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年头,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就算是听到了一声春雷,估计神经也已经麻木了,一个个都活的太累。

《意见》这么重要的文件出台,还是没有调动起民营企业的信心;我说这个是一个很有方向感的宣言,友友们却说:你想多了。

这真的令人唏嘘;于是要问:在过去的岁月里,民营经济到底遭遇了到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底是两个问题。

一是时运,国际大环境不好,中国的外部环境尤其复杂。

二是政策与四十年有差异,从而有一种不确定,一些非市场化的动作,实际上有一定的收缩效应。.2019年前后,中国在国际能源会议上立下一些承诺,国内立即做出了响应,于是,有了一场环保风暴,不考虑什么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不考虑合法经济叫停后的赔付,对众多小微企业来说,这就成了一个命运的转折点,关停转移了很多中小微企业,如化工、钢铁、纸业、印染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策有错吗?

没有错,只是少了一些法治精神和市场化的处理方式。

教培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合法的,工商的执照是工商局批的,个人的投资一定要受宪法的保护,结果一纸文件,灰飞烟灭,从政策的角度讲自有道理,但是对投资人来说,会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从而产生了对长期发展的担心,因为这种事的发生,民营的小老板哪里能预料到?

这种不确定性,已经被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

所以,重要的不是政策方向,而是市场化的处理方式,是否考虑到了与宪法的精神一致,政策的雷霆一击,是不是要考虑私人投资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中小微企业的困局是从2016年营改增开始的,而2019年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窗口,那时,对投资拉动经济,对《劳动法》,对税率及税收结构的争议都充满了变数,结果,冒出来了个疫情,一守就是三年,三年的经济政策是在拼命保增速,很多行业如旅游,几乎是静默了,一切都冰封了

经历了这三年的磨难,大多数企业是靠着高息贷款续命;几十年的家底拼得干干净净,只有银行的净利润一直以两位数在增加,国企保住了,财政保住了,银行保住了,唯有民企彻底走到了生存的边际效应,这真的是一个划算的选择吗?相信最终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市场,是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经济学中的黑色幽默,将淋漓尽致地通过房地产的一片狼藉销售表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水解不了近火

现在专家们一直在谈行政性的干预,在谈”有限政府“,这种问题有没有?

有,检查、罚款也是老常态,但是,应该不是主要问题,或者说,当大环境不好时,这些干预性、非经营性成本的发生,只是突显了出来;越是大环境不好,财力有限,政策支持的力度也越有限,减费降税的力度,远不足以救中小微企业于水火之中,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为如此,现在很多学者把问题集中在民企的市场地位上,这不能说没有意义,然而,现实地看问题,都是远水;中小微企业的家底已经掏空了,已经失去了再生能力,一脑子想得是如何全身而退,那还谈什么信心和长远性,更没什么能力去玩耐心资本。

有市场地位如何,没有市场地位又如何?

政策很温暖,事情却要从具体做起,至于要问小老板们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我们永远完美,永远正确,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