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我们大多数的中国老百姓来说,“城管”应该是不陌生的。对有些人来说,或许这还是他生活中每天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对有的人来说,或许没有直接的接触,但也总该看到过的吧。

而且,大家也都深深地知道“城管”的威力。比如说,经常有人说,收复黄岩岛,派几个“城管”去不就成了么,不是小菜一碟么?别说收复黄岩岛了,就算是收复台湾岛,对“城管”来说,也不是难事啊。

虽然说这只是一个假设,但是,居然会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中国老百姓,会觉得这样的假设的结果成立,大概率就是这样假设中的结果。也可见,“城管”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有多么厉害,他们有多么崇高的地位。

电瓶车是普及率很高的了,在上海的话,新闻里说目前有1200万辆。当下,上海开始整治电瓶车乱象,各种的规章制度和条条框框,禁止违规改装和充电,禁止电瓶车入电梯,要集中停放和充电,反响最大的就是“车速不得高于每小时25公里,电池不得高于48伏”,很多的电瓶车用户直呼受不了,接受不了,他们做不到。可是呢,新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6月1日施行,也明确了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这项工作,做起来真的太难了。这个条例要执行,真的是太难了。

不知道是哪位高人,想到了所向披靡,无所不能的“城管”。

于是,“城管”来了。

上海电视台的新闻里说,6月1日施行管理条例后,在管理和监督上,将采用“消防加城管的双联动模式”。这是一个新生事物,上海的首创,具体如何,包括如何组成、如何分工、如何操作、如何处罚,大家都不知道。因为是新生事物。之前,有谁听说过“消防加城管双联动”的?我也算是经常看看新闻,关心上海社会发展的人,至少我之前没有看到过。

我们这里的“城管”,好像都是外来人员,本地人当然也有的,但是冲在第一线的大多数,还都是外来人员。据说,像中介一样,也是外包的。至于到底是直接招聘还是外包给中介公司,我也不知道。

再难的管理工作,再难的条例施行,有了“城管”的参与,还会是难事么?

就是不知道,今后的工作之中,是会念及手足之情同胞之情,手下留情,来个“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还是看在薪水的份上,铁面无私,来个“老乡老乡,背后一枪”。

按照上海以往的经验,老乡管理老乡,效果还是很好的。

要是真的拿出收复黄岩岛,收复台湾岛的势头投入到电瓶车整治工作之中,别说区区1200万辆电瓶车了,就算12亿辆,也会轻而易举给收拾得,不,治理得服服帖帖的。

6月1日,就快要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