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号,不只是书面上冰冷的数字,它是融入军人血液和生命的不可磨灭的烙印,每一位军人都会在番号喊出的时候,用灵魂发出回应。

但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却有三支部队以师为建制被撤销了番号。

这三支部队为什么被撤销番号?他们的师长后来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九兵团26军88师

前几年上映的电影《长津湖》,通过大量的战争场景让观众重新看到了那场战争的惨烈。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战斗如此惨烈的原因。

其实是和兄弟部队的失误有着很大关系的。

参加这次长津湖战役的主力部队是志愿军第九兵团。

这支部队主要是由华北野战军中的山东和苏北地区几支队伍组建成的,其中就有大量苏北人组成的26军88师。

原本26军是被司令员宋时轮当作预备队使用的,是属于第二梯队,而88师又是26军中最后一批到达产线战场的,在战前,这支队伍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二线”“预备队”。

其实宋时轮的这个安排并没有问题,因为按照当时毛主席的作战建议,就是在主攻的部队后面安排一到两个预备队,以防止预料之外的特殊情况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长津湖地区的作战面积比较狭窄,敌人和我方都难以展开大面积作战,所以当时宋时轮便按照我军习惯的打法,将优势兵力集中,然后对敌人进行逐个击破。

按照原有的部署,第九兵团负责在长津湖一带阻击路过的美军。

第九兵团的主力部队20军和27军在面对美军陆战一师和步兵七师时,在武器和后勤都落后于对方的情况下,连续作战4天3夜。

虽然重创敌军,但是由于我军后勤补给跟不上,队伍不能得到有力补充。

这时,宋时轮就命令26军火速赶往支援,他们需要在一天之内奔袭70公里,最短的距离也在45公里以上。

但当时的26军想要到达前线,不仅路程远,而且还需要在大雪纷飞中穿越崎岖的山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军长张仁初向宋时轮反映了这个情况,认为恐怕难以按时赶到预定地点。

宋时轮给出的回复是:最多可以延期一天。

没有办法,困难是自己的,但是命令却是必须执行的,这就是军人的职责。

张仁初知道有压力,但是同样向下把命令传递了下去。

此时,88师也接到了急行军的命令,要求他们在12月4日之前必须按时到达独秀峰,并且修筑好防御工事阻挡撤退的美军。

88师是华野12纵34旅改编而来的,主要都是苏北人,原本就对朝鲜的这种冰天雪地并不适应,再加上后勤补给困难,全师战士几乎都是饿着肚子的。

师长吴大林,参加过长征,是一名老革命战士。

原本应该接到命令后就马上开始拔营起寨连夜赶往目的地,但是他看着漫天的大雪却有了犹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大林不仅是在担心自己的战士们连续行军太过辛苦,也担心当时雪太大,连夜行军恐怕会迷失方向。

在经过师里面团级以上的紧急会议谈论后,在一片乱糟糟的议论声中吴大林做出了结论:天亮或雪停再走。

就这样,88师并没有及时启程,一直休息了15个小时。

一直到次日凌晨,看到大雪仍没有停止的迹象,吴大林才下令队伍继续顶着大雪继续前行。可是天不遂人愿,已经断粮好久的88军在赶路的途中又遭遇了美军的飞机轰炸。

在慌忙之中不仅战士受伤,就连师长吴大林也遭到了空袭,身边的警卫员阵亡,电台也被打坏,88师又与总部失去了一段时间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8师在遭遇敌机、指挥所失灵的情况下走了很长一段弯路,损失了很多战士,一直到7日的凌晨才赶到预定地点。

这时候已经比约定时间要晚了3天。

当时先赶到的262团、263团已经看到了敌人,来不及汇报便赶忙投入各自的战斗中。

尽管他们面对的是美军陆战5团重型坦克的冲击,但是262团不仅顶住了敌人的进攻,还趁机在山腰上开始修筑工事。

可毕竟武器差距太大,从火力上面要输给敌人一大截,全团都是在用命和敌人拖延时间。

出发前780人的一个团,打到最后全团只剩下6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后续部队陆续赶到之后也迅速投入战斗,同样也是在用鲜血在弥补错过的一切。

当战斗结束之后,全师凑到一起还不够一个团,全师减员三分之二。

但是,战士们的顽强并不能改写作战失误的错误。

88师在被撤销番号后,其余人员或回国或被填充到其他部队中。

师长吴大林则被勒令作出深刻检讨,并且被撤职,调回国内。

回国后吴大林曾经担任过锦州军分区司令,在1955年首次大授衔的时候,按照职级本应授予少将,但是他却只被授予大校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