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家长来说,供孩子上大学负担最重的并不是学费高、住宿贵,而是生活费太多。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上学,或者民办大学,各方面开销相对更多。

总有家长吐槽,孩子上大学后除了要生活费平时很少主动跟父母联系,好像每个月不管给多少生活费都不够花。家长觉得孩子不懂事,学生觉得父母小气抠门。要是学生和家长能在生活费方面达成约定,或许也能减少矛盾,避免双方每个月都为生活费问题发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活费父母一个月给多少合适?

不少家长从孩子高考时,就在盘算以后上大学每个月给多少生活费合适。问过周围亲友,平均每个月生活费标准至少也要2000块钱,有的甚至在3000以上,不够花随时还会朝家长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部分家长一个月的工资也才四五千,几乎大半都给了学生,除了过日子还要攒明年的学费和住宿费,家长不禁纳闷,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为啥日常开销能这么高?

实际上生活费标准没有统一标准,除了要看学校食堂以及所在城市的物价水平,还要根据家长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要是家里不差钱,家长也没必要太斤斤计较。若是实力不允许,也无需打肿脸充胖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想十几年前,大部分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可能只有几百元,家长觉得现在物价上涨,节省一些每月一千也是足够的,要是大城市1500也绰绰有余,但是学生却不这样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均每天早餐就要10元左右,午餐和晚餐至少每餐20,每天光是吃食堂就不止1500,这还不算平时喝奶茶、购买生活用品、衣服、学习资料,以及和同学聚会出去玩的费用。学生再节省每个月至少也要2000多,要是谈恋爱,少说也要300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辅导员提醒家长,别被孩子骗了

有的家长一开始并不敢给太多,只给1500-2000,告诉孩子不够花再跟家长说。毕竟有些学生没有理财意识,有多少花多少,月初挥霍月末傻眼。几乎第四周的时候,就忍不住提前预支生活费了,家长不忍心看孩子饿肚子,只能再追加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只有在要生活费的时候嘴甜,钱一到手就失联,想问问学习的事都不行。家长不免担心,花这么多钱读了大学,毕业后要是找不到工作该如何是好。上大学每个月都要花3000多,毕业后学生自己能赚这么多钱养活自己吗?

一位大学辅导员看不过去,提醒家长别被孩子骗了。学校食堂菜价都有补贴,老师一日三餐都吃食堂,一个月生活费也只有1200。自己的学生出手比自己还阔绰,询问之下生活费都在3000以上,让辅导员都瞠目结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辅导员表示,这些学生的日常开销大部分都花在学校以外,与学习没有关系的地方。比如每天喝奶茶,既不健康又很费钱。学校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寝室都有热水器,学生买个保温杯就有免费的水喝,结果打水的学生寥寥无几,却人手一杯奶茶。

大学生的快递也是络绎不绝,买学习材料的不多,都是服饰和化妆品。老师建议家长可以让学生养成记账的习惯,每个月复盘哪些开销是有必要的,哪些是可以节省的。这不光能算出合适的生活费标准,也是在教学生培养理财能力。否则以后赚再多,也是月光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大学不是享福也不是吃苦,学生要懂得感恩

大学生和家长在生活费问题的矛盾在于,家长认为的生活费只要满足刚需即可,学生却觉得自己有适度享受生活的权利。学生觉得上大学不是来吃苦的,要是连基本生活都无法满足,根本不能安心好好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哭笑不得,让你去学习,没让你去享福,想过更好的生活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啃老。过度沉迷吃喝享乐反而对学业不利,毕业后要是考不上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家长这些年的付出都打水漂了。他们更担心,学生享受惯了毕业后不积极就业,以后在家啃老该如何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法律抚养义务来看,家长抚养子女到18岁就已经尽到了义务,因为学生还没有完成学业,还要继续读书,家长才不得不继续提供各项开销。学生应该学会感恩,体谅家长的不容易,生活费的每一分钱都是家长的血汗钱,理应节约开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课程安排并不紧张,学生完全有机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虽说完全让学生自己赚生活费不太现实,不能因为打工而影响学业,但是每个月赚些零用钱,还是很容易的。这样出去玩也不用有负罪感,还能提前积累社会经验,可谓一举两得。

今日话题:大学生活费给多少合适?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