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因其哥哥蒋介卿、妹妹蒋瑞莲均已辞世,他带走的“自家人”除妻子儿女,就只有嫂子和妹夫一家。

此后,新中国成立,中央通过当地渠道和蒋家人取得联系,相继将蒋介石的舅母、蒋经国的堂妹蒋元翠也送至台湾,使其家人团聚。

但台湾方面,蒋家人虽心系祖坟和旧居,多年来却少有重返大陆的。最早回到浙江奉化溪口的蒋家直系是蒋介石的长孙媳、蒋经国的长媳徐乃锦,她是在1993年作为蒋家对外的代表回到家乡扫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回到大陆的蒋家直系是蒋介石的孙子、蒋经国的幼子蒋孝勇。1996年从大陆返回后,他在台湾还召开了发布会,提出要把蒋介石、蒋经国的遗体从台湾移到大陆。这也是蒋家后人第一次提到“移灵”有关的话题。彼时,他说的两句话让人唏嘘。

深得蒋介石疼爱

从蒋孝勇的名字里,就可以看出他的父祖对他的期待。

蒋孝勇是蒋经国最小的儿子,他出生在1948年,当时中国国民党在上海的情势已经十分危急,也因此出生不久后,蒋孝勇还来不及对上海、对大陆产生印象,就已经不得不随家人迁去了台湾,从此在那里定居了下来。

蒋孝勇之上还有两个亲哥哥,分别是蒋孝文和蒋孝武。和两个哥哥相比,蒋孝勇虽然也带有一份傲气,整体的性格脾气却要好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在面对长辈、和长辈交往时,蒋孝勇常常能表现出谦虚的一面,这也使得与其接触过的大多长辈都对他印象颇佳。

值得提到的是,蒋孝勇不仅是三兄弟中最得父亲蒋经国疼爱的一个,还得到了祖父母蒋介石、宋美龄的偏爱。

或许这和他出生在中国国民党和蒋家最低潮时期有关,至少蒋介石就因此对这个孙子“多了一份亏欠”,反过来给了他加倍宠爱。

所有孙辈中,蒋孝勇最常被蒋介石抱在怀中,还常常被带着外出游玩。甚至蒋介石还早早得为规划好了未来的路线,希望他能成为军人,以后能够管理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孝勇早早就知道了祖父对自己的期望,中学毕业后果然进入陆军官校就读。在军校期间,蒋孝勇的表现要比两个哥哥更好,能够安分守纪,刻苦接受军事训练,甚至在有关机械化的武器课程的考试里,他还常常能够获得高分,名列前茅。这让一直关注着他的表现的蒋介石很是骄傲。

如果蒋孝勇能够顺利读完军校的话,那么他就会是1972年毕业班的一员。可惜的是,蒋孝勇因为在一次野外操练时受了伤,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自此跟不上军校课程,只好从军校离开。

他后来是插班进入台湾大学政治系就读,也就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对此,蒋介石不是不遗憾的。

后来,有人在蒋介石的遗集里就发现了两封和此次事件有关的信件。其中一封写于1969年的2月,是蒋介石写给蒋孝勇的书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信中,蒋介石称呼蒋孝勇为“勇孙”,表示“昨天电话未尽所怀”,又道:“如你足疾久不愈,恐难成为健全的军人,实为我半年以来最大之忧虑,乃非言语所可形容也”。

信件的后半内容是蒋介石对蒋孝勇的殷殷叮嘱。蒋介石要蒋孝勇“一切听从医生之言”,任何能够使他痊愈的办法都得照办,哪怕是要他拄着拐架去上课或上餐厅,也不要因此羞恼而不配合。

值得提到的是,短短的信件里,蒋介石两次提到“再不可有勉强‘充好汉’之行动”,又两次提到“务希切实遵办”,可见他深知蒋孝勇的脾性,又实在担忧和关心蒋孝勇的健康。

而就在写完这封信的半个多月后,蒋介石又给蒋孝勇写了第二封信,提到“昨闻你已病入医院,不胜系念,今特写信交武孙带来慰问”,又强调如果下周蒋孝勇还没有痊愈,“我与祖母就要南来看你,想与你同住几日”,还表示“在西子湾养病或比医院为佳易愈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虽身在两地,蒋介石和宋美龄却一直牢牢牵挂着蒋孝勇的病情进展,担心之余更是想亲来陪护,祖孙之间很是亲近。

其实,蒋介石如此担心蒋孝勇,不仅是因为他这一次受了伤,还因为他一直以来身体就不好。可以说,在军校念书的时候,蒋孝勇就因为身体不好成了特殊学生,对此校长和教官都很是困扰。

蒋孝勇或许是想一直坚持下去的,但一次意外负伤给他完成学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蒋孝勇自知无法,才最终决定转学。

蒋介石也没有强求,相反,在蒋孝勇转学到台湾大学政治系之后,得知系里因为找不到财源出不了系刊,他还同意蒋孝勇以蒋家人的身份出面找人要广告,最终促成系刊的顺利出版,也让蒋孝勇这个“插班生”更好地融入到了系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台湾大学政治系的毕业生还因为有蒋孝勇这个同学在,在毕业旅行期间享受到了“空前”而且是“绝后”的招待。

到大陆探亲

因为有父母、祖父母的加倍疼爱,哪怕出生在中国国民党和蒋家的最低潮时期,蒋孝勇还是没有受过一丝委屈。

相反,因为出生在台湾第一家庭,他一直浸溺在充满神秘权力色彩的家庭环境里,避不可免地受到了影响,自有一股骄矜之气。

有不少侍卫人员和官邸工作人员就曾提到,在长辈面前听话乖巧、端方有礼的蒋孝勇背地里却又是另一幅面孔,人前人后表现完全不同,是一个“笑面虎”。更有人提到蒋经国所有儿女里,就是蒋孝勇“最肖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不管如何,蒋孝勇的确因为得到了偏爱,反过来也对他的父母、祖父母很是敬重。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相继离世后,蒋家子孙失去庇护,原本还没有太大野心、只将心思放在商界而不涉足政坛的蒋孝勇为了重振家族,还想尽办法挤进了中国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

只是,蒋孝勇身体不好是事实,更别提他当时已经查出患有癌症,就更不能不抓紧考虑后事。

在蒋孝勇心里,有一件事不能不做,那就是趁着自己还有精神,抓紧回乡看看。而这也是蒋介石、蒋经国生前一直念叨却一直没能实现的心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孝勇是在1996年8月2日,带着妻子蒋方智怡和三个儿子一起回的大陆。当时蒋孝勇当时身体已经很虚弱,除短暂到北京求医外,后来回到家乡、了解家乡情况,一直是儿子们左右搀扶着他,他才能艰难地沿着山道步行。

坚持步行是蒋孝勇自己的决定。在他看来,回乡的路、认祖的路,他等了40多年才有机会走这一遭,要“自己一步步地走上去才对”。

后来蒋孝勇在蒋母墓道、毛氏墓前都献了一束鲜花。返回台湾不久后,蒋孝勇也去世了。

提出移灵

蒋孝勇是蒋介石最疼爱的孙子,也是蒋经国最得意的小儿子。1996年到大陆认祖、返回台湾之后,蒋孝勇其实还抓紧做了第二次事情,那就是召开发布会,第一次提出要将父祖的灵柩移回到大陆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发布会上,蒋孝勇说到的两句话让在场的人无不唏嘘。他说:“祖父和父亲在生前都曾表达过希望回到大陆安葬的愿望”。

事实也是如此,1949年蒋介石逃离大陆、退守台湾之前,就曾和儿子蒋经国提起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是没能回到家乡奉化,强调他死后一定要落叶归根。

而蒋经国去世之前也留下遗言,表示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大陆,和父亲安葬在一起。因为历史的原因,蒋介石、蒋经国去世之后,其灵柩是在台湾桃园下葬,并没能按照他们的遗愿葬入奉化祖坟。

这是台湾当局阻拦的结果,事实上,蒋孝勇就曾向台湾当局提起“移灵”的申请,但后者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蒋孝勇很是愤怒,在发布会上,他也流露出了第台湾当局的不满。蒋孝勇还提到“移灵是蒋家的家事,和政治无关”,更强调蒋家后人会坚守先祖的遗愿,“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坚决反对分裂祖国的行为”。

这一句话也是掷地有声。从蒋介石开始,蒋家人的确一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管如何,围绕台湾和大陆展开的所有问题都是一个中国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他国干涉。这是一个很坚定的立场,蒋家人也一直坚守这样的立场。

蒋孝勇在生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召开这个发布会,虽没能真正成全父祖“移灵”的心愿,却可以说是在有效的时间尽到了自己作为子孙的职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会召开的几个月后,蒋孝勇就病逝了。往后,他的妻子和儿子们也代替他几次回到大陆,拜祭了先祖,参观了家乡,并极力促成台湾和大陆的交往和交流。

参考文献:

笙声编著. 蒋家三代婚姻与家庭[M]. 1989

王旻主编. 《浙江改革开放30年口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