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的一场直播撕下了华语乐坛的遮羞布。

叶赫那英这一五旬老太守国门,其他歌手皆拉胯,让观众无不感叹周王陶林的时代,最起码能听,不像现在都是鬼哭狼嚎,上台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华语乐坛真的姓华,与晚清无异。

闭关锁国、闭门造车、自吹自擂,可发现了问题,却看见没有寻找救国之道的千千万万人,也不会有五四运动,以及与思想觉醒相匹配的行动,只有风一过,继续摆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算破防吗?很显然不算,华语乐坛一群牛鬼蛇神,大家在2014年流量时代来临之后就逐渐发现并接受了这个事实。

跟粉圈硬杠说他们的偶像歌手不是歌手,不如以魔法打败魔法,当个乐子看,反而让他们破防,毕竟讲道理、摆事实他们不会听。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在歌手摇人榜上把雷军投成了第一,可见,大众很明白这就是一场热闹,围观看热闹就行,上纲上线没必要,反而伤神伤身。

但在摇人歌手里有邓紫棋、张杰,却没有华晨宇,路人看得清,粉丝也明白,吹起来的华语乐坛不堪一击,大湾区晚会上连一首《大地》都唱不好,又怎么敢上直播现场表演,录播的歌王是fak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中可以得出这么一个逻辑,芒果台利用的是这种情绪,他们拼命营销都是为了生意,满口的主义是假模假样的幌子而已。

路人当乐子玩会扩大影响力,粉圈维护自家正主会帮他们控评,这样一来,粉丝之间的骂战少了,有的是被挑动的情绪与全民狂欢的热闹。

所以最后真正破防的是粉圈,得到快乐的是乐子人,口碑扭转的是那英们,赚的盆满钵满的是芒果台,认清华语乐坛靠流量是靠不住的是大众,这是一个都赢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令人感到愤慨的是,现在的华语乐坛真的很难再出现国民级歌手了,因为媒介变了,市场大了,有更多人分蛋糕了。

在一个细分市场有拥趸就足够财富自由了,所以歌手与背后的团队尽力维护好这一块地方就行了,没必要再开拓荒地,有可能吃力不讨好。

以华晨宇为例,他的音乐不做评价,但他开演唱会的号召力确实挺强,死忠粉也特别多,但他根本算不上什么国民级的歌手,粉丝吹的属于自嗨。

毕竟耳熟能详的歌曲没几个,连跟他一起录节目录了几年的沈腾都说不出来三首,何况路人,可这一点也不耽误他商演接到手软,节目接连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是因为以前歌手与听众的选择余地有限,听歌基本就是电视、纸媒、电台,每天找各种音乐节目轮流听,别人给你放什么你就得听什么。

有一点点选择权的是买盒磁带,买个mp3,要么自己在网上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但那个时候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这种自由,更多的是听免费的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让双向变成了单向,如周杰伦的《以父之名》在50家电台同步首播,8亿人收听,你可以不听周杰伦。

但在那个时间段你无从选择,听得多了,作品又好,大家就都喜欢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杰伦他们那一批歌手沾了时代的光。

而现在呢?媒介变的太多了,不仅听众的选择余地多,就连歌手也可以不要你这批听众,如抖音上经常有一些爆火的歌手,但许多路人根本不知道。

像海来阿木、隔壁老樊等人,他们的热门歌曲动不动就几个亿的播放量,华晨宇同类,他的粉圈喜欢就行,其他人无所谓。

因此,不是国民级歌手少了,是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国民级歌手了,分一块蛋糕就已经可以吃顶了,如房东的猫、gai、cdc、csc,又何必吃掉一整块蛋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度太广了。

以前是qq音乐、酷狗音乐、天天动听、多米音乐、虾米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并非一家独大,还处于一个乱世争雄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平台要推陈出新,歌手也要凭实力说话,不然鬼叫几句哪有人喜欢,可现在,这些平台是死走逃亡散,qq音乐独霸天下,抖音后来居上,基本就是两级冷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如今的音乐文化早已不如当年,什么牛鬼蛇神都可以称之为音乐人,也能够在平台的助力下强行推给用户造成一种短时间虚火的现象。

平台把持了受众,泡沫一破,都在裸泳,也就不配国民级歌手的称号了,没有实力能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而国民级歌手恰恰需要的是一世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