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毫无疑问是今年最精彩的权谋剧之一。

在最新的剧情中,都察院赖成名被赐廷杖,死在了瓢泼大雨中。范闲怎么也想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

是因为参了陛下?还是因为参了鉴查院?以前御史指着陛下的鼻子骂,不是都没有事情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陈萍萍告诉他答案。这些都不是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赖名成找了范闲,庆帝不会允许都察院和鉴查院共同查案。

无论是都察院还是鉴查院,都要独立于六部之外。赖名成不但找了范闲合作,还认为庆帝失察,要求他放权给六部,这些都触碰了逆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帝的逆鳞

庆帝宽宏大量,前提是不可以把手伸太长,不可以超出他的掌控。赖名成的结局早已经注定,不是死在廷杖之下,也会有其它死法。

上一个犯下相同错误的,是有从龙之功的京兆尹梅执礼,在告老还乡的路上,遭遇“山匪”而亡。

查贪案从一开始,庆帝的目标就很明确。剪除掉二皇子和外臣的联系,同时把范闲推上“孤臣”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皇子是个可怜人。庆帝在群臣面前夸他德贤兼备,十三岁封王,十五岁听政,让他给太子当磨刀石。

二皇子不想争,但是庆帝不会同意,太子也不会相信,所以他只能争,不争就是死路一条。

争一争,或许还有活路,但也只是或许,对于他的势力,庆帝一直都掌控内,可以在京城内广结党羽,但不能把手伸到京城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当赖名成上参二皇子,勾结长公主走私,用挣来的银钱贿赂京中官员的时候,庆帝当即叫停。

把范建和范闲罚俸,把二皇子禁足,表示此事到此为止,不想事情再发展下去,打破朝中各势力的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赖名成并没有收手的意思,反而是继续穷追猛打,终于是把庆帝激怒。

二皇子的反击

被禁足的二皇子,并没有安分守己,因为他清楚作为一块“磨刀石”,什么都不做就是不合格,只会死的更快。

其实通过这个事情,也让他看明白了一件事,之前他觉得庆帝重用范闲,是要对付自己,现在他发现并不是。

范闲只是庆帝用来平衡朝堂的一枚新棋子,是培养中的孤臣,可以对付自己,也可以对付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二皇子找来了叶灵儿,希望他帮自己和范闲解除误会,而方法就是推荐范闲担任春闱的考官。

这其实就是一个阳谋。庆帝不允许自己势力做大,同样也不允许太子做强,超出他的掌控。

春闱是一次各方势力扩充的机会,除了被禁足的二皇子。范闲的性情,若是担任考官,必然不会允许太子这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也是庆帝希望看到的,用范闲削弱老二的势力之后,再削弱太子的势力,保持一个平衡。

同时,借着这个机会,也可以对付林若甫,打压六部势力。这次查贪案中,除了赖名成之外,最让他不满的,就是丞相林若甫。

二皇子借势反击,庆帝乐见其成。二皇子和都察院之后,再让范闲得罪太子,清算林若甫,这就是孤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隐藏最深的人

太子,二皇子,范闲,都是庆帝的孩子,这一大家子可以说是父慈子孝,唯一单纯些的似乎只有年幼的三皇子,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三皇子并不单纯。他很清楚自己的命运,不会比二皇子好多少,只是二皇子暂时顶在前面,庆帝还用不着他。

青楼的事情,范思辙也许不清楚,但他绝对是清楚的,因为范思辙只管账,而三皇子却参与了其它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这么做其实就是故意自污,不给庆帝夸自己德贤兼备的机会。但同时,他又给自己留了一手。

青楼的事情,他不但拉上了范思辙,还拉上了许多勋贵家的纨绔,这其实也是一种拉拢手段。

是不是纨绔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背后的家族,只要搭上线,将来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勋贵纨绔当街找范闲麻烦,范闲和林婉儿都以为是二皇子的手段,目的是麻痹范闲。但从二皇子和谢必安的对话可以看出并不是。

所以,这些都是三皇子安排的。他的目的很简单,一是担心范闲看穿,暗中记仇自己利用范思辙,所以借着机会,让自己挨顿打,好让事情翻篇。

另外,也是借着母亲的教训,还有长辈的嘱托,和范闲建立正式的联系,今后他便可以光明正大找大表哥范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很清楚,作为一个年幼的皇子,自己今后日子能否安稳,很大程度取决于范闲。

三皇子才是隐藏最深的人,骗只是过了范闲,却没有骗过庆帝。庆帝听到三皇子挨打的时候,一副想看热闹的表情。

庆帝想看看,这个小儿子能不能蒙住范闲,范闲又会怎么处理。结果得知范闲拦住不打了,知道范闲没看破,也可能是不计较,顿时觉得无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范闲其实也有自己的计较,和太子还有二皇子都会撕破脸,为了范家和自己的未来,掌握命运主动权,他也该有自己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