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歌手2024》的目的是热度、流量、关注度、话题性,以及广告营收和出品方市值,那么它已经完全得偿所愿。

截至5月18日12点,前两期节目共制造的全网热搜不少于1799个。其中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共制造了全网热搜1352个,第二期节目播出当晚共制造了全网热搜447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贝壳财经报道:截至5月20日收盘,《歌手2024》节目出品方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16%,相比于5月10日收盘市值涨近70亿元。首期节目播出后,广告商积极表达“追投意愿”,超15家大品牌均表达了合作意愿。从第二期节目看,天猫、东风日产、力士、清扬、德芙、可口可乐等12家品牌成功追投,而第一期节目只有6家品牌广告,累计赢得18家广告主青睐,一个15秒的广告位报价已涨到9000万元。

尽管如此,作为一档竞技性音乐综艺节目,它已经跑偏到外太空了。总共12期,已经播出2期的《歌手2024》没有一个高品质出圈舞台。

如果第三期节目还一切照旧,节目会慢慢沦为观众连吃瓜看乐子都没兴趣的存在。毕竟现在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娱乐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一档直播音综若只有平平无奇甚至“难听”“难看”的音乐舞台,是无法让观众在广告比重大增的节目中保持兴趣的。

其实,一档文娱节目开播,为了热度、曝光量、知名度进行宣发本来无可厚非,只是《歌手2024》节目的营销造势太过头。原因可以粗略概括为两个层面。

一方面,《歌手2024》的营销重心从播出至今除了围绕“直播+全开麦+零修音”这个自造的节目卖点外,所有营销动作都是连续剧式的话题热梗扩散,跟音乐、舞台、歌曲几乎没有关系。

比如,在铺天盖地的宣发攻势下,第一期节目确实成功引起了多圈层大众的注意,但大众的注意点全在于乐子、热梗和营销话题,而非音乐、歌曲和舞台。

第二期同样如此。比如对袭榜歌手亚当·兰伯特的宣发,作为一个并不为中国大众所知的国外歌手,节目组不是聚焦于亚当的唱功、舞台实力、音乐素养等专业能力,而是专注于#亚当美甲都卸了#等娱乐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节目通过各种权威媒体、KOL的舆论引导,将自己设定为撕开内娱假唱、修音等一系列问题的业界良心和正义使者,却绝口不提节目播出平台曾经的所作所为。

这一招实在是心机深沉,通过花式营销和议题设置掩盖了平台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混淆视听,声东击西,直接或间接引发了不理性的观众情绪。

更关键的是,节目的所有规则并不是开诚布公的透明玩法,而是由节目组灵活制定的。这也就意味着整档节目的规则玩法是一个盲盒,完全由节目组的意志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约等于在一场比赛中,主办方、裁判员、守门员都是同一个角色。再加上铺天盖地的全网热搜覆盖,普通观众想要不被节目组牵着鼻子走都是需要莫大的定力的。

规则之下,参加节目的嘉宾谁淘汰,谁能留到最后,其实决策权在谁手中都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有怎样的意外,节目组一定有比意外更多的手段决定结局。至于这个结局是否恰好符合观众的意愿,还需拭目以待。

毕竟,第二期节目已经证明,唱得难听,也并不一定会被淘汰。第三期袭榜赛制规则也预示着,唱得难听的,实力不行的,也可能是继续留在节目中的那个。毕竟节目的剧情、预定的热搜还是需要按照节奏推进的。

作为曾经催生了羽泉、韩磊、韩红、李玟、林忆莲、JessieJ、刘欢等歌王的大音综IP,重启后的《歌手2024》目前除了节目名称和各种宣发口号,已经跟歌曲、音乐、舞台没有多大关系了。甚至正在成为一个为了营收、流量、热度,以及内在剧情线,不顾一切的一个杂耍节目。

即便接下来节目组可能会邀请更多“国外不知名歌手”,也不会改变节目已经远远偏离音综的事实。这里所说的“国外不知名歌手”不是说这些歌手没有实力、没有人气,而是指他们在中国远不如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阿黛尔·阿德金斯(Adele Adkins)、等人知名。

【特别说明:本文所有图源为新浪微博@湖南卫视歌手 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