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誉为“国饮”的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许多生活在岭南的当地人来说,更是每日不可或缺之物。皆因岭南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岭南茶文化,是中国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据《广东新语》记载,岭南种茶自唐始,唐代曹松把茶种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开了岭南茶文化的序幕。一盅三件的叹早茶、潮汕工夫茶和有着各式各样功效的凉茶,都是岭南人喝茶的不二之选。而当下年轻人喝的一杯茶,则来自大街小巷中的茶馆。

茶馆,不似推杯换盏的饭馆,天然带着隔绝外界喧闹之声的气质,与近年人们追求“慢生活”、享受“松弛感”的心理状态深度契合。因此,那些被生活重压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年轻人,纷纷奔向茶馆。在这里,或是三五好友,或是一人独坐,慢慢烧水,缓缓冲茶,一小杯一小杯地喝,一小口一小口地品,令人感到放松和惬意。繁忙之外,在广州这个繁华都市的宁静角落,用一杯茶妥帖安放心灵的情绪,保留一份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在茶的清香中,找到与自己和解的方式,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喝出一份安宁和美好。

01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

茶,作为饮料的历史,或许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之久。“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好,“琴棋书画诗酒茶”也罢,茶,真真正正成为一种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独特存在。它不仅是一杯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是白居易笔下“游罢睡一觉,觉来茶一瓯”的悠闲自得,也可以是李石“莫道别时无酒语,与君剪烛夜烹茶”的知己小叙,又或是魏时敏诗中“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的春日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馆素闻一角

据传,早在南越王赵佗时期,由于赵佗对饮茶情有独钟,经常带着手下的文臣武将在珠江边饮茶议事。有一次,赵佗在谈笑风生之余,将一把茶叶撒入珠江,顿时珠江江面上升起一缕仙雾,一群仙女飘飘而至,为赵佗和众臣侍茶,从此民间也流行开饮茶并由女子侍茶的习俗,虽然这个仙女侍茶的故事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广州人饮茶成风确是由来已久。茶圣陆羽也曾在《茶经》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并附有这样的注释:“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闲茶馆的茶具

在广州,人们以茶会友,以茶待客。“饮咗未啊?”,成为广州人见面时,脱口而出的一句惯用语。当朋友来访时,拿出家中最好的茶叶,精心烹煮优质的水源,只为细细品味那一杯香醇茶汤中的韵味。煮水,沏茶,闲谈,叙旧,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这种以茶会友的方式,不仅是一种待客之道,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传递。一杯清茶,陶冶性情,也滋养友谊。

02

我们可以去哪里喝茶?

“朝饮一壶茶,不用找医家。”是广州人心照不宣的生活智慧。刻进骨子里的养生情结,也让广州人早早接触起喝茶这件事。那就无怪乎在这个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的街头巷尾间,除了一个个茶楼,还藏匿着一家家独具东方美学特质的茶馆了。

在这些经过主理人精心布置的空间中,茶香袅袅,意境悠远,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手作家具、山水画作与古韵灯饰交相辉映,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步入其中,东方美学的深邃与魅力尽显。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驻,让人流连忘返。近日雨绵绵,最适合放空。不如就寻一方茶馆,喝一口热茶,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坐看天边云卷云舒。

素闻

清代老宅化身茶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内布局有很多小细节,可看出主理人的用心

青石板、麻石路,老城区每条幽静的小巷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溪峡街16号是晚清首富、广州十三行总商伍秉鉴的旧宅,古色古香。如今,穿越百年风雨,这所清代旧宅经过主理人的精心打理,化身为一家名为“素闻”的中式茶馆,取“素心如简,如是我闻”之意,集茶事交流、创意手作、禅意美学于一体,喜迎八方来客,延续着它古老的故事。因两位主理人,一位是古玩藏家,一位是室内设计师,对空间陈设颇有一番心得,亲力亲为地改造,从百年历史的老宅到静谧雅致的多元茶空间,保留中间天井的设计,同样保留了广式老宅的韵味,斑白的墙面,狭窄的木质楼梯,历史感扑面而来,使之更显清幽、素雅和雅致。

推门而入,一楼和二楼均设有雅座,纵深型的空间布局,更显深幽。远离城市的喧嚣,在丝丝缕缕的禅音中品茗、放空、听听老物件的历史由来,心境空灵,一切皆自然……在这里喝茶,杯里装着的是一段200多年的历史。能在此偷浮生之闲,得此好事,极尽奢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步入空间内,别有洞天,又让人心生宁静

图源:小红书用户 差不多先生

源园

隐匿于市中心的园林茶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院里的悠闲静坐和屋外的汽车穿行像是两个时代的碰撞,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超脱

图源:Livin广州

“源园”除了是茶馆,更是园林生活和文人美学的聚集地,内里处处透露着主理人的匠心。通过走廊之后,首先看到的是像陈列室一样的大厅,里边陈列了很多店家从各地搜罗而来的特色茶具和文玩好物。如有数百年历史的清朝茶杯和茶壶。还有其他的器具,如香炉等,都传承有序,古朴且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时只能在博物馆隔着玻璃观看的清朝茶杯,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接触

图源:Livin广州

穿过大厅就是室外,院子的空间不大,假山瀑布洒下的水声悦耳,铺满细石的路上长满青苔,小池塘里有几尾金鱼在嬉戏,一切都是那么地恬静而自然。茶室内以棕红色为家具主色调,大片明黄色的墙壁,舒适且大气,犹如处于置身博物馆。明黄的墙面衬得精心裁剪的盆栽犹如立体的画,予人更多想象的空间。菜单用毛笔书写,许多年代久远的老茶封存在各式各样的陶瓷罐子里。很难想象在市中心会有这么一个小茶室,不禁使人想起“远处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在此独坐一天,亦是人生乐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静谧的空间里,感受时光的流淌

图源:Livin广州

得闲坊

于西关旧宅中品茶香四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造后的得闲坊

得闲坊的前身是广州日报社的员工宿舍,经过创始人丁炜与其城市改造团队耗时四年,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其改造成集民宿旅居、餐宴定制、午后休憩、品茗嗅香、鉴酒饮咖、文化传承、中西交流的复合型综合体。现如今的得闲坊分别由两层的公共空间与三层的独栋民宿体验空间所共同构成。其中通过融入空间的文化艺术感,将欧式法风的曲线高穹与岭南的传统西关大屋的建筑风格融合。隐匿于西关民居之中,承载了岭南往昔的风雨记忆,毗邻荔湾博物馆与各大传统文化场所。

在这里,你可以与三两好友相约泡一杯清茗,享受“得闲饮茶”的闲适与悠然;在这里,可以筹办一场精彩纷呈的聚会活动,享受舒适空间带来的沉浸感;二楼的茶室布满巧思,金瓦赤墙,木桌竹垫,营造出满满的氛围感。从紫砂壶、品茗杯再到金砖盖置、漆器茶具,全是匠人全手工制作而成。臻选茶品包括三十年以上的国家地理标志核心产区稀缺乳香普洱等。于此,来者都能尽情体验西关曾经的风华绝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浸体验西关风情的最佳之地

茶起道

宋时风雅之趣尽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内装修风格别具一格

这个占地面积550平方米的新中式风格禅意茶空间,每一处布局都彰显着东方的精致与雅致,由来自潮州的主理人余余耗时两年打造。空间整体陈列古朴简洁,共有两层。一层为吧台式,亦提供户外围炉,二层别有洞天,有日本庭院式包间和观景台,户外庭院风光尽收眼底。户外悬挂的灯笼,室内一方茶几,几张竹木椅,配上一套别致的青瓷茶具,人们手中轻轻摇曳的纸扇,在原始自然光的照耀下,诗意尽显。

在血液里都流淌着功夫茶的潮州人,对茶和茶空间自有其独到的理解,秉承传统的祥瑞文化,围绕“工夫茶,慢生活”进行设计,把品茶文化做到极致。在这里,除了可以品味严选好茶,还可以体验古代人文课程,如主题茶会、节气茶会、宋式点茶、二十一式工夫茶、花道、香道、颂钵、读书会等。在这里,一杯去噪,两杯明心,三杯已忘怀,让人静下心来,好好与自己对话,使得心灵得到妥帖安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禅意美学空间,让人能静下来、慢下来,通过茶的本真,看见自己,找回自己

在繁华都市中,寻一方茶馆,舒适惬意地度过一天。一杯热茶,就是诗意生活的本身。

编辑|张诗溦

校对|周章胜

设计|卷毛

资料、图片|受访者提供、网络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