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齐力

今年年初,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易卜拉欣·伊斯干达,祝贺他就任马来西亚最高元首。

习近平指出,中国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两国友谊源远流长。1974年建交以来,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各领域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双边关系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3年,习近平同安瓦尔总理就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为新时期两国关系发展擘画了新蓝图。2024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马来西亚将接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中马关系发展面临新的重要契机。

在近年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背景下,东南亚成为各国企业关注的区域,而马来西亚被誉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设立区域或海外总部的最佳地点之一。

相较于东南亚其他国家,马来西亚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位居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航道、拥有优质的基础设施、相对高水平的教育程度以及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等。

中马建交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在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中马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如今,两国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等领域正打造新的增长点。

未来中马经贸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连续15年保持马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连续多年成为马主要投资来源国。经贸合作已成为中马双边关系发展的‘压舱石’和‘动力源’。”今年年初,在由马来西亚—中国商务理事会和中国贸促会共同主办的第16届中国—马来西亚联合商务理事会年度会议暨庆祝中马建交50周年经贸合作论坛上,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表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将为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希望中马两国工商界深挖贸易增长潜力、释放投资合作动能、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为推动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稳致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近日举办的以“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济合作展望”为主题的北大汇丰企业家沙龙上,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海闻在开场致辞中回顾了中马两国交往的悠久历史。他谈到,中马两国经贸关系互补性强,中国连续15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同时马来西亚也是中国的第十大贸易伙伴。他强调,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未来中马经贸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很多中国企业家都希望增加中国同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相互了解,希望两国加深经贸关系。”海闻说。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发布的最新贸易数据显示,今年2月,马来西亚对华出口同比增长47.6%,达96亿马币。中国继续成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国。数据显示,今年2月,马来西亚总贸易额与去年同月相比增长27.1%,达1348亿马币,其中出口劲增26.5%,达到718亿马币,超出市场预估,并且创下近七年来最大增幅。早前,调查机构向16位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2月出口预测中值为年增15.1%。

这是去年11月以来马来西亚出口连续第四个月超过700亿马币。中国作为马来西亚最大贸易伙伴,与中国贸易往来占马来西亚总贸易额的14.8%,其次是新加坡和欧盟。

中马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共识让两国经贸关系始终热度不减。中马两国于1974年5月3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建交后,两国关系总体发展顺利。1999年,两国签署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框架的联合声明。2004年,两国领导人就发展中马战略性合作达成共识。2013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两国宣布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2023年3月底至4月初,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来华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对华进行正式访问。同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马来西亚。2023年9月,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来华出席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马来西亚外长穆罕默德于2024年4月23日至2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据统计,2023年,中马双边贸易总额达13383.4亿元。中国自马进口主要商品有集成电路、计算机及其零部件、棕油和塑料制品等;中国向马出口主要商品有计算机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服装和纺织品等。截至2023年7月底,马累计对华实际投资92亿美元,中国对马累计各类投资168.7亿美元。

马来西亚经济“第二次起飞”可与中国经济发挥互补作用

在以“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济合作展望”为主题的北大汇丰企业家沙龙上,马来西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饶兆斌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角度出发,指出中马可以长时间保持稳定、友好的关系。他表示,马来西亚是中国不近不远的友好邻居,两国关系发展一直走在地区和国家前列。“2023年是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今年是双方建交50周年,希望在一系列有利条件之下,两国关系可以再次引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发展。”饶兆斌称。

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副部长刘镇东表示,在中美关系、新冠疫情等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下,马来西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的优势和定位,希望可以通过再工业化、技术提升、绿色转型、中产阶级兴起、服务业2.0、赋能地方和区域整合等六个引擎来促成马来西亚经济的“第二次起飞”。在这个过程中,马来西亚希望可以和中国经济发挥互补作用,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区域总部,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马来西亚具有地理位置、供应链等方面优势,希望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以及马中建交50周年的机遇,加强与马来西亚企业对接,提升马中经贸关系。期待中国企业的到来能够助力马来西亚经济结构升级,促进马来西亚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刘镇东表示。

据了解,目前中国在马来西亚古晋、哥打基纳巴卢和槟城设有总领馆,马来西亚在中国上海、广州、昆明、南宁、西安和香港设有总领馆。两国签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等10余项经贸合作协议。1988年成立双边经贸联委会。2002年4月又成立双边商业理事会。2017年,两国签署《关于通过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商务部同马来西亚交通部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23年,两国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来西亚政府关于扩大和深化经济贸易合作的协定第一修订议定书》。

开创由技术定义的未来

在近日举行的“丝绸之路与亚洲文明”论坛上,马来西亚副总理法迪拉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促进马中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有助于马来西亚开辟新的增长途径、创造就业机会和改善民众生活。

法迪拉强调,马来西亚政府正致力于经济转型、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对两国关系的当下和未来都十分重要,秉持“一带一路”倡议核心价值,两国可持续探索新的合作途径与机遇,实现互惠互利。

法迪拉介绍说,马来西亚正在致力于发展绿色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并将其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中。他说,马中两国都重视低碳发展,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技术,这为马中合作创造新的机遇,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两国的贡献。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彼得称,共建“一带一路”对中马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早在15世纪,郑和下西洋时就曾沿海上丝绸之路到访过当时的马六甲苏丹国。古代中国与马来地区之间最初的外交往来和文明联系就是在这一时期奠定了基础。如今,共建“一带一路”续写了这段在600年前就建立起来的友谊。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了马来西亚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十年,人们殷切期望它继续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他们牢牢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在过去十年中,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进一步推动并塑造了两国的经济合作。

过去十年来,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在马来西亚投资了一系列项目,包括东海岸铁道、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和沙巴天然气运输管道等等。这些项目极大地发展和改变了马来西亚的社会与经济面貌。随着大国竞争加剧,地缘政治紧张,贸易关税和制裁扰乱了供应链,破坏了经济增长,为马来西亚带来了挑战。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各国仍致力于实施开放和自由的贸易政策,积极与中国和所有利益相关方合作,促进共同利益的增长。

张彼得称,事实上,共建“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其着眼点已从传统的基础设施领域,拓展到“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等各类倡议。

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制造领域的开拓者。在“绿色丝绸之路”框架下,中国明确了自己作为全球绿色技术革命先锋的战略定位,马来西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从中受益。除了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之外,中国制造的氢能公共汽车也在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向技术强国的转变催生了另一个新的细分领域,即“数字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马来西亚和其他国家更好地拥抱数字时代。例如,华为预计将参与建设马来西亚第二个5G网络,为该国的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此外,阿里巴巴选择马来西亚作为其区域电子商务中心,其首个海外“智慧城市”项目也将落户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2023年,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广西南宁出席中国—东盟博览会时,中国承诺将支持马来西亚2030年新工业总体规划。这一规划预计将利用“数字丝绸之路”推动马来西亚成为高科技国家。

安瓦尔近日发布了《吉隆坡20行动文件》,希望在马来西亚营造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安瓦尔表示,马来西亚的目标是在2030年跻身全球初创企业生态指数前20名国家,并将吉隆坡打造为区域初创企业和数字技术中心。据文件规划,马来西亚政府将采取打造“绿色人才通道”、积极引入投资、提升该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措施,以解决马来西亚初创企业在资金、监管政策和人才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据称,马来西亚主权财富基金国库控股、半导体基金兰芯创投等3个基金将投资30亿林吉特,打造马来西亚创业生态系统。安瓦尔说,半导体产业将是马来西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政府计划在雪兰莪州打造东南亚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

马来西亚经济部部长拉菲兹表示,马来西亚计划将提供租金和就业通行证减免与补贴以及企业利润优惠税率等激励措施,以吸引全球科技公司。制定规划文件目的在于鼓励马来西亚国内的创新氛围,并希望通过实施该文件助力马来西亚向高收入国家转变。

“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十年,它已经发展为一条科技之路,马来西亚必将持续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推动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进入数字时代,并开创由技术定义的未来。”张彼得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

中马探讨推动“两国双园”产业链供应链更紧密合作

由中国和马来西亚共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是12年前由中马领导人直接倡议和推动的政府间重大合作项目,已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典范,也开辟了“一带一路”产业合作新模式。数据显示,携手合作12年来,中马钦州产业园签约项目249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295亿元人民币,完成工业总产值93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52亿元,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材料和东盟特色产品加工贸易的产业集聚,园区在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第83位。其“姊妹园”马中关丹产业园也快速崛起,该园区位于马来西亚彭亨州,年产350万吨联合钢铁项目已全面投产,填补了东盟地区H型钢生产线空白,也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历经十余载共建,如今两园正全面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跨境产业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曾6次对中马“两国双园”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两国双园”做大做强,打造成中马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使其成为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促进两国和地区联通和发展。2013—2019年,中央财政共下达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建设补助资金59亿元。

刘镇东近日在出席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时表示,在马中“两国双园”合作机制下,马方致力为马中关丹产业园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使其成为高科技产业的首选目的地,推动当地经济融入全球价值链。

刘镇东称,马方鼓励更多企业在汽车、棕榈油和燕窝等优势领域,通过中马钦州产业园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李飞指出,中方愿与马方一道,为双园发展提供更便利条件和更优良环境。双方应促进资源要素集聚,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分工合作新平台。双方要以经贸合作方式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引领赋能为主要方向,紧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生效、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加速推进的契机,坚持开放共享,带动双园实现更高层次开放合作。

钦州市常务副市长、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副主任钟恒钦表示,中马“两国双园”将深化“两园两港”跨境产业合作,推动扩大东盟特色产品进口贸易量,新增东盟特色产品进口,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燕窝、棕榈油、橡胶等东盟特色产品采购交易平台和产业社区,推动形成陆海新通道马来西亚供应链资源中心等。钟恒钦介绍,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架构,中马钦州产业园成功推动马来西亚冷冻榴莲、毛燕等产品输华,大力推动棕榈油、再生铝等特色产品加工贸易扩类增量,启动了中国—东盟( 钦州 )水果交易中心、东南亚特色产品进口基地等项目建设,正加快构建面向东盟,涉及燕窝、棕榈油、榴莲、再生铝、高端绿色化纤、新能源电池材料等领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在产业链构建方面,钟恒钦表示,中马“两国双园”合作将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红利、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等重要机遇,做大做强燕窝跨境产业链,加快棕榈油跨境产业链建设,推动片区生物质柴油项目开工,加快建设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示范项目集聚区。同时,培育发展新型高端电子信息行业,谋划布局储能、电芯电池、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积极拓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的应用领域,打造千亿级新能源材料产业集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