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陈洋洋

实习生 汤俊嘉

近日,四川乐山峨眉山市贸易中心内,两家使用“作弊秤”商户被贴“黄牌”的消息,引发关注。

报道称,5月15日,峨眉山市市场监管局突击检查某农贸市场水产区,查获两台“不合格计量器具”。5月20日,峨眉山市农贸市场行业协会、贸易中心市场管理人员对涉事的两家水产店给予“黄牌”警告,并将警告牌张贴在了商铺显眼位置保留7天。网友纷纷点赞这样的做法,还有人留言呼吁:应在全国推广。(据5月23日极目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将“黄牌”张贴在商铺显眼位置(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近来,有关“鬼秤”的消息不少,多地纷纷采取举措想要根治这一现象。有的“红牌罚下”违规商家,有的鼓励消费者举报,还有的对违规商家发出“黄牌警告”。

据了解,给“鬼秤”贴黄牌这一措施实际上并不是第一次,此前全国多地有过先例,厦门、深圳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曾给缺斤少两的商家挂上了“短斤缺两黄牌警告”。

那么有没有效果呢?多位负责贴牌的工作人员表示,总体上改善了很多,商家短斤缺两的情况减少了。“因为这个黄牌警告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好事”,而且“挂牌期间还出现这种情况,还会对其做出相应处罚”。

由此可见,相比于常规罚款的举措,贴黄牌的确算是有所成效的。看似是在“小小的警告”,实则是切中肯綮,捏住了不良商家的“七寸”,让违规商户“丢了脸面”,也是在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更是在警示其他商户恪守诚信。

“黄牌”,作为一种失信公示,商户一旦被挂上,生意就会面临巨大考验,公信力也会大打折扣。从自身利益来讲,也会倒逼商家规范自身行为,歪脑筋之后恐怕是行不通的。同时,相较于“红牌罚下”,“黄牌警告”的处理方式也给了商家一个改错的机会,认识到诚信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助力有序市场秩序的构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峨眉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当然,尽管贴黄牌这一措施目前在全国都有所展开,但“鬼秤”现象若想完全根治还有一段路要走。由于市面上的“鬼秤”设置有特定的程序,较为隐蔽,这对于市场监管而言具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极少数商户仍会存在侥幸心理,往往还会犯错。

但积极整治此类市场乱象,打造一个诚信经营的环境,“贴黄牌”这种举措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值得大力推广。

报道当中提到,一位长期在市场购物的陈阿姨称:“干得漂亮,就应该把他们这种行为进行曝光,一边可以提醒消费者。另一边,做了坏事的老板脸上过不去,以后也就不会再做了。”网络平台上,网友们也纷纷呼吁在全国推广。

可见,对于市场消费环境而言,阳光是最好的净化剂。对不讲诚信、恶意欺诈或漠视消费者权益的商家“黄牌警告”,就是将他们亮在阳光下,给他们套上一道声誉“紧箍”。对于商家自身而言,也千万不要以为黄牌就无所谓、心存侥幸,屡教不改,最终被“红牌罚下”。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