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公司中为数不多在使用大尺寸版本iPad Pro的用户,小雷用的是发布自2020年的iPad Pro,这是苹果最后一代使用LCD显示面板和A系列芯片的超大屏iPad。第五代iPad Pro升级幅度很大,同事刚好从2018款升级过来,完美上了iPad新时代的车,我的2020款只能吃一口“尾气”。

但小雷并不嫌弃2020款,原因是近两代的升级幅度算不上很大,软件体验大差不差,不过是台前调度来得慢一些,于是没有更换新款的想法。

原本以为最新发布的iPad Pro也是如此,首发M4芯片和双层OLED对核心体验没有本质改变。可当小雷体验了几天之后发现,时代真的变了,变得太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那么,苹果沉淀一年后再发布的iPad Pro 2024,还能撬动多少消费者的钱包呢?

体验拉满的娱乐神器

碍于重量和尺寸,小雷并不乐意经常把12.9英寸的iPad Pro拿出来用,尤其是在外面,又大又重的设备完全提不起我携带外出的兴趣。13英寸的全新iPad Pro依旧是“巨幕”级别,不过它在整机重量和厚度上做得更加紧凑,坠物感减轻,重量分配均匀,相比之下小雷会更愿意带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这样的极致轻薄在小通看来并不完美,尤其是将售价近2万元的iPad Pro带出门,需要时刻考虑它被某种外力掰弯的可能性,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地铁里你拥我挤,谁也没办法保证它在书包里不会变成“曲屏iPad”或者是“可折叠iPad”。必要的话,还是要给它再戴一个保护壳。

iPad Pro要上OLED显示面板早有听闻,苹果也终于用上了,还是被友商“遥遥领先”的双层OLED显示技术。从个人感受出发,新iPad Pro的显示效果依旧是顶尖水平,得益于OLED的发光特性,画面对比度和亮度提升了好几个层次,现在再看2020款Pro的LCD屏幕,已经有灰蒙蒙的观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对于要不要加钱选装纳米纹理显示屏玻璃的讨论,先要搞清楚两者的得与失。装了纳米纹理玻璃,面板抗反射表现的确更好,磨砂的表面更利于还原纸笔的摩擦触感,但雾面玻璃会让显示屏精细度的优势荡然全无,观感大打折扣,小雷的建议还是到线下对比体验再做决定。

不加的话,代价也很大,户外反光十分严重,除了倒逼着iPad Pro拉高亮度之外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就像图片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说个题外话,小雷此前在苹果授权体验店中对比两台全新iPad Pro时发现,在手动最高亮度下,两者亮度表现不太一致,目前原因未知。

回到iPad Pro 2024上,要说打动我这个老用户的还得是续航和发热。玩同样的游戏,新款的发热量显著减小,且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而且首发的M4芯片还能解锁某些移动端游戏的光线追踪效果。应对《巅峰极速》《原神》这类高负载游戏,小雷几乎不需要给它上额外的散热手段。如果是小雷手上的iPad Pro 2020,只要玩游戏,就离不开散热器和充电器。

几天体验下来,《原神》和《巅峰极速》对于M4芯片构不成什么压力,即便是连续玩上两个小时,机身背部传递出来的热量有明显降低,戴着保护壳长时间游戏也没有对体验造成影响,官方宣传的用更低的功耗实现同样性能并不假。但话又说回来,借助M系列芯片这一硬件优势,iPad已经可以支持部分主机游戏的运行,运行移动端游戏不再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但由于是全新发布的产品,软件适配的脚步会来得更慢,比如《巅峰极速》无法激活120帧模式,游戏内推荐的是中画质,并且部分游戏还不支持最高画质。这些适配不过是时间问题,在小雷看来,在平板电脑这个品类中,iPad是为数不多能够提供满血移动端游戏体验的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

不难看出,近几代iPad Pro的演进过程看似都在挤牙膏,可如果你像我一样是iPad Pro 2020款甚至更古早款式的用户,新款带来的迭代优势会更明显。

老机器的电池老化严重不说,性能储备跟不上高负载游戏需求,发热是分分钟的事。像小通的iPad Pro 2020,流畅度没有问题,续航和发热就十分闹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同样的使用场景,全新iPad Pro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具体体现在发热更小、更持久、性能上限更高这三点上,隔壁做性能测试的小伙伴表示,他不介意为了更流畅、更高画质的COD去换掉他现在的iPad Pro 2021,这样的能力的确足够服众,值得预算充足的群体掏钱支持。关于iPad Pro 2024更详细的测试内容,可以回看《iPad Pro 2024首发评测:轻且强,但空有一身好「武功」》这篇内容。

更完美的创作工具,但这是苹果画的大饼

苹果iPad发布会的大部分篇幅并不是用来讲他们在操作系统和硬件上的升级,而是关于创造方面的。巧了,小雷做iPad Pro 2020款机主之前,也幻想着一切生产场景。

2024款iPad Pro还是吃了新机器跟新芯片的红利,毕竟连计算器都没预装的系统版本下,我们可能短期内还无法看到苹果在iPadOS中一些大刀阔斧的创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很显然iPad Pro只是一个硬件平台,离开了Apple Pencil和专业效率软件,它不过是一块再普通不过的“泡面盖”。

只能说不愧是苹果,Apple Pencil Pro变成了新款iPad Pro/Air的独占配件,Apple Watch表带的兼容性硬是一点都没学过来。小通了解过,其实是因为Apple Pencil Pro的磁铁位置和新款iPad Pro/Air的磁铁位置做了调整,导致其它配件和iPad无法兼容。另外,新的结构设计并未影响Apple Pencil Pro的吸附能力,这点好评。

新的Apple Pencil Pro加入了物理反馈、姿态感应、压力检测等新特性,在全新的iPad Pro上支持轻捏、侧旋、隔空感应等扩展能力。并且,在某些适配了的软件上,还可以看到一块给Apple Pencil Pro渲染的投影,会跟随笔的姿态和角度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侧旋的意义在于模拟像马克笔这样的不规则笔触,配合Apple Pencil Pro的角度和姿态感应,目的是让电子绘画的笔触产生更多变化。轻捏和隔空感应则类似于三星的SPen,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定位光标和快捷切换面板。换句话说,Apple Pencil的变化才是新iPad Pro最大的升级点,理论上可以拉高创作的交互丰富度和上限。

为什么要说“理论上”呢?因为除了新iPad Pro中自带的备忘录等软件,大部分常用的专业生产工具尚未响应Apple Pencil Pro的升级,就拿Procreate和Procreate Dreams来说,体验上和小雷手上的iPad Pro 2020款没有什么区别,轻捏和侧旋暂时还不奏效。再说了,Procreate的3D绘图还没铺开使用,苹果发布会上的新特性依旧是一块大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目前已经适配的备忘录,的确为Apple Pencil Pro新特性起到了示范性作用。不过作为一个记录性质的软件,轻捏唤起的面板只是单纯的在几个工具和属性之间来回切换。率先适配的侧旋更好地还原了马克笔原本的笔触,但这不过是笔记软件,用不上变换笔触,所以对整体体验增色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就好像灵动岛刚发布的状态一样,苹果只是提供了一个接口舞台,它能发挥多大的效用,取决于后期软件开发商。一切都是刚起步,首发购入的小伙伴可以期待一下这套工具的成长过程。小雷觉得也没必要现在就唱衰iPad Pro和Apple Pencil Pro,灵动岛一开始也这样,或者可以做个等等党,等“养肥了”再入手。

当然,面向创作群体,新款iPad Pro具备更多的操作空间,比如更大的运行内存可以支撑更高负载的处理需求,这几年苹果把iPad当作轻便生产平台去宣传,并强调AI在生产流程中的助益,小雷承认它的确有自己的特性和场景,也是一套衔接MacBook生产流的好工具,尤其是绘画领域的专业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但问题是,苹果将iPad一步步往生产者那边推,疏远了那些只是想要一台表现优秀的大屏娱乐设备的群体,价格也不便宜,难免会让iPad被边缘化的情况加剧。

苹果的创新,暂时改变不了iPad的尴尬

2010年1月27日,苹果第一代平板电脑iPad正式发布,累计销量超过1500万台。iPad的成功并非偶然,它的出现实实在在解决了当时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痛点。以前的智能手机屏幕普遍在4英寸以内,操作空间狭窄,不便于人们浏览网页、看视频以及玩游戏,而且MacBook较为厚重,不便于携带和随时使用。

大家也看出来了,iPad站在iPhone和MacBook中间,充当了一个“既有又有”的综合性角色,它的成功也是意料之中。随后很长一段时间,iPad都是平板电脑品类当中当之无愧的标杆,网上还流行“平板电脑只有iPad和其它”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不过,当智能手机往大屏发展,笔记本向轻薄进化,前者具备了更优秀的娱乐属性,后者的厚重不复存在,iPad的生存空间被挤占,甚至变成了一个矛盾体。再说了,娱乐和轻办公这些需要到平板电脑的场景,市面上多的是便宜大件的选择,硬件参数、软件体验不落后,还覆盖了多个价位段的人群。被自家产品线压迫,又被友商同类产品卷,iPad的压力不言而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起专业性,iPad依旧是平板电脑市场中的独一挡,背后有大量正版的专业效率软件和统一色彩标准撑腰,配合Apple Pencil还是专业画师的最佳搭档之一。小雷认为,苹果把iPad的重点放在生产力上也是无可奈何,毕竟价格挺进五位数的平板电脑,如果只是因为屏幕显示效果好、处理器性能强劲拿来打游戏、看视频,不是什么人都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不可否认的是,小雷在这一代iPad Pro和Apple Pencil上看到许多亮眼的改进,性能和续航依旧给力。但说到底,这些升级对于苹果还是受众群体而言,更多只是前进一小步,Apple Pencil Pro的升级只是对以往Apple Pencil的补充,称不上是影响生产效率的突破性进展。现在还有很多软件不适配新特性,首发购入的必要实在不大,它更没有“最新款iPhone”所具备的社交属性。

如果是身处绘画圈子的,想要尝试这种可移动的数字画板,小雷认为可以优先考虑相对入门的或老款的iPad,适应之后再决定是否用得上最新的iPad Pro和Apple Pencil Pr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对于苹果而言,思考iPad需要怎么在iPhone和MacBook之间做出更显著的差异化太重要,细分更多的定位和版本、造更大的尺寸都不是带领iPad远离尴尬的解法,要么是尝试找到更多iPhone和MacBook力不能及的地方,要么就是把价格打下来,回应大众的基本需求。

不要为虚无的生产力而买单

小雷的购买经历,或许能够给大家提个醒。

4年前,小雷带着些许强迫性的心情,斥巨资从苹果官网买下一台12.9英寸的iPad Pro 2020和一根第二代Apple Pencil。之所以叫“强迫性”,大概是我希望买它回来,就是要产生一些价值,才能对得起这套当初价格近9000元的无纸化装备。

为了进一步“强迫”自己专注在生产场景,小雷还买了Procreate和Lumafusion等专业生产软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这大概就是差生文具多。

结果大家可能也都猜到了,在使用iPad Pro的4年间,生产活动没进行几次,为数不多的“战绩”就是雷科技2022年的新年红包封面,其它用得最多的场景就是看视频和打游戏,要么就是静静地躺在一边吃灰,证明了我有一台平板电脑罢了。进入媒体行业之后,它还多了一个移动办公的场景,个人认为是一种使用价值的延伸吧。

办公室中也有用iPad Pro办公的小伙伴,对他而言,轻便的身躯和蜂窝网络是显著的优势,使得在某些工作场景作为MacBook Pro的平替,而且他也有特定的游戏需求。不用多想,他就是iPad Pro的目标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小雷会毫不犹豫用同样的预算买下内存更大、屏幕更小,体验同样优秀的11英寸iPad Pro,大部分日常场景,它明显更吃得开,至少我会更愿意拿出来用,之后才能讨论它的其它价值。9000元的价值告诉小雷,4年前的购买决策是错误的,这是给自己创造使用场景,陷入消费陷阱的后果。

与其去纠结苹果为什么要在处理器核心上面做刀法,为什么要借助手段屏蔽运行内存,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要买平板电脑(iPad)?

再怎么看,苹果的刀法更像是诱导消费者一步到位的做法,真要落到体验上,我相信许多人都难以品出不同版本的微妙差距。连iPad都摸不到M4芯片的底,何况是普通用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现款iPad Pro的价格,13英寸256GB版本的官方起步价来到11499元,与12999元起的14英寸MacBook Pro仅有一步之遥,有多任务处理能力更强的MacOS和自带键盘触控板,附赠充电套装,还是512GB起跳的存储。你的下一台电脑,为何一定要平板电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

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无论是多贵的iPad Pro,本质上都是一个工具,我们认可苹果在新款产品当中的改变和升级,但作为消费者,平板电脑是拿来用的,为歌颂苹果的伟大创造而花钱不太值得。如果没有绘画方面的需求,小雷认为基本的Android和HarmonyOS平板电脑足以胜任,要追求画质、性能、机身工艺等更高的满足,前提是预算要足够。

给最新的iPad Pro总结,小雷认为它带来的感受很好,维持苹果一贯的高水准,首发的M4芯片和双层OLED赋予了极致的游戏和观影体验。新的Apple Pencil Pro只能说未来可期,现在还没法给它的升级定调。那么,它值得买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雷科技摄制)

我的评价是:可以,但没必要。


2024年5月20日-6月30日,618年中大促来袭,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六大电商平台集体“听劝”,取消预售、疯狂杀价!
手机数码、AI PC、智能家电、电视、小家电、空冰洗等热门AI硬科技品类摩拳擦掌,战况激烈。
雷科技618报道团将全程关注电商平台最新战况,AI硬科技品牌最新动态,电商行业全新趋势,敬请关注,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