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悲痛!2024年5月19日,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与世长辞,享年93岁。基础教育领域一片悲痛!

钱梦龙,是在语文教育界响当当的名字,很多老师在走上教育之路的初期,都曾受过他的影响。

“回顾一生,从‘差生’到初中教师,再从优秀教师到被迫离开讲台,最后又成为了特级教师,真有点过山车似的起起落落。”钱梦龙老师曾这样回望自己的人生。

而在他人生的每一次起落之间,他都相信:

“无论我坠落到怎样的谷底,我都没有放弃,即使处境最艰难的那些日子里,只要容许我走上讲台,我仍然一如既往地践行着我的教育理想。因此,一旦机遇来敲门,我就能紧紧抓住。”

是的,钱梦龙老师的身上始终有着“那一代”教育者共同的风范,朴素坚实地站稳三尺讲台,又勇敢地迎接一切挑战。

今天,让我们再一起听一听钱梦龙老师的声音,再读一读钱老师的教育思考!

相信这些真正的教育智慧,可以穿越时空,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学习成长的永恒参考系,也能成为照亮我们前进路上的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梦龙(1931-2024),上海市首批特级教师,曾任嘉定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嘉定区实验中学校长、桃李园实验学校校长。

钱梦龙长期在基层学校从事语文教学,从1979年开始发表文章,阐述自己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于1981年提出由“自读、教读、复读”三式构成的基本式教学法,1982年又在总结基本式教学法的基础上,提炼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观,与“基本式”共同构成“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构思。

主要著作有《教师的价值》《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我和语文导读法》《钱梦龙与导读艺术》等。

钱梦龙生前独家声音:

什么是好老师?

钱梦龙老师为中国教育报的用户留下珍贵的声音,他曾为中国教育报好老师微信用户录制独家音频。

今天让我们重温钱老师的声音,什么是好老师?他这样说……

钱梦龙把这些感悟

留给了所有老师

01.

为了不误人子弟

要让学生学会自学

当我第一天拿着语文教科书走上讲台的时候,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真感到为难了:怎样教,才不致误人子弟呢?

在惶惑中,自然想到了自己在中学读书时学习国文的经历。

我从小学六年级起就爱读课外书,最初是爱看小说。继而喜欢上诗歌。

到初二时我已把《唐诗三百首》差不多全背了出来,连《长恨歌》《琵琶行》这样的长诗,我都能一背到底,不打一个“格楞”。

很快,我的阅读兴趣又由读唐诗扩展到读《古文观止》,再由读古代诗文扩展到读当代作品。

后来我又由“读”迷上了“写”,写出了不少自认为可以的作品。

我就想,如果我能鼓励我的学生也像我当年自学国文那样自学语文,不也就可以让学生像我学好国文那样学好语文了吗?

于是,我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怎样“讲”文章,而是怎样鼓励学生自己“读”文章。

为此,每教一篇课文之前,我总要先反反复复地读,一直读到确实“品”出了味儿,才决定怎样去教。

所谓“教”,也不是把自己从课文里读出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像我一样“钻”进课文,靠自己的努力找到他们自己的(当然也是我期望的)结论。

事后证明,当时这个无奈的选择,其实倒是一次明智的选择,学生读文章的热情被“鼓”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语文。

02.

让教学少一些浮华

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训练

近年来,有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语文课是凌虚蹈空式的,忽视了实实在在的读写听说训练。

我在1980年代初曾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观。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人文学科的最基本的特点是,它对学生心灵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说教式的,而是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品味语言,理解文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语文教学正是在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中实现所谓“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

学生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学语文,不仅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学得实实在在;所谓“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自然也都包含其中,“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了。

让训练回归语文教学吧!

让语文教学少一些凌虚蹈空的浮华,多一些脚踏实地的读、写、听、说训练吧!

03.

判断一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

就看他怎样走近孩子

看一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只要看一点就可以了,就是看他怎么样走近学生。

如果一位老师走近学生的时候,尤其是走近所谓的差生的时候,他的表情总是无奈的,语调总是冷漠的,心情总是灰暗的,他不喜欢学生,学生也不喜欢他,那就大体可以断定他不是一位好老师。

相反,如果一位老师在走近学生的时候,尤其是走近所谓的差生时,他的表情总是温和的,语调总是热烈的,心情也是阳光的,他喜欢学生,学生也喜欢他,那就大体可以断定他是一位好老师。

后进生或学困生最需要补的不是知识而是心理。要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和“破罐破摔”的心理,唤醒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我在小学读书时也曾经是一名“差生”,常常旷课、逃学,多次留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聪明面孔笨肚肠”。

到小学五年级留级后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从教我查字典开始,让我当他教学的“小助手”,渐渐引起了我对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对读书自学的兴趣,终于改正了不爱学习的缺点。

到进入初中时我已是一名酷爱读书、手不离书、国文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了;我以初中毕业的学历而能成为一名现在这样的中学语文教师,靠的就是初中阶段大量的读书积累。

我在初中三年级时写过一首《登杭州南高峰北高峰》的五律,曾以登山为喻表达了自己学习上的自信和再登高峰的决心:

不见摩天岭,双峰自足奇。

未穷最高处,已觉众山低。

俗境随尘远,飞鸿与眼齐。

还须凌绝顶,莫待夕阳西!

读了这首充满自信的小诗,谁能想象它的作者竟然曾是一名多次留级的“差生”呢!

10句话

重温钱梦龙老师的人生智慧

1.语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师自身读写状态的生动展示,老师自己爱读书、会读书,才有可能教出爱读书、会读书的学生;老师自己爱写作、会写作,才有可能教出爱写作、会写作的学生。

2.我始终认为“教学”的宗旨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使学生学到一辈子有用的东西。

3.尽管整整三年半被剥夺了走上讲台的权利,但我并没有从此一蹶不振,只要能再回到学生中去,就像鱼儿回归江河,重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什么给了我精神支持?是我为之痴迷的语文教学!

4.回顾此生,尽管谈不上“成才”但我确实为语文教学焦虑过、思考过、探索过,也进行过较长时间的研究。正是这种研究帮助我走出了个人经验的封闭和局限。

5.我教语文几十年,目睹形形色色的语文教学新理论、新思想纷纷登台亮相,但我始终坚守一个立场:我教的是语文,它是一门帮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学的课程。因此,我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6.长期以来我们解读文章总喜欢用一种简单化的二级思维方式:一篇文章不是歌颂了什么,便是批判了什么。正是这种思维方式,把复杂的审美过程简单化了,也把我们的学生教傻了。

7.优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教学生怎样学习,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也教学生怎样考试,帮助学生以正常的心态与正确的方法面对考试,以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考试中得到充分发挥。

8.教师有怎样的教学思想或理念,就会有怎样的细节处理方式。同理,我们也可以从细节处理的方式,推知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思想或理念。教学无细节,任何一个教学细节都蕴含着教学的“大节”。

9.人生的机遇、穷通,实在无法预知,有时候似乎走到了路的尽头,却有可能就在一夜之间出现令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戏剧性变化,眼前展现出一片全新的景象!

10.我,一个仅有初中毕业学历的“不合格”教师,七混八混,居然混到了今天能在这里谈语论文,因此我确信:如今在职的无论哪一位老师,只要向往蓝天,谁都可能比我飞得高……

斯人已逝

但真正的光亮

拥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能照亮更多教师前进的路

永不落幕

用力记住

是对生命的最高礼遇

我们将永远记得:

有一位语文教师

他叫钱梦龙

18岁走上三尺讲台

用一辈子

兑现了对教育的痴情承诺

成全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也在世界上留下了最动人的光亮

文章综合自 | 中国教育报记者约稿、大夏书系、《教师的价值》《一名“不合格教师”的自述》《语文导读法的昨天和今天》等

本文编辑 | 杜京虹

责任编辑 | 杜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