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是我们在历史上比较衰败的一个时期。用清末大臣的话来说,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第一,清朝落后的工业科学技术,被西方列强完全碾压。
  • 第二,清朝孱弱的军事力量,同样被西方列强包括日本,摁在地上摩擦。
  • 第三,清廷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不断出卖领土和主权,让列强们得寸进尺。
  • 第四,即便是清廷下岗了,各路军阀依旧为了争当代理人打得不可开交。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还能够保住这么大的地盘,那可真是奇了怪了。究竟是哪些高人,在中国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华夏子孙保住疆土的呢?

其实有很多,毕竟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我们这个民族群策群力,才能力挽狂澜。但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有这么三个,分别是左宗棠、赵尔丰以及徐树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近七旬的左宗棠,抬棺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这首诗讲述的就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的故事。

1860年以后,经历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清朝,开始发奋进行洋务运动,打算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是在学成之前,沙俄就在1864年,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强行将我们的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割走了。

1865年,看清朝好欺负,一个叫阿古柏的中亚浩罕汗国的军阀,带着一帮人跑到新疆来创业,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也就是后来的洪福汗国。

洋务运动当时刚起步,清朝刚处理完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叛乱等事务,兜里根本没什么钱。就这么一笔经费,该怎么用,大家开始争辩起来。

  • 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新疆地广人稀,纳税又不多,派兵镇守太浪费钱。还不如舍弃算了,保存实力,发展好海军,抵挡海上来的敌人,从而守住中原纳税要地不香吗?
  • 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认为,新疆是中原的门户,丢了新疆,就等于是丢了西北。那么京城就近在眼前了。而且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美丽的领土,谁丢谁就是千古罪人。

很明显,双方的立足点都没什么问题,而且理由也面面俱到。慈禧最终只能拍板,两个都支持。其实主要资金都给了李鸿章搞北洋水师了,左宗棠西征的军费,绝大多数都是他自己想办法筹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75年64岁的左宗棠,抬着自己的棺材进入了新疆,他已经做好了殉国的打算。而且跋涉千里之外,一路上条件艰苦,对于年纪这么大的人来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左宗棠采取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拿下了北疆,后夺取了南疆,迫使阿古柏自尽,1878年1月,左宗棠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

伊犁是咋回事呢?原来1871年的时候,沙俄就强占了伊犁。而且沙俄迟迟不肯归还,双方谈判到1881年,沙俄才骂骂咧咧地吐出了部分伊犁地区给我们,还顺手割走了7万多平方公里。

当时左宗棠就要和沙俄拼了,动用军事力量夺回伊犁全境。奈何清廷不愿和沙俄正面交锋,这事儿也只能靠谈判作罢了。

不管怎么说,左宗棠收复新疆,保住了祖国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份功劳,华夏子孙永世都不会忘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尔丰收复藏区,但却身首异处。

赵尔丰是赵尔巽的亲弟弟。赵尔巽是《清史稿》的总纂官,也是清朝的封疆大吏。绝对是清末的一位牛人。

1903年,在得知沙俄与藏区高层取得联系,并且输送物资装备入藏后,英国武力进入藏区,很快击败了地方人马。

清廷那时候派遣赵尔丰在四川、西康地区搞改土归流,就是撤销土司,改用朝廷派遣的流官。这事儿严重损害了土司们的利益。

因此使得不少藏区高层倒向了英国这一边,他们打算摆脱清朝的统治,跟着英国混。毕竟英国当时的军事实力的确很强大。

英国自然也很高兴,他们与清朝多方谈判,无非就是希望通过条约的形式,让藏区与清朝的从属关系,变成宗藩关系。下一步自然就是脱离宗藩关系。当然了,最终由于清廷的坚持,这事儿没办成。

但是藏区的土司们,已经很讨厌清廷派来的大臣了,甚至还于1905年宰掉了驻藏大臣凤全。

赵尔丰来了,他以驻藏大臣的身份,带着几万精兵,于1908年入藏。进藏以后,赵尔丰打垮了几个比较厉害的土司,直接进入拉萨。

他在藏区实行改土归流之策,大大削弱了当地土司的力量。此外,赵尔丰在平定波密后,进军藏南,设立了察隅县,为我国法理上拥有藏南地区做出了极大贡献。

那时候清朝都快覆灭了,赵尔丰能在这种极端的情况下,保住我国大西南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属不易。奈何1911年9月,赵尔丰卷入了四川保路运动,最终因此而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树铮收复外蒙,虽然短暂,但意义重大。

外蒙指的是蒙古国加唐努乌梁海地区,有超过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早在1728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以后,就已经划定了这一地区的国界,整个外蒙从法理上来说,都是中国的地盘。

奈何清廷在19世纪末走向衰败,俄国人便开始染指这片地区。他们向唐努乌梁海偷偷转移了不少俄国人,同时这些俄国人在当地大肆购买土地,逐渐成了这里的上层人物。

与此同时,沙俄又在外蒙、内蒙分别扶持自己的代理人,计划让这些代理人带着土地脱离清朝的管辖,成为沙俄的一部分。到时候随便搞个全民公决,清朝根本拦不住。

在1911年,清朝即将崩盘之际,沙俄果断策动外蒙地区脱离中国的管辖,自己跑出去单飞,实际上就是成为沙俄的殖民地。

但是从法理上来说,这事儿压根不成立,中国始终不承认外蒙出去单干这件事。1915年,《中俄蒙协约》出台,外蒙从出去单干,变成了自治。其实就是给北洋集团一个面子,实质上还是没有回来,外蒙依旧在沙俄的势力范围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7年,沙俄覆灭,这下外蒙失去了大靠山。结果他们先后遭遇了日本扶持的沙俄余部,以及苏俄的暗中渗透。总之少不了北方邻居的影响。

1919年10月,皖系大将徐树铮觉得收复外蒙是个好机会,因此果断出兵,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拿下了外蒙,简单粗暴且直接。

不过到了1920年6月,因为直皖大战,徐树铮不得不回去帮助老段,结果失去了继续执掌外蒙的好机会。外蒙没了北洋集团的强势人物,这再次让苏俄钻了空子。

1922年,在苏俄的支持下,外蒙再次单飞。此后更是和我们越走越远,彻底成了苏联的殖民地了。

虽然外蒙暂时离开了祖国的怀抱,但是徐树铮收复外蒙这件事,我们应当铭记于心。将来若有一位不世名将,说不定还能再次笑傲燕然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人之中,为何只有左宗棠名垂青史?

左宗棠的好名声那就不用说了,近代能与之比肩的,压根就没几个,甚至可以说没有。当真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帅才。

可是赵尔丰和徐树铮的名气似乎并不响,甚至听闻到的都是一些负面内容,这是怎么回事呢?都是为国守土的英雄,待遇咋不同了呢?

赵尔丰卷入四川保路运动以后,按照清廷的要求,曾经残害了不少民众。等到清朝要终结了,那赵尔丰自然成了直接责任人,他被砍脑壳,似乎也理所应当。

徐树铮的情况则更加直接,他是掺和进了北洋集团内部的纷争,他代表皖系,和直系、奉系之间长期斗法,最终徐树铮被冯玉祥所杀。

虽说这两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但我认为他们的功绩不应该被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为国守土之人,理应被后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