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多年前,有一款著名的战斗机,名叫P38“闪电”。因为其在1943年4月18日击落山本五十六的座驾,从此一战成名天下知。其造型独特,拥有双机身和双螺旋桨,因而被东亚某岛国称为“双身恶魔”。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又一款让岛国又惧又恨的“双身恶魔”出现了。它的出现,让该岛国的防空识别区形同虚设。匆忙起飞的F-15J战斗机,在紧张的监视任务中,多次伴飞都被溜至燃油耗尽,需要中途换班,飞行员更是疲惫不堪,叫苦不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就是我国名扬天下的“双尾蝎”无人机,其前身是某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它拥有无与伦比的性能,续航时长超过36个小时。按一架F-15J伴飞1.5小时计,“双尾蝎”可以完整奉陪20架以上,堪称空中战场上不折不扣的“持久战神”。如此强悍的性能,被岛国媒体惊呼为“双身恶魔”也算名副其实。

网传这款机型是在我国进行工业大摸底时出现的惊喜,目前有两个型号,分别是TB和TB-A型。其中,TB型配置两台发动机、两台发电机,供电能力达到10千瓦。机身长度10米,翼展为20米,机身高度3.1米,它滞空时间长达35小时,最大航程60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2800kg,飞行高度可达8000米,最大速度300km/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B-A则是TB的增强型,发动机和发电机各有三台,供电能力达到15千瓦。其机身长10.5米,翼展为20.2米,机身高度3.1米。它滞空时间长达40小时,最大航程80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3250kg,飞行高度可达1万米,最大速度380km/h。

从无人机厂家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双尾蝎”一共有6个翼下挂载点和2个机腹挂点,可以挂载12枚导弹或电子吊舱,配备有电子战对抗设备、雷达、中继通信设备等,可挂载“无人子机”,变身“空中航母”,可以长时间、远距离的情况下同时执行侦察、打击任务。而且可由多架“双尾蝎”携带“无人子机”和武器在空中组成密集编队,在未来的战场上协同作战,进行远程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为重要的是, 每架“双尾蝎”的造价成本大约仅仅只有200多万元人民币,连制导火箭弹都比它贵,还可以挂载歼20上配备的射程1000公里的TS20隐身巡航导弹。它不需要飞行员,可以自己智能编队飞行,如果不考虑让它回来,让数十架,甚至上百架“双尾蝎”组成的“蜂群”,其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

要知道,黑龙江起飞到夏威夷不到7000公里,到阿拉斯加不到6000公里,到太平洋东岸最近的几座大城市也不到8000公里,更不要说就在咱们旁边的岛国。如今,岛国的战斗机以F-15J 为主,其“紧急升空拦截”流程,还脱胎于冷战时期和前苏联对抗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是在接到紧急起飞令后,F-15J 飞行员需要在两分钟之内打开机载导弹保险,启动发动机,将飞机滑出机库。在机库用于战备值班的F-15J 一般会采用滞空武器标配,即中距和近距空空导弹若干枚,以及装满512发20毫米炮弹的机炮一门,另挂载副油箱一个。

F-15J升空后由地面指挥所提供导航,在与目标相向距离在700米以前,需确认其具体信息和意图,拍摄目标照片或视频以供地面信息部门研判。再根据情况确定是否采取警告、伴飞、驱离还是其他处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1年开始服役的F15J战斗机,迄今为止已有40多年。进入2021年后,也就是其服役年满30年后,故障率和损毁率逐年增加,已报废13架。由于F15J已经接近寿命末期,飞一个架次就少一个架次。

面对似乎永无止境的无人机,岛国曾计划用无人机拦截无人机,并于2015年花费613亿日元下单购买了3架“全球鹰”无人机,单价高达1.5亿美元。由于美方迟迟不交货,直到2023年6月30日,3架RQ-4B“全球鹰”才在青森县三泽基地全部部署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至今日,这3架“全球鹰”无人机并未形成有效战斗力,用无人机拦截无人机自然也成了一句空话。令岛国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批总花费3250亿日元(采购费和规划中的20年服役期周期维护使用费)的3架无人机,竟被美方要求退役。理由是“技术已落后,无法有效应对军事大国的挑战”!

如此一来,岛国剩下的F-15J还得继续升空,用有人机对付无人机。前不久,其统合幕僚监部发布了2023年4月1日到2024年3月30日期间,该国对外国军机的紧急起降统计。数据显示,应对中国军机的起飞次数居首,占总数的72%,俄罗斯位居第二,占比26%,而其他国家的飞机则占据了剩余的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