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是开始退休,安享晚年的年龄。

50岁开始,女性的身体机能开始明显衰退,体力也比年轻时下降很多。

大多数女性,在50岁左右,儿女已经长大,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方面,都开始放下重担。

但是,安徽安庆岳西县一个农妇,却在将近50岁这年,1992年收养了一个出生不到40天的弃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女婴被她发现时,当时出生不到40天,面黄肌瘦、饿得哇哇大哭,此前已经被遗弃了6次。

她执意收养这个女婴,是因为她和丈夫结婚多年都没有生育。

但是,收养这个女婴几年后,她的丈夫就瘫痪了,一年半之后,就去世了。

这个苦命的农妇和养女,后来的命运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农妇名叫胡杏珍、是安徽省安庆岳西县人。

岳西县当地多山,森林覆盖率达76%。在旅游资源没有被开发前,由于交通不便,山区的村民们很多都很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句话是:越是穷的地方,生育观念越是落后。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农村家庭,为了生儿子,在生了女儿后,会将女儿送人或者遗弃。

长得健康、可爱的女婴,容易找到收养的人家。如果女婴出生时看上去不那么健康,那么,就会是个烫手的山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杏珍50岁这年收养的女婴,就属于这种类型。

1992年冬天,当时这个女婴出生不到40天,看起来瘦骨嶙峋、且哭声极其微弱,有点奄奄一息。

此前,已经有6户人家捡到了她,但很快有遗弃了,遗弃的原因也很简单:

一、担心养不活,然后给家里增加晦气。
二、担心有什么先天性疾病,后期治病需花很多钱。

本来山区的百姓都不太富裕,看到一刚出生不久的小生命被遗弃,心里肯定有恻隐之心,

但是,论到抱回家收养,谁心里都会掂量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不说,抱回家从小养到成年,需要花费多少心血与精力,

更担心,将来好不容易养大后,女婴的父母又要回去。

还有不少人担心,这个女婴估计是有先天性疾病,不然为何那么瘦,哭声也小得可怜。

当胡杏珍看到这个女婴的第一眼,她的心就被融化了:

女婴看起来极其瘦小,不到3斤左右,就像一只小猫,
她的小脸冻得发紫,哭声很微弱,
她的小嘴巴在动,似乎在请求别人喂她。

多么可怜的一个小生命啊,才出生没几天,亲生父母就不要她了。

前面已经6户人家遗弃了她,这种经历,导致后面几乎没有人愿意收养她。

当胡杏珍伸出手将女婴抱到怀里时,她发现,女婴突然睁开了眼,盯着她看。似乎在乞求她,带她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这个眼神,胡杏珍下定了决心:

再苦再难,也要收养这个女婴!
不能看着她被饿死冻死!

于是,她将女婴抱回了家。

没想刚抱回家,就惹来丈夫的一顿臭骂,说她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说这么小的小婴儿,照顾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还说家里本来已经很困难,那里有钱给这个女娃买奶粉吃。

丈夫之所以责怪她,也是有道理的。

此前他们收养过一个小女孩,是几个月大的时候收养的,但后来小女孩得了重病,想尽办法给她治病,也花了不少钱,但还是去世了。

当时为了给小女孩治病,夫妻两人多年的一点积蓄都搭进去了,还找亲戚借了一些钱。

但那个养女孩还是去世了。

胡杏珍的丈夫担心历史又重演,觉得自己一把老骨头了,折腾不起了。

但胡杏珍对丈夫的话,不恼不怒,她想赌一次。

每个生命来到这世间,谁能预想到后面的一切呢?

她心里想:

以前战争时期,很多婴儿靠着米汤也存活了下来。
有些小时候多病的孩子,长大了身体非常结实,还很长寿。

所以,她内心有一股强烈的信念,要把这个女婴养活。

她还想:

即使以后病了救不活,总比让她现在冻死、饿死要好。

在这种朴素的理念支撑下,她每天不分日夜地细心地照顾着这个养女,还给这个弃婴取名为:王冬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养活王冬红,50岁的胡杏珍每天早上就熬上一锅浓浓的米汤,盛在一个小碗里,然后用嘴吹吹,等不烫后,用一个小勺子喂给女婴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省钱,她从亲戚那里要来别家不要的旧衣服,仔细洗干净后,然后用滚水烫一烫,经过太阳暴晒后,再给娃穿。

她还打听谁家生了孩子的妇女,奶水多得自己孩子吃不完的,她会拿个玻璃瓶子,去讨一些母乳给养女吃。

等到种的粮食卖了钱,她就托人从省城带回来一箱奶粉。

而买了奶粉后,夫妻俩一度连做身新衣服的钱,都没有。

但是,胡杏珍心里依然是甜甜的,旧衣服一样能穿,娃没奶粉吃,就会发育不良。

初期养女很瘦弱,一次吃不了多少,她就采取少量多次的喂法。

一个50岁的妇人,24小时照顾一个才刚满月的婴儿,那真的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但是胡杏珍,还是咬牙熬了过来。

等到小婴儿会对她笑了,她开始觉得一切都值。

后来养女慢慢学会了说话,当第一次喊她“妈妈”时,她的眼泪禁不住簌簌地往下掉。

她在内心发誓,一定要尽全力将孩子养大,送她上学,还要看着她幸福的成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养女一天天长大,家里有了欢声笑语。

胡杏珍的丈夫也开始一天天眉开眼笑,尤其是养女每天甜甜地喊"爸爸”。

为了给这个养女创造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胡杏珍的丈夫决定外出打工,以便多赚点钱。

当时,胡杏珍的丈夫年龄也比较大了,在外也找不到什么像样的工作,只能跟着老乡在工地上干最苦最累的体力活。

虽然很辛苦,但是每个月能领到工钱,比在老家干农活强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心底盘算着,在外面再干几年,给养女存点上学的费用,然后再建个像样点的新房子。

但是,正当满怀期望时,胡杏珍的丈夫却发生了意外:

他在工地干活时,从楼上不小心摔了下来!
当时及时送到医院,保住了命,但还是落下了瘫痪。

这时,养女王东红才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胡杏珍得知丈夫从高处摔下来时,这对她,简直是五雷轰顶。

她一下子脑子里一片空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 她只能擦干眼泪,每天医院和家里两头跑。

在丈夫住院的期间,她还心存一点侥幸心理,希望丈夫经过治疗和护理,能恢复正常。

但是,后来医生告诉她:

“你的丈夫摔得太严重了,以后只能在瘫痪在床。
你要经常给他翻翻身,擦洗,避免生褥疮感染。”

此后,一边是4岁的养女,一边是瘫痪在床的丈夫。

50多岁的胡杏珍,忙完了照顾丈夫,又要忙着照顾养女。她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

有亲戚提出,让养女到自家生活,让她担子轻一点,她不同意。

她担心养女去别人家,受别人家孩子的欺负,看别人家的脸色。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家里再穷,只要有一口饭,就要给养女吃,让她平安、健康长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亲戚看到胡杏珍的日子很艰难,不少亲戚又是给她送点钱,有时送点自家种的粮食。

胡杏珍忙着照顾老和小,一刻不停,全然忘了自己也是一个50多岁的人。

但是,丈夫始终没能熬下去,18个月后,他因病去世了。

胡杏珍在葬礼上哭得撕心裂肺,虽然与丈夫没能生下一儿半女,但老头子对自己的感情是真的。

年轻时,老头子宁愿自己不做新衣服,也要给胡杏珍买布料做新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葬礼上,不到6岁的王冬红,为养父捧遗像,她也泪如雨下。

办完丧事,胡杏珍还来不及从悲痛中走出来,冷酷的现实就摆在了她面前:

丈夫瘫痪治病,加上丧礼,花掉了此前的所有积蓄
养女马上又要上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最初面临这些压力,她一筹莫展,自己年龄已经大了,打工没人要,干农活也赚不到什么钱。

压力大的时候,她甚至会在深夜一个人将头埋在枕头里哭泣。

但哭过之后,当她看着养女稚嫩的脸庞,她觉得自己必须面对现实,她要为养女撑起一片清朗的天空。

她不希望女儿失学。

于是,在亲戚的建议下,她在街上摆了一个卖菜的小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去批发市场进货,然后调到街市上卖。

中午时分,她就开始收摊,回家路上,她挑着担子,顺便捡些别人不要的破烂回家。

等这些破烂积攒多了,她就拿去卖,运气好的时候,一次可以卖好几十元。

就这样,她与养女相依为命。

王东红也非常懂事,她7岁就学会了自己做饭,有时候母亲在外面忙,

她写完作业后,就自己做点饭菜吃,然后等妈妈回家。

而且她学习很自觉,从不要胡杏珍操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杏珍那时每天在外奔波,女儿是她内心唯一的支撑,回到家,再累,她都是不表露出来,只是抚摸一下女儿的头,告诉她:

“好好念书,做个有本领的人,不要像妈妈吃了没文化的亏。”

胡杏珍自己平时很节省,连套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但是女儿只要提出买文具和书籍资料,她立马掏出钱来。

每一分钱,都被她用在刀刃上。

每天晚上,她都在枯黄的灯光下,将白天收的小票子一一展平,然后记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母女两人的基本开支,其他的钱,每积攒到100元,她都去银行存着。

然后,开学交学费时,她再取出来。

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所以学费不高,靠着这种平时精打细算,胡杏珍每次都能准时交上学费。

每到春节前,是胡杏珍最为操心的时候:

春节前需要办年货,要敬祖宗,
人情往来,也需要花钱,
女儿春节后,开学要交学费。

这个时候,胡杏珍都是将女儿的学费先预留出来,然后看剩下多少钱,才去办年货。

王冬红考上高中后,学费与生活费一下子高了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养女王冬红也很懂事,为了帮助母亲减轻压力,她去了镇上一家餐馆打工。

发了工资后,她一分钱都没花,但是离学费的金额还是有差距。

幸好,在她在餐馆打工的时,遇到了初中时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得知她的情况后,联系了一家助学公益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快,她的高中学费就有了着落。

高中三年,她就是在公益组织的帮助下,完成学业的。

当养女上高中的时,胡杏珍已经60多岁了,体力大不如以前,由于常年挑担,驼背很厉害,头发也花白。

养女王冬红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高中毕业后,她没有选择上大学,而是留在县城找了一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工作很努力,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工资也越来越高,虽然她没有上大学,但是在老板眼里,她的工作能力不比大学生差。

发了工资后,王冬红都会给母亲几百元当生活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假时,她就会从县城回乡下看妈妈,让母亲不要再干重活了,让她好好安享晚年。

后来,工作几年后,王冬红认识了一个很有上进心的小伙子,两人情投意合,后来走入了结婚殿堂。

结婚前,胡杏珍对女儿说:

“你有个好的归宿,我就放心了。”

她还对女儿说,咱家不学人家,嫁女儿要多少彩礼,我只希望你过得幸福。

王冬红与丈夫结婚后,一起开店做生意,生意做得很红火,夫妻俩在县城买了房,生活也越来越好。

王冬红担心母亲 一个人在乡下孤独,就把她接到县城一起住。

但胡杏珍在老家呆习惯了,她喜欢待在山清水秀的山村,每天起床能听到鸡打鸣,鸟儿唱歌。

每次都是住不到两天,就吵着要回去。

王冬红没办法,只能顺着母亲,为了让母亲在乡下过得舒心一些,她决定给母亲建一栋新的房子。

王冬红的丈夫也很开明,对妻子的做法表示支持,建房、装修的这笔钱是夫妻一起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杏珍在别墅前

最后,遵照 母亲的意愿,建了一栋2层的农村别墅:

一楼是厨房、洗手间、客厅,
为了母亲方便,将母亲的卧室安排在一楼。
屋后还可以种菜、种花。

王冬红也想好了,等母亲生活不能自理了,还是接到身边来照顾。

如今,母亲身体还硬朗,就让她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新房建好装修完毕,养女还按照胡杏珍的喜好,添了家电和兼具。

入住的第一天,胡杏珍笑得合不拢嘴,苦了一辈子,终于苦尽甘来。

她还专门给去世的老头子烧了一炷香:

“老头子,你看咱们的闺女,多孝顺!
我这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啊!”

是啊,命运对 胡杏珍夫妇曾经很残酷,两人结婚多年,直到50岁也没能生下自己的孩子。

命运同时也给他们开了一扇窗,将一个被弃6次的女婴送到他们面前。

这个女婴,当时有6户人家都不愿意要,是胡杏珍可怜她,收养了她。

如今,这个养女承托起了养母的晚年,让养母晚年在舒心、无忧中度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围很多人家,无不羡慕胡杏珍,为啥?

因为虽然 女儿不是亲生的,但比亲生的还孝顺。

不少村民,辛苦一辈子,帮助儿子结了婚,还帮忙带大了孙子,晚年却很孤独和凄凉。

王冬红的孝心,在当地县城成了美谈,连县长都知道了她的事迹。

在岳西县评选第三届模范模范时,很多人将王冬红和胡杏珍推选了上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母女俩被评为县道德模范,还上了当地电视台。

当初,一个是被命运打击、无女无女的50岁妇人,

一个是被亲生父母丢弃,被收养家庭遗弃6次、命悬一线的女婴。

但20多年后,她们都活成了众人眼中的羡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胡杏珍已经70多岁,牙齿开始松动、腿脚也有些不灵活,但她精神状态特别好。

王冬红也生了一个女儿,每隔两三天,她就会去看看母亲,给她带点好吃的,帮她打扫一下卫生。

一家人其乐融融。“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在王东红看来,天经地义,也是她发自内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是爱心、善心、孝心,将两个苦命的女人连接在一起,并且在走过艰难岁月后,她们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世界很残酷,很冷,但依然有不少温暖人心的事情,不如这对母女。

她们用自己的事例告诉人们:

生活再艰难,都不要放弃希望。
日子再清苦,记住前方有光明。

她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是浓浓的爱将两个无关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当年母亲再苦再难,也要送她上学,是心底那份纯朴的信念。

如今王东红的孝心,也是因为心底对养母怀有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