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

#年轻人为啥愿意花几千买一个捏捏#

#有卖家因制作捏捏致身体不适闭店#

话题登上热搜

这种被称为“捏捏”的慢回弹类解压玩具

在年轻人中爆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单两个月、售价上千元

解压神器“捏捏”有点火

记者走访广州多家玩具店发现,这类捏不烂、摔不碎、五颜六色、能随心捏成各种造型的“捏捏”玩具多是用硅胶类材质制作,有着糯叽叽的手感,可塑性更强,好看且解压,备受年轻人甚至是未成年人欢迎。

5月21日,在一家精品店内,仿真汉堡、麻薯粘粘包、流体柿子等各类食物类“捏捏乐”解压玩具在售,造型十分逼真,价格在4元至20元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元的捏捏标有TPR材质和制造工厂

在另一家商店里,记者看到一款标称“萌萌哒-冲鸭”捏捏鸭产品,售价10元,其形象呆萌可爱,几个小朋友正在玩得不亦乐乎。而另一旁标称售价29.9元的“减压松软香皂”则是白领们的新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捏捏商品摆放在店铺进门处

走访中,记者发现,在广州销售的大部分“捏捏乐”产品来自义乌、宁波和杭州等地,属于企业批量生产。珠江新城一家精品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她进的货都是正品,而且还有供应商提供的检测证明。

从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捏捏”玩具是以TPRPU材料制成,其外包装均印有“窒息危险”“非食品勿食用”“不适合3岁以下儿童使用”等警告字样。

此外,在社交平台上也涌现出不少人气手工博主,他们自己手工制作“捏捏”进行售卖,售价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其中不少已售出数千件。由于这些“捏捏”都是手工制作,无法做到量产,因而制作周期较长,有些爆款甚至供不应求。“每个ID限购一个,上新当天就卖完了,一般要排单两个月以上。”一名店主说。

而在二手平台上,一些爆款“捏捏”甚至被炒出上百元甚至数千元的售价,而愿意买单的也大有人在。“捏捏”受热捧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吐槽部分“捏捏”的价格过高,不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款“捏捏”在二手平台上拍出上千元的价格(图自社交平台截图)

有卖家制作“捏捏”身体不适闭店

网友也开始担心安全问题

在“捏捏”的风潮之下,不少网友也开始担忧它的安全性。

“买了一堆‘捏捏’,香精味道很大,拿甲醛仪器简单测了一下,直接超标,这两天不仅疯狂长痘,还得了结膜炎,不知道是不是和‘捏捏’有关。”一名博主说道。 评论区也引发了不少网友讨论,有人称,“做‘捏捏’的过程超过三小时就很不舒服”,也有人表示,一些“捏捏”外面的PVC包装袋可能有质量问题,“我基本上捏半个小时就会头痛”。 此外,有“捏捏”卖家因制作“捏捏”导致身体不适而选择闭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位“捏捏”博主和玩家发出警示

记者咨询了一名卖家,“店里的‘捏捏’都是食品级硅胶做的,但是不可食用,建议放在袋子里玩。”

专家: “捏捏”容易滋生细菌

长时间用解压玩具可能有心理依赖

记者注意到,不少“解压玩具”的材质注明为TPR,记者查询这种材料为热塑性橡胶,回弹性和耐磨性都不错,但TPR材料的制作,需添加增塑剂。如果生产引进的TPR材料不合格,或者生产过程不严谨,看上去挺环保的玩具也可能会存在邻苯超标,或因着色剂引入有害物质或者法规规定不许可的物质。

事实上,广州市消委会曾公布了37款解压玩具的比较试验结果。测试结果发现,增塑剂超标、挥发性有机物和二甲苯释放量过高、菌落总数过多、声响过大等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捏捏”解压玩具时,一定要在正规渠道,或信誉良好的商超平台购买,这样才有质量保证。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知名消费者行为学专家王丽丽表示,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该类产品甲醛超标、TVOC含量超标等讨论,因为该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非常多,国内鲜有非常有名的生产厂家入局,因此相关的监管可能要进一步加强。

▌还有专家指出“捏捏”容易滋生细菌。多数解压玩具都是和手直接接触,容易粘上灰尘和杂物,又在手里捏来捏去,容易滋生细菌,长期接触还容易引发疾病。

此外,在心理方面,有医生表示长时间使用解压玩具可能带来心理依赖。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红莲说,仅仅通过一些解压玩具来缓解压力,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时间长了可能还会有心理依赖。实际上对注意力的集中,反而还会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要学会科学解压。”朱毅还表示,适当进行体育运动,绘画及音乐等都能帮助舒缓情绪,转化压力。不过,当人压力太大导致其他心理问题产生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你知道“捏捏”吗?

你觉得“捏捏”是否可以减压?

留言区说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 | 央广网、羊城晚报·羊城派、人民网科普、广州日报、新闻晨报等

编辑 | 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