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郭儒逸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苏宁少主张康阳,还是失去了国米俱乐部。

由于没能在最后时刻偿还3亿多欧元的借款,意甲豪门国米的控制权发生变更,由张康阳的债主橡树资本接管。按照流程,接下来橡树资本很可能会重洗管理层,抹除苏宁时代的所有印记。

苏宁是在2016年入主国米,当时花了2.7亿欧元拿下70%的股权。2021年苏宁流动性危机爆发,为了缓解俱乐部运营压力,向橡树资本借了一笔为期三年的贷款,并以国米股权作为抵押。从去年开始,苏宁无法按时还钱的消息就不时流出,国米的归属因此引发关注。直到上个月,张康阳曾无限接近融资成功,一举解决橡树资本的麻烦,但他的愿望落空了。

其实苏宁退出国米并不意外。相比当年收购时的财大气粗,这几年苏宁的日子不好过,连创始人张近东都不得不退居二线。虽然今年张近东悄然复出,但苏宁的财务状况仍然艰难。一周前,深交所向苏宁易购下发问询函,让其限期解释2023年财报的相关问题,其中就包括营收连续四年下滑、亏损幅度较大的原因等。

很多人在惋惜张康阳失去国米,这算得上欧洲足坛结束中资时代的标志。国米球迷对这位年轻主席的态度,应该是极具分化的——一方面,他在有限的财政条件下带领俱乐部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多年的“欠债不还”形象,让这家百年俱乐部的脸上也不光彩。这几年多亏国米拿了几座冠军,才让张康阳被扫地出门时,还保留了一丝丝颜面。

不过,张康阳需要别人的惋惜吗?

我们设想一下这个场景:张康阳融资成功,如期归还橡树资本的贷款,他继续稳坐国米主席的位子。那么接下来面临的,仍然是负债经营俱乐部,以及成绩的很大不确定性。比如像去年那样打进欧冠决赛的机会,以国米目前的阵容来看,肯定是不多的。一旦不能持续拿到好成绩,自然会影响国米的估值——从套现的角度来说,并不划算。

因此,在俱乐部最有价值的时候,与其继续举债经营、“以贷养贷”,不如顺势解套走人。毕竟,按照双方协议规定,橡树资本在扣除欠款之后,还要支付给张康阳一方国米市价与欠款之间的差价。也就是说,国米市价越高,张康阳就越有利。

这个条款堪称精妙。如果腹黑一下,失去国米所有权,没准张氏父子很乐见其成。他们不一定有足够的动力,像新闻报道中呈现的那样,去竭尽全力寻求新的融资。当年苏宁投资国米时,张近东所看中的,是国米品牌对苏宁国际化的帮助。现在苏宁自顾不暇,国际化更无从提起,即使继续持有国米控制权,对母公司苏宁的加成作用也微乎其微。而如果只当做张康阳的一个玩票项目,那也太烧钱了,何况苏宁还烧不起。

借着贷款到期无力偿还的机会,张康阳和背后的苏宁,几乎可以全身而退。弄的好,他们还能拿到一笔差额款,并且免去了自己给俱乐部寻求买主的繁琐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失去的是一家对自身生意无足轻重的俱乐部所有权,但得到的,是彻底摆脱这笔债务甚至资金回血(理想状况下)。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国米球迷的感怀之情,这无形的支持,或许更能温暖“落寞”的心。

尽管当了长达八年的老板,张康阳一直依赖职业团队在管理球队,苏宁更像是一个财务投资者,而不像是能给国米注入灵魂的角色。出局之后,不知道张康阳对国米的感情还剩下多少,他曾为球队流过泪、对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都关爱有加、曾表示坚决捍卫国米的价值观,但这段经历应该给他上了宝贵的一课——真情固然可贵,但有时候在金钱的考验面前,还是太脆弱了。

*头图 | 视觉中国

上海地产大亨,舒服日子到头

四川首富之女,接了个烫手山芋

郁亮不再广交朋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