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跟中国的关系一直都比较“纠结”,不能单纯的说好,也不能一味地说坏,甚至造成这样局面的也不单单是利益关系,因此每当提及中印关系的时候都颇有点“一言难尽”。

近日俄罗斯放出消息称普京即将访华,而此时正在跟中国谈判的印度最终谈妥,中国驻印大使徐飞鸿专机升空飞往印度。

在普京访华的前夕,莫迪送了中国一份大礼,让人十分意外,莫迪为啥要送中国大礼呢?他送的是什么礼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纠结”的中印关系

捋一下纠结一团的中印关系,那最开始的线头大概就是历史问题了。

之前印度趁着中国国内混乱的时候占领了西藏,这是最开始的领土冲突,后来中国跟印度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功解决了西藏问题。

当时最大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之前零零散散溅出的火星子还在,这些火星子后面也是时明时灭,虽然不足以燎原,但也总是彰显着存在感,印度时不时在中印边境小规模挑衅。

近期最大的一次冲突在2020年,当时中国牺牲了多名英勇的将士,消息传到国内,中国人民愤怒不已。

而印度却觉得格外“委屈”,也格外的“愤怒”,之前印度在领土纷争上针对的对象有两个,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巴基斯坦,这件事之后印度的针对对象就变成了一个,那就是中国。

为此,中印关系“僵”了很长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纠结的是中印关系在军事经济政治等方面似乎是各自独立的,比如军事上的冲突似乎并没有影响两国经济或政治一直以来的关系。

当然,在政治上,中国一直都是和平友好共谋发展,印度则是“嘴硬到底”,对外基本上没说过“软话”。

与中国合作共赢的外交原则不同,印度是信奉“老大只有一个”的原则的,因此印度始终觉得如果想成为亚洲第一大国就必须先干掉中国。

最开始印度把美国的姿态学个十成十,在亚洲政治舞台上十分的“强硬”,一点也不掩饰的表达着自己霸权主义的野心,尤其是针对中国。

后来中国逐渐发展强大,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国力再也不能让印度自欺欺人,印度认识到在亚洲中国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国,印度很羡慕但这并不妨碍其继续“干掉中国”的想法。

目前印度政治上对中国依然是“嘴硬到底”,比如印度所谓的“多边外交”,其实实际上还是借美国之力针对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姿态却“软了”下来,印度开始以退为进。

比如印度经常“茶言茶语”的表示:“中国崛起的速度真的很让印度惊叹,印度远远不如中国,中国太强大了,这让印度感觉有点害怕。”

在经济上印度跟中国倒是“一团和气”。

印度特别喜欢“模仿”中国,比如中国这边刚提出中国制造,那边印度就有了“印度制造”,当然这也是印度发展的惯有手段,这跟印度仿制药合法化是一个道理,印度就喜欢“仿制”。

而事实上“印度制造”其实是莫迪最大的政治筹码,当然他的这个政治筹码也离不开中国,这也是莫迪近期送了中国一个大礼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终让莫迪下了这个送礼决心的还是普京访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京要来啦!

普京5月16号访华之前俄罗斯就放出了消息,一直关注中国的印度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

其实收到这个消息印度是十分担心的,因为不久之前印度刚刚得罪了俄罗斯。

俄乌战争初期俄罗斯在夹击下很多情况都不是太乐观,当时大量的物资都很紧缺,为此俄罗斯向印度购买了大量军火等物资,甚至还答应印度用卢比付款。

但实际操作中却让俄罗斯陷入了困境这就不说了,印度更是在这个时候看到俄罗斯形势不妙,又开始摇摆到了,印度毫不留情的背叛了俄罗斯。

印度觉得,此时普京访华大概率是跟中国建立更加深切的合作,以后将由中国提供给俄罗斯物资。

此外,俄罗斯对中国很可能还有军事上的考量,因为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大部分都集中在西部,军事部署上也基本上都倾向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其他地方就不能都顾及到了,一方面是国土面积广阔,没那么多兵力把全国都照顾的全面,另一方面俄罗斯靠近中朝的这部分地区地广人稀,大片的森林雪原,驻军的性价比着实不高。

印度分析这个时候俄罗斯对中国大概率会像之前扶持朝鲜军力发展一样,将会在军事上形成更加密切的联系。

如此下来,中俄的联系更加紧密,而印度不但得罪了俄罗斯,还要面临两个大国的步调一致的“威胁”,而印度青睐的美国远在北美,显然是靠不住的,想到此莫迪打了个冷颤。

最微妙的是此时中印正在争夺全球南方话语权,对于这个莫迪不得不多想了。

普京访华后中俄关系更加紧密,那么在中印全球南海话语权上,俄罗斯显然是要支持中国的,如果是那样的话印度并没有胜算,因此跟中国搞好关系迫在眉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的大礼

其实不止是这些,莫迪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因素,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印度大选。

莫迪上台后对印度进行各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印度人们心中对莫迪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很多人纷纷表示莫迪将会再次成为印度的领导人。

刚刚也提到“印度制造”是莫迪最大的政治筹码,但“印度制造”根本绕不开中国。

印度是一个建设全民公厕都要拿出来大夸特夸的国家,这种事情放在中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放在印度那就是值得宣扬的大事,由此可见印度的基础设施有多差。

那印度提出“印度制造”之后也慢慢落实下来,但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

毕竟无论制造什么都要有场地,因此印度需要组织建厂;其次生产的时候需要便利的水电等的设施,水电基础也要建设起来;另外不论是制造工人的通行,还是产品原料的运输都需要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这些还是需要基础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基础建设是印度实施印度制造的前提条件,而这前提条件必然绕不开中国。

如果让印度自己去摸索建设这些基础设施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建成,印度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别国进入印度来整这些东西,这样也算双赢,国际上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印度也明白这个道理。

然而如果让印度青睐的美国来建,不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就是美国建设出了名的“贵”,印度是请不起的。

反观中国,既跟印度离得近,到印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方便,又十分具有性价比,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出了名的高效率、高质量、低价格,于是印度这些年基础设施建设几乎都是跟中国买的。

因此莫迪为了夯实自己的政治筹码,让他在大选中的地位更加牢不可破,他必须保住中国的帮助,他的态度已经有所松动了。

再加上普京即将访华,而且中俄很可能会在这次会谈中加强中俄合作,更加把印度“边缘化”,另外中俄很可能在全球南方话语权中达成一些共识,这让印度十分不安。

综合下来,莫迪代表着印度终于说了“软话”,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暂时达成了共识。

在印度最终下定了决心后就对中国发出了信号,然后中国派了驻印大使徐飞鸿飞往印度进行具体商谈。

莫迪终于赶在普京访华之前把暂停中印边境争端作为礼物送了出去。

这个礼物虽然是各方形势角逐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印度这次真的高明了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