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他还特别点名提到了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那么,事实真相是怎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美国之音等),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黑客组织伏特台风"纯属子虚乌有

近年来,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贸易往来等诸多领域,我们都能看到美国政客和官员动辄拿所谓"中国威胁"说事。

网络安全问题更是他们的"惯用伎俩"。

去年,有美国媒体炒作遍布美国的中国制造起重机存在"远程操控"风险;今年2月,FBI局长又宣称中国在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内植入恶意软件,"规模前所未有"。

现在,供水系统又成了他们口中"中国黑客"的目标。

去年5月,美国软件巨头微软在其官网突然发布了一份长达6000多字的所谓"调查报告",称其发现了一个名为"伏特台风"的黑客组织。
报告声称该组织"得到中国政府支持",长期渗透并试图破坏美国关键基础设施,其目标包括电信、交通、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查发现,微软和"五眼联盟"有关"伏特台风"的所谓证据漏洞百出:首先,它们宣称发现了该组织29个恶意程序样本,但实际能够拿出来供分析的只有寥寥13个。

更不要说能够佐证这些恶意程序与中国存在任何联系了。

其次,经技术人员对这些恶意程序样本进行反复比对分析后惊奇地发现,它们所使用的IP地址、攻击手法、代码风格等技术特征,与此前一个名为"暗黑力量"的臭名昭著勒索病毒团伙竟有多处惊人相似之处。

该团伙纯属在网络空间从事犯罪活动的黑客组织,与任何国家毫无关联。

由此可以合理推断,所谓"伏特台风"很可能只是"暗黑力量"的一个马甲,而微软等美国机构对其身份的描述纯属凭空捏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查组随后又对微软宣称遭"伏特台风"入侵长达5年之久的说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同样令人大跌眼镜。

2023年12月,美国流明科技公司旗下的"黑莲花实验室"发布报告称,"伏特台风"利用物联网僵尸网络对美国发动了新一轮攻击。

然而调查发现,该报告所述攻击使用的恶意程序及IP地址,与微软此前所称"伏特台风"使用的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微软等美方机构对"伏特台风"的描述自相矛盾,根本经不起推敲。

种种疑点表明,美国炮制的"伏特台风"案件纯属子虚乌有,是"五眼联盟"国家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一起荒唐的网络空间"栽赃陷害"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方别有用心,频繁炒作"中国网络威胁"

反复编造"中国黑客"的鬼话,究竟是何居心?其实不难看出,美国政客和高官频繁炒作所谓"中国网络威胁",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政治和经济考量。

众所周知,渲染"中国威胁"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政客们惯用的政治手段。

每逢选举季来临,我们就会看到美国政客对中国的各种无端指责明显升温。

通过煽动对华恐惧情绪,他们可以轻易赢得选民眼球,给自己贴上"捍卫国家安全"的标签,吸引更多选票。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多次就"中国网络威胁"举行听证会,各方政客借机大肆表态,宣扬对华强硬主张,将自身塑造成"保护美国免受中国伤害"的"护国神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炒作"中国威胁"已经成为美国政府部门争夺预算、扩张利益的重要筹码。

近年来,网络安全已上升为美国国家战略,与之相关的预算开支也在急剧膨胀。

仅2022财年,美国网络安全预算就达到110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4%。

而在最新出炉的2024财年预算案中,网络安全预算进一步增加到创纪录的150亿美元。

如何说服国会和纳税人接受如此庞大的开支?除了渲染"中国网络威胁"的迫在眉睫,别无他法。

FBI、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政府机构频频亮相,喋喋不休讲述"中国黑客"如何危害美国家安全,以期获得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

尤其是国防部下属的网络战部队,更是将中国视为头号假想敌,不断渲染对抗形势,为自身扩张造势。

而且炒作"中国网络威胁"还成为美国互联网巨头们借机攻击中国同行、打压竞争对手的利器。

微软、谷歌、思科、甲骨文等科技巨头无不与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关系密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一方面积极配合美国政府,炮制各种针对中国的网络安全报告,另一方面又在世界各地兜售所谓应对"中国网络威胁"的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大肆敛财。

与此同时,华为、中兴、字节跳动等中国科技公司却遭受美国以网络安全为由实施的各种"长臂管辖"和制裁,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更为隐晦的,是美方意图利用网络安全问题破坏中美关系大局,抹黑中国国际形象,进而遏制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从全球来看,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领域。

美国妄图通过炮制"中国网络威胁",在盟友和国际社会制造偏见,孤立中国,进而打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维护自身在网络空间的霸权地位。

然而,这些图谋却与拜登政府声称的"重建稳定、可预测的中美关系"背道而驰,暴露出美方言行不一的虚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自身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漏洞百出

讽刺的是,当美国政客和媒体忙于编造"中国网络威胁"的时候,美国本土的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状况其实漏洞百出,供水系统、电网、石油天然气管网、交通系统、医疗系统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近年来多次遭受勒索病毒、DDos攻击等网络威胁。

网络犯罪分子、黑客组织乃至其他国家情报机构都在利用美国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大做文章,给美国国家安全和公众生活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以美国供水系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仅2021年美国各地就发生了数十起针对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网络攻击事件。

佛罗里达州奥尔兹玛市自来水系统被黑客入侵,险些引发饮用水污染;堪萨斯州一水务区计算机系统被非法侵入,水处理流程一度失控;加州、内华达州等多地供水设施接连中招勒索病毒,被迫中断运营数日,影响成千上万居民的日常用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令人吃惊的是,2023年底美国供水系统竟遭到了外国政府支持的黑客组织的大规模网络攻击。

伊朗"巅峰卫士"黑客组织利用了美国供水系统普遍存在的弱口令、缺乏多因素认证、使用过时软件等诸多低级漏洞,对美国多地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发动了攻击,危及大量美国民众的饮水安全。

这一事件的细节,与此前美国联邦环保署发布的供水系统网络安全警示竟如出一辙,凸显美国供水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脆弱和美国政府监管的无力。

事实上,美国各界对本国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问题早已忧心忡忡。

2021年5月,美国最大的成品油管道运营商Colonial Pipeline遭遇网络勒索攻击,被迫关闭美东地区供应一半汽油的输油管道长达数日,引发12个州的燃料短缺危机和民众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坦言,这起事件暴露了美国能源基础设施"糟糕透顶"的网络安全现状。

202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披露,针对美国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在短短一年内激增了84%,攻击目标涉及能源、金融、交通、电信、医疗等14个关键行业。

这一系列事实无不印证了美国网络安全专家的警告——美国正处于"网络911时刻"的边缘。

那么,为何号称网络强国的美国,其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会如此脆弱?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其一,美国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千疮百孔,至今没有一部全面、系统的国家网络安全基本法。

现行法律如《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法》等对关键基础设施运营者缺乏硬性要求,更多只是倡导性政策。

各州在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标准和要求方面也不尽一致,留下诸多法律"真空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美国关键基础设施运营主体普遍重视不足、投入不足。

由于缺乏法律强制,不少企业为节省成本,疏于网络安全防护。

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既缺乏专业人才,也缺少资金投入,网络安全状况频频亮起"红灯"。

众多供水、电力、交通系统仍在使用老旧系统,系统固有的安全缺陷很容易遭到网络犯罪分子的利用。

其三,联邦政府缺乏对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有效监管。

尽管拜登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安全与基础设施安全局(CISA),但其职能主要限于信息共享、应急响应等事后处置,缺乏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事前监管和约束力量。

诸如供水行业,环保署虽有权责审查,但由于行业抵制,计划中的网络安全审查机制迄今无法推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四,政府与关键基础设施行业缺乏良性互动和信息共享。

许多企业担心泄露商业机密,不愿与政府分享所遭受的网络攻击信息。

政府部门之间在威胁情报共享方面也存在诸多壁垒,这导致网络安全形势缺乏全局评估,防护和应对举措难以协同。

正如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所言,美国在网络安全领域仍处于"各自为政、分散应对"的状态。

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美国各界呼吁加快推进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立法,建立全国统一、行业强制、政府监管、多方协作的网络安全治理机制。

美国国会已提出多项相关法案,拜登政府也出台了加强电网、管道等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行政令。

但由于利益集团掣肘和党派恶斗,这些举措能否真正落地、发挥实效,仍是未知数。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坦言,短期内实现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免疫",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坚决反对并严厉打击任何形式网络攻击

事实上,中国从未以任何形式参与、支持破坏他国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活动;相反,中国的关键基础设施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网络攻击和窃密的重要目标。

去年,中国网络安全机构陆续披露了美国政府对中国关键基础设施实施网络攻击的大量事实。

对此,中方再次强调,网络空间的安全需要各国共同维护,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坚决反对并严厉打击一切破坏网络空间和平的行为。

中国愿与各国加强对话合作,共同营造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