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能想象吗?在我国,有这么一群人,生了一双蓝眼睛金头发,皮肤白皙清秀,长相分明不像中国人。但只要你亲切地同他们搭话,他们就会以流利纯正的汉语热情打招呼,甚至骄傲地对你说:"我是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这不是一个天方夜谭。正如世界文明的浪潮汹涌澎湃,它同样也将不同的种族推向命运的十字路口。这支金发碧眼的群族,正是上世纪初从俄罗斯漂洋过海逃亡到中国的白俄罗斯人。

«——【·为何到我国·】——»

一切还要从百年前的1917年说起,1917年,俄国爆发了轰动世界的十月革命,这场革命不仅结束了沙皇王朝长达300年的统治,更为俄国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导致革命爆发的深层原因,可以追溯到一战前的沙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实行着一种严苛的专制主义,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了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沙俄还奉行着剥削性的封建制度,农奴和贫苦农民的生活境遇十分悲惨。工人阶级也饱受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的反抗意识逐渐觉醒。1905年,俄国爆发了著名的"流血星期天"事件,成为革命运动的前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皇政府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成立了看似民主但实权有限的国家杜马。但这远远无法满足人民的诉求。

一战的爆发,无疑是压垮俄国旧制度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维护在欧洲的影响力,俄国不得不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由于国力薄弱,俄军在战场上连连失利,给沙皇政权带来巨大压力。加之后方也出现严重的物资短缺,使得民众的不满情绪空前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在革命党人的怂恿和引导下,1917年2月,以彼得格勒为中心。全国爆发了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大规模游行示威,这就是著名的二月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民意的巨大压力,亚历山大二世被迫退位,标志着300年的沙皇统治宣告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但俄国的动荡并未就此结束。过渡政府继续参加一战,却未能解决民众实际利益诉求,反而被视为旧体制的延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1917年10月,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被后世称为"十月革命"的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过渡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俄国的旧统治阶级和反动派并未就此乖乖退场。他们很快重新组织起军事力量,试图通过武力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内战爆发了。被称为"白军"的反革命武装不断向苏维埃红军发起冲击和进攻,两股力量在全国各地展开血腥厮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内战中,代表老贵族和旧统治阶级利益的白军处于劣势。他们的武装力量缺乏人民群众的支持,无法与红军的正规军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随着列宁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后,白军的处境更加岌岌可危。

终于,在苏维埃红军的反击下,白军节节败退。为了生存,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放弃家园,携家带口流亡海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欧洲看似是白俄人最佳的落脚之地。毕竟欧洲各国与俄罗斯一样,同为白人文化圈,语言相近,习俗相通,表面上更容易容纳这批"亲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细想之下,白俄人去欧洲并非是一条坦途。一来,他们这些从上层统治阶级蜕变而来的人,手头的钱财早就被耗尽一空;二来,刚刚结束战争的欧洲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对于这群忽然杀到的难民更多怀有戒心。

最重要的是,白俄人要在欧洲安家落户,重新发家致富,恐怕也难如登天。所以,他们很快便将目光投向了远东,一个完全陌生但蕴含无限可能性的地方——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不少白俄人选择逃往我国成为漂泊的难民。据估计,当时约有20万白俄难民进入中国境内,他们中不乏军阀将领和贵族大人物。

«——【·抗日时期·】——»

随着大批白俄难民的到来,他们在中国境内很快分裂成三股力量--主要分布在上海、新疆和东北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逃亡时的不同路线和目的地所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批白俄难民是通过海路抵达上海的。在当时,上海作为华东地区的国际大都市,为这些背井离乡的俄罗斯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庇护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开始时上海地方政府对他们持排斥态度,但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他们终于获准在租界区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另一批白俄难民则选择了通过陆路进入中国西北边境的新疆地区。他们希望在那里重新集结力量,为未来反攻苏联创造机会。

除了上海和新疆,还有大批白俄难民逃往中国东北。很多人是跟随白军将领前往的,他们梦想在那里重建自己的势力范围,并期待借助日本对苏联施加压力。

时间来到了20世纪三十年代,正当上海白俄人刚刚适应异乡的生活时,一场侵华战争却狠狠地敲响了西方租界区的大门。日军凶狠的铁蹄,蹂躏着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中国军民拼死抗击时,意外的一幕却发生了。一部分曾怀有祖国幻想的上海白俄人,毅然放弃了重返故土的梦想,转而加入了中国的抗日行列,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惊讶的是,这些白俄人不仅满腔热血,而且骁勇善战,在多次战役中都表现英勇无畏,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

与此相反,新疆白俄军在苏军的征战攻势下土崩瓦解,而东北白俄人为日军效力,成为了伪满洲国的一员,被视为"汉奸"和"卖国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有矛盾随风而逝,真诚的友谊却由此诞生。在漫长曲折的抗战岁月里,上海白俄人与中国人民一同浴血奋战,用鲜血凝聚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革命情谊。正是这份浓浓的友谊,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为我国一分子·】——»

上海一直是白俄难民在华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虽然早期他们的处境十分艰难,但随着与中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赢得了巨大的尊重。在抗战胜利后,上海的白俄社区呼吁中国政府承认他们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几年的评估和审核,1955年,新中国政府正式批准了将上海白俄归类为俄罗斯族少数民族。当时约有3万余人获得了这一身份认同。此后,陆续又有一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白俄后裔加入俄罗斯族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正式公民,白俄后裔获得了与汉族同等的权利,可以自由工作、教育以及参与社会事务。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担任过政府官员,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作为少数民族,白俄后裔也获准保留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他们拥有自己的学校、报纸杂志,还可自由使用俄语。每年的重大节日也都会举行俄罗斯风情的庆祝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也有一些白俄人选择离开,回到俄罗斯依旧动荡不安的国土上去。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留在中国,最终完全融入到了汉族的大家庭,成为了地地道道的中国公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百年的发展历程,白俄族在中国已经生根发芽,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

他们保留了俄罗斯文化的烙印,同时也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在生活环境的影响下,这些白俄后裔的容貌或许依旧有些"外来"的痕迹,但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早已经中国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中国的怀抱下,俄罗斯族不仅被纳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也享受着国家政策的优厚待遇,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如今,这些异乡来客已从外来者蜕变为真正的主人。每当有人好奇地询问他们的身份时,他们都会满怀自豪地挺起胸膛,响亮地说:"我是中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句简单的陈词滞语,凝结着他们百年来在这片热土上挣扎求存、发家兴业的历程。

这就是白俄人来中国的故事。跨越万里大洋,从两难到扎根立足,他们的命运经历波澜万丈,但终于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找到了自己的容身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这正像是上天给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让他们在异乡重新寻获新生。

«——【·结语·】——»

历史虽然早已过往,但它的精神和意义却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白俄人的命运也许只是世界文明大潮中的一粒小小浪花,但浪花之所以浪花,正因为它折射出了历史大海的精彩纷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群体一路逃亡中国经历的艰辛与坎坷,正是激励后人发奋图强的宝贵养分。而他们最终在中华大地扎根立足,则昭示了中国这片广阔热土的包容之大,文化之博。

所以,那些看似"外来面孔"、金发碧眼的朋友,他们未必就是"外国人"、"歪果仁"。因为他们已然同化入了中华文化的大潮,成为了你我这片神州土地上血肉相亲的一分子。

参考资料:

中国俄罗斯族迎巴斯克节 传承百年华俄后裔文化——中国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