深陷生活的泥潭,他能拉你一把,也能让你学会怎么在泥潭里游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卡佛的故事在1988年就划上了句号,但依然有人记得他的生日就在明天(5月25日)。

“提前”祝你生日快乐,

小雷蒙德·克利维·卡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蒙德·卡佛

1938.5.25-1988.8.2

美国作家,擅长以精炼冷峻的笔法呈现生活背后的巨大沉默与种种隐而不露的情感,被誉为“极简主义风格大师”。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请你安静些,好吗?》《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大教堂》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