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可以说算得上是继“9·11”事件后的又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美国想要推行他们的中东安全战略才搞出来的,因此一直都备受争议。

众所周知,当时美国曾拨款 1000 亿用于重建伊拉克,然而令人震惊的是,其中竟有 500 亿不翼而飞。这失踪的巨额资金背后,是怎样贪污腐败的现实,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和阴谋?

更离谱的是,那些负责查账的人大多惨死。这一系列惨死事件是否与这笔巨款的失踪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不翼而飞的五百亿

2003 年,随着萨达姆政权的轰然倒下,联合国迅速行动起来,设立了一个名为“伊拉克发展基金”的机构。这个重要的基金交由美联储负责管理,其目的是获取伊拉克宝贵的石油收入,并将这些资金投入到战后重建的庞大工程中。

在 2003 年至 2004 年上半年这段时间里,应驻伊联盟临时管理局的迫切需求,美国毫不犹豫地从“伊拉克发展基金”中支取了高达 170 亿至 190 亿美元的巨额款项。

这笔巨资被专门用于协助新生的伊拉克政府开展艰难的重建工作,致力于复苏那个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经济。

然而,时过境迁,尽管美方对于伊拉克的重建面上说得很好听,但是美国那些在伊拉克的承包商却接连被伊拉克群众举报投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当年的报道所说,是因为这些承包商接揽的建筑工程几乎都是豆腐渣的项目,根本一点都不安全。一些轻级别的小地震,甚至一下就能将其击垮,不费吹灰之力。

这种豆腐渣建筑的普遍存在,犹如一颗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工人们的宝贵生命。这种状况无疑给原本就困难重重的重建进程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不过对于这些举报与投诉,美国却一直拒绝承认,并且还宣称自己可是大出血地砸下了一千多亿的资金来支援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工作。

然而之后工程质量的断崖式下跌几乎肉眼可见,让他们自己也不由得心虚了起来。因此,他们自己也成立了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查了账目才发现这些工程建设竟然只用了五百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消失的好几百亿美元究竟去了哪儿呢?这巨大的资金缺口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二、惨死的查账者

实际上,关于美国在伊拉克投入的重建资金这一议题,起初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和民众应有的重视及关注度。

直到后来事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相关方面才决定专门设立伊拉克重建特别检察官办公室,该机构将承担起审核与调查美国投放在伊拉克地区用于重建工作的资金去向这一重任。

首位被任命为此项职务的检察官名叫斯图尔特·鲍曼(Stuart Bowen),值得注意的是,他曾经还担任过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的法律顾问一职。鲍曼领导着一支规模大约为 100 人左右的专业团队,这个团队当中有四位非常杰出的审计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提到的是罗伯特·伊斯科夫(Robert Iscove),这位人物背景相当不简单——不仅拥有前联邦调查局特工的身份,还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私人安全顾问,并曾为霍尔布顿等知名公司提供过服务,可以说对于伊拉克当地的实际状况可谓了然于心;

接着是威廉·米勒(William Miller),其先前的职业生涯履历同样十分辉煌,作为前美国空军上校以及资深会计师,他早在 2005 年 1 月就已经受雇于 SIGIR,并肩负起审查美国在伊拉克各项基础设施合同执行情况之重要职责。

2005 年 4 月的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同事乔治·韦斯特一同登上了那架飞往巴斯拉的直升机。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次看似平常的旅程竟然会成为他们生命的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直升机缓缓降落在地面时,突然间,一枚火箭弹如闪电般袭来。瞬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刻,他和乔治·韦斯特毫无防备地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令人惊奇的是,飞行员和保镖却奇迹般地安然无恙,仿佛这场灾难只是特意挑选了他们两个人。

保罗·莫里森,这位前美国海军上校,不仅拥有卓越的军事素养,还是一名杰出的律师。2005 年 6 月,他受雇于 SIGIR(特别调查办公室),肩负起审计美国在伊拉克的法律与民主合同的重任。

同年 9 月,他与同事约翰·布朗一同入住了巴格达的一家酒店。那个夜晚,月色朦胧,寂静无声。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平静的夜晚,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悄然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清晨,人们惊恐地发现,他横尸在自己的房间里,身上布满了狰狞可怖的刀伤。而与他同住一房的同事约翰·布朗以及保镖们,却对此一无所知,没有听到丝毫异常的声响。这诡异的情节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加里·科林斯,这位曾经的美国陆军上校,如今则以教授的身份活跃于学术界。2006 年 2 月,他接受了 SIGIR 的聘请,肩负起一项重要使命——负责审计美国在伊拉克的教育和卫生合同。

某一日,科林斯与同事玛丽·琼斯一同踏上征途,他们乘坐车辆前往纳杰夫。然而,就在行程之中,科林斯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情况十分危急。尽管同行人员迅速将他送往医院,但最终仍无力回天,科林斯不幸离世,而令人费解的是,他的死因却成了一个谜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另外三位一同执行 SIGIR 任务的审计官员也遭遇了不幸。这一系列的巧合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藏在暗处的敌人故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借此掩盖美军和承包商的腐败贪污与犯罪事实。

三、军火商的势力渗透

其实美军的贪腐问题一直都存在,而且远比人们想象的更离谱,几乎大部分资金都进了大发战争财的军火商手里。

虽然军火商通常以私人身份与其他国家或组织进行接触,并向他们出售各种武器和装备,但实际上,他们与自己国家的军工企业、国防部以及外交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所外销的军火必须经过政府的严格审批才能得以放行,而这些军火的源头也都是来自于国家的支持。

比如当年二战的时候,美国向日本宣战后,投入了高达 两千多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但更令人震惊的是,其中竟然有六成资金流入了军火商们的腰包之中。

这些军火商们才是名副其实的富豪大亨,他们坐在豪华至极的办公室内,只需一通电话,便能轻而易举地将成批的致命武器输送到那些有需要的人手里。

也正是因为他们在整个军事供应链牟取的暴利,使得美军的生活也常常是极尽奢侈的。他们所享用的食物、饮料等都是从美国运过来的,不仅如此,消耗量竟然能高达几千吨,属实是令人心惊的巨大数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远远不及军队,更不用说那些当时正在遭受战争苦难的其他国家的人民了。

不过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了军火商与政客勾结带来的贪腐隐患是多么巨大,于是想方设法地裁剪军队数量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减少军费。既是为了杜绝美军这种奢靡的生活作风,也是为了减少贪污腐败的现象。

但毕竟商人到何种境遇总能找到新商机,于是美苏两国一出现冷战的局势,军火商立刻就从中作梗,用各种人为危机虚晃一招,两国之间的军备竞赛就这么拉开了帷幕。

这些军火商想要借此持续扩大影响力,当然得和一些所谓的军事精英以及一些政客合作。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偷偷贪污不少政府的资金,甚至还能拥有免费又有效的最佳代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到了和平年代,军火商的处境却越发艰难,于是为了继续牟取利益,只好自己动手,从中挑起战争。

正是因为这些军火商的暗中操作,美国政府才会突然指责伊拉克藏有大量致命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为借口向伊拉克发起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然而,此战争不只给伊拉克人民带来苦难,也给美国自身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为了让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重获新生,美国政府不惜投入一千多亿美元用于伊拉克的重建。岂料,其中高达 500 亿美元竟如泥牛入海,杳无踪迹。后来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这笔巨款是被美国陆军后备役上校怀特福德及其同伙悉数侵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这些贪污犯最终受到法律制裁,身陷囹圄,但那笔巨额赃款却再也无法追回。而且事实上,美军的贪腐现在远远比这些案例更为离谱,也更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在这庞大而复杂的军事体系内部,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贪腐事件悄然发生着,它们或许已经被掩盖得严严实实,又或者通过各种手段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让人无从察觉。

四、结语

虽然如今一些反腐倡廉手段以及裁军举措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对军火贩子们极度贪婪的欲望起到了遏制作用,但却还没有从根源上彻底解决。

所以当我们去审视美军内部存在的贪污腐败现象时,不但需要认真总结过去历史所带给我们的种种经验与教训,还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现在或者将来极有可能会浮现出来的各类风险。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现代快报 2014-10-14 巨额伊拉克重建资金被盗多年无人管
中国新闻网 2009-02-17 美国500亿援伊拉克重建金下落不明,高官受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