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第二季的爆开走向,在意料之中。强剧情的原著打底,以及第一季打下的观众基础,让第二季的热度几乎扶摇直上。除开大男主范闲,这部剧的成功也得益于众多群像的塑造,对于许多配角的处理没有那么脸谱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在这里想聊聊原著以及电视剧版本里的终极Boss——庆帝。庆帝既是范闲的亲生父亲,也是操控全局的幕后反派。陈道明已经在尽力地赋予了这一角色生命力了,让人为之瞩目,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庆帝腹黑、冷血的底色,让观众看到了男频小说在塑造帝王角色上的局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由陈道明饰演的几乎都是以头发凌乱、不修边幅的形象露面,一改传统认知中帝王衣冠整齐的印象,但是这样反而让人觉得庆帝的“不简单”。在一副松弛散漫的状态之下,始终在隐藏着真实的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看下来,庆帝俨然一副帝王风范,喜怒不形于色,但是如果不是靠着陈道明的演绎以及编剧的细节处理,这个boss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帝王,人设很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这么说呢?按理来说,历史上的汉武帝同样刻薄寡恩,是著名的政治动物,但也体现出极大的人格魅力,让后人对他褒贬不一。因为汉武帝在历史上确实是知人善任,主张力战匈奴,开疆拓土,立下不少出色的功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细究原因,一是“庆帝”虽然是强者,但是在剧里对他的“功绩”没有过多的描述,对庆国百姓没有具体的关怀,让人觉得他私心过重而无法成为明君。即使是以利己主义者著称的嘉靖,也会选择不杀海瑞,为裕王继位铺路,在意自己的名声。这就是权谋剧跟爽剧的区别之一,即使是《雍正王朝》里的九子夺嫡胜利者,也得勤勤恳恳地处理各种朝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教育方式的严苛与失败。对于帝王来说,培养后代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作为父亲的庆帝,过于“不仁”。由他培养出的太子、二皇子都是身居高位的贵人,同样漠视生命,更攻于心计,没有刻画出更强的实干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帝选择太子当他的继承者,无非是遵守嫡庶之道,觉得太子是下一代的守成之君。事实上太子也是一个自私无情的疯批人物,草菅人命,还对长公主心存暧昧,看不出应有的仁厚性格,注定难成大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帝故意捧高二皇子,放任二皇子与太子相斗,让二皇子成为太子的磨脚石,最后斗来斗去,两个儿子都获得了悲惨的自尽结局。宁可自杀,也不愿意继续活在世上,对庆帝心怀怨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教育在历史上也是很失败的,即使是晚年的李世民,对于两个儿子的争斗痛心疾首,表现出身为老父亲的为难。但是猫腻在塑造庆帝这一角色的时候,放大了他身上的阴冷,这样反而有点不合情理,让庆帝失去了“人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范闲,虽然也表示出了欣赏与喜爱,但是在危及到自己地位的时候,表露出杀心。因为是皇帝,大家理所当然地觉得他的自私与自负是情理之中的,注定是孤家寡人。但其实也只是一种刻板印象,即使是疼爱太子的康熙,对其他皇子的态度也是可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得位不正,忘恩负义。作为闲散王爷,如果没有叶轻眉的帮助,庆帝很难登上皇位。因为叶轻眉过于强大,搞一套人人平等的超前理念,庆帝忌惮她,间接推动她的死亡,注定是与范闲之间解不开的心结。

庆帝的资源、皇位都与叶轻眉有关,让人觉得他在“吃绝户”。背刺叶轻眉,占据她的成果,让这个角色变得扭曲、阴暗。其实庆帝杀叶轻眉可以理解,挑战专制皇权,不能接受人人平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轻眉这一个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女性角色低估了皇权对庆帝的诱惑,但是猫腻将她同样塑造得过于开挂了。庆帝登基、内库和鉴察院的创立都与她有关,也让庆帝的皇位变得非常“可笑”。即使是李隆基、汉武帝,唯我独尊,杀女人毫不留情,但是至少他们在继承皇位上是没什么争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庆余年》本身是范闲开挂史,作为boss的庆帝自然要被塑造得特别邪恶、狠辣。如果这个角色不是由本身充满贵气的大叔陈道明演绎,也很难感受到他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根到底,还是《庆余年》这部小说以及编剧在政治实干上的刻画不足导致,大篇幅写城府心计、各方斗争,地方朝政一笔带过,这也是跟《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这种顶级历史剧的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一位真正的帝王来说,不光要善于权谋,懂得平衡之道,也要干出实事。因此,庆帝光有“帝王心术”而不够,而更该展现出“为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