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乌军对位于塞瓦斯托波尔以东的俄空天军贝尔贝克(Бельбек)空军基地实施了攻击。根据美国麦克萨技术公司(Maxar Technologies Inc.,)发布的遥感卫星照片以及流传出的当地现场照片,俄空天军遭受了不小的损失。紧接着两天前,克里米亚半岛又再次遭遇高强度的袭击。乌克兰海军司令部宣称,在夜间的袭击中,击沉了俄黑海舰队266M型扫布雷舰“科夫罗维茨”号(Ковровэ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多方信息互证,在上一次的袭击中,可以确认俄军遭受的损失包括2架МИГ-31К截击机损毁、1架МИГ-29Б损毁、1架СУ-27СМ损坏、1处机场油库损毁、1部92Н6地空导弹火控雷达损毁、2辆5П85СМ2地空导弹发射车损坏,人员伤亡近30人。

而俄国防部发布的战报显示,俄军拦截了10枚ATACMS弹道导弹、2枚AGM-88 HARM反辐射导弹、2枚AASM HAMMER“锤子”制导航弹、2枚В[gf]456[/gf]льха“赤杨”远程火箭弹以及9架无人机。乌克兰方面发布的消息则表示,当日有6枚ATACMS导弹击中了贝尔贝克空军基地。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次标准的联合火力突防战例,对于复杂环境下的反导防空作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战况复盘

从目前的战线来看,乌军控制区距离遇袭的贝尔贝克空军基地的最短距离在200km以上。在袭击现场流出的图片中,出现了M74型多用途集束弹药的未爆弹。再结合之前北约援乌武器清单可以判定,在当日的袭击中,乌军主要的打击兵器为美制ATACMS Block-IA型(MGM-140B)陆军战术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制ATACMS陆军战术导弹是一款典型的弹道导弹,采用压低的抛物线弹道,根据预定打击目标的距离,弹道顶点高度在50~65km之间,最大飞行速度4.7Ma,平均飞行速度3Ma,采用惯性(INS)与卫星(GPS)复合制导。

目前,俄乌战场上已经确认出现过的型号,包括M39/MGM-140A(ATACMS Block-1)、M39A1/MGM-140B(ATACMS Block-IA)和M48/MGM-168(ATACMS Block-1A Quick Reaction Unitary)。其中,M39A1/MGM-140B型(ATACMS Block-IA)射程70~300km、弹长3960mm、弹径610mm、全重1670kg、战斗部质量160kg(含275枚M74多用途子弹药),圆概率误差CEP≤20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综合突防的配合手段,乌军当日还出动了空射反辐射导弹、远程火箭炮和无人机。其中,美制AGM-88C或AGM-88D型反辐射导弹,采用惯性、卫星与被动雷达复合制导,最大飞行速度3Ma、最大射程150km;法制AASM(Armement Air-Sol Modulaire) 模块化空面制导武器,是将HAMMER(Highly Agile Modular Munition Extended Range)“锤子”制导组件与普通航弹相结合的产物,可以适配北约标准的500lb~2000lb航弹。В[gf]456[/gf]льха“赤杨”是乌克兰在苏联БМ-30型远程火箭炮基础上,自行改进的产品,可以发射最大射程120km的制导火箭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在当日的战斗中,乌军采取了欺骗与压制相结合的突防措施。首先,以反辐射导弹压制防空系统的雷达,迫使敌方关机或者转移注意力。同时,以滑翔增程制导航弹、远程火箭弹和无人机相互配合,分散敌方的防空火力,诱骗敌方将防空系统的工作模式转换到拦截飞航式目标上。最后,采取大批量齐射弹道导弹的方式,在紧密协同下,达成多种兵器、多方向同时突防的效果。

俄军的海空防御为何频频失效?

实事求是地讲,能在复杂条件下,短时间内完成10次针对弹道导弹的拦截,足以证明俄军防空兵器的性能还比较优秀。但是,从卫星照片上看,俄军在贝尔贝克机场部署的远程地导系统仅有1个营套,这点单薄的兵力是没法同时应对弹道导弹、反辐射导弹、制导航弹和巡飞弹的协同突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个С-400 Триумф“凯旋”地导营的作战部分,由1部30K6指挥站、1部91Н6远程警戒雷达、1部96Л6低空补盲雷达、1~2部92Н6火控雷达、6~8部98Ж6发射单元和1部3Ц6技术保障站组成。在使用40Н6和48Н6ДМ型防空导弹时,对弹道导弹类目标的拦截区间为7~60km、最大拦截高度40km,目标最大速度4800m/s(对应典型抛物线弹道下射程3000km时的关机速度),单发毁伤概率0.70;在使用48Н6П-01型防空导弹时,对弹道导弹类目标的拦截区间为7~30km、最大拦截高度27km、目标最大速度2800/s(对应典型抛物线弹道下射程1000km时的关机速度),单发毁伤概率0.7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从性能指标上看,无论使用较新的40H6导弹还是储备充裕的48H6导弹,C-400地导系统都具备拦截ATACMS导弹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打击飞航式目标。如果再考虑配套的9M96中短程拦截弹,整套系统的连续抗击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但是,受限于指挥站的数据处理能力,单套防空系统无法同时接战飞航式目标和弹道式目标。因此,在面对多种兵器的联合突防时,最好的应对策略是部署多套防空系统,有针对性的分配目标。但是很遗憾,俄军在贝尔贝克基地的防空系统数量并不足以支持这么做。

其次,单套C-400系统对弹道导弹类目标的同时接战数量,在最理想的情况下单次仅能同时拦截4个目标。即便将早期预警纳入考虑,在最大射程处开始拦截,飞行速度为3~4Ma的来袭导弹,飞完整个拦截区间的时间也就是50s左右,每个地导营也只来得及组织2~3个波次的抗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合媒体报道以及当地居民拍摄的视频,当天被打掉10枚ATACMS导弹中,大部分就是遭到袭击的这个地导营奋力还击的战果。这也说明C-400地空导弹系统的性能还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奈何两拳难敌四手,这场悲壮的战斗毫无疑问的失利了。

由于克里米亚半岛的地理位置,当地的重要军事设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是当前双方接触线离得太近,就使得乌军有足够多的打击手段。实际上,克里米亚半岛的防御压力极大,每天都面临来自海上和空中的袭扰。但是,要地防空又不可能覆盖所有空域,海上巡逻也不可能时时刻刻不间断,加上俄军的地面防空和海上防御兵器数量不足,在轮番的疲劳攻势下翻车属实正常。要想彻底解决克里米亚的防空危机,除非跨国第聂伯河将战线向前推进,否则未来还会继续上演类似戏码。

如何评价俄军在克里米亚的防御作战?

虽然反导防御难度不小,但是拦截中近程弹道导弹的技术目前颇为成熟。自去年,俄罗斯国防部首次通报成功拦截2枚ATACMS导弹开始,已经有不少获得证实的成功拦截的战例。根据俄罗斯国防部的战报,在前两日的战斗中,俄军在克里米亚、别尔哥罗德和克拉斯诺达尔拦截了9枚ATACMS导弹和61架无人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目前乌军的武器库中,无论美制ATACMS陆军战术导弹,还是苏联遗留的9K79-1 Точка-У“圆点-U”,以及乌克兰自制的Гром“雷霆-2”等弹道导弹,都是典型的传统弹道式目标。无论美制的AGM-88系列反辐射导弹,还是Scalp-EG“斯卡普”和Storm Shadow“风暴阴影”空射巡航导弹,也都是典型的飞航式目标。无论美制M30/31火箭弹还是乌克兰自制的В[gf]456[/gf]льха“赤杨”火箭弹,无论美制JDAM制导航弹还是法制AASM制导航弹,全都是典型的弹药类目标。

俄军的С-300В系列地空导弹系统,本来就是设计用于拦截射程3000km以下的中程弹道导弹的;С-300П系列和С-400防空导弹系统,在打击敌方作战飞机和飞航式弹药的同时,也兼顾拦截射程1000~3000km的弹道式目标;9K317系列中程地空导弹系统,可用于拦截战术飞机、巡航导弹和射程500km以下的弹道式目标;9M331/332 Тор系列近程地空导弹、96K6 Панцирь“铠甲”系列阵地综合防御系统,则是针对各种火箭弹、巡飞弹、制导航弹、简易“低、慢、小”飞行器等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目前俄乌战场的空地对抗,在技术层面依旧在正常的“考试大纲”范围内,但是在持续时长和作战频率方面,一定程度上超出了装备的设计预期。而俄军目前给出的答案还在及格线以上。俄军目前的防空作战理论,依旧是冷战时代的延续。而苏式“以地制空”战法的核心要义,是通过积极的对空防御,保障地面进攻战役的准备和展开。而从目前的局势看,在地面战场的火力对抗中,乌军手中曾经大放异彩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卫星制导航弹与火箭弹等装备,作战效能已经遭到严重削弱。俄军在地面上的进攻虽然缓慢,但却实实在在的把战线一步一个脚印的往西推。在长远的战略层面上,俄军的防空作战成功。

对于弱势一方的乌克兰而言,手中所有的远程打击手段,都不具备改变全局走向的能力。在这个大背景下,乌军对俄军纵深的袭击,政治意义要大于军事意义。而背后美国和北约的主要意图,也是借乌克兰之手破坏,俄军的重要战略资产,达到削弱俄罗斯的目的。而乌方现在完全仰赖北约援助过活,也迫切的需要拿出“成绩”以争取更多的援助。所以,乌军的远程火力打击行动,不管弹药消耗有多大,遭受的报复有多么猛烈,只要能对俄军重要战略资产造成损坏,就达到了短期的政治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各方的预期目标不对等,所以我们无法在同一标准下评判战斗的胜负。唯有基于底线考量是相对公正的评估方式。对于俄军,防空作战底线是避免乌军的袭扰破坏当前的作战节奏,保障地面进攻按计划持续进行。因此,俄军的主要目的已经达成。但是,在战术层面上,俄军的重要战略资产,尤其是黑海舰队的舰艇和前线机场的战机,都在无法避免的迭次遭受严重损失。而这些代价本来是没有必要的。

而乌军目前在全局上愈发被动,但是距离彻底崩盘还有不小距离。而乌军对俄发起远程打击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营造声势争取更多北约援助。那么至少在当下,乌军同样达成了主要目的。但是从长期来看,继续的消耗下去,失败的必然是乌克兰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言以蔽之,在当前的俄乌战场上,俄军就又在重复历史上无数次惨胜的过程——仗是能打赢,但打得并不漂亮。导致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某一技术领域的短板,而是在顶层战略规划上的先天不足。如果在开战初期能很好的判明形势,及时的抢占战略要点并予以巩固,完全可以为克里米亚和别尔哥罗德打出足够的缓冲区。

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目前俄军在防空作战中的处境,对未来的战场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在西太平洋亚洲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与当前克里米亚半岛的情形是高度类似的。即潜在冲突双方处于近距离的对峙中,双方均有丰富的打击手段覆盖对方的重要战略目标。

潜在冲突的一方,目前已获得美制M142高机动火箭炮系统与ATACMS导弹,未来还有可能进一步获取PrSM精确打击导弹,同时还有自研的“雄风-2E”亚声速巡航导弹和“云峰”超声速巡航导弹。而美军也计划在“第一岛链”部署AML多域自主无人发射系统。可以说,目前俄乌战场上出现的所有远程打击作战形式,未来都可能在西太平洋沿岸地区重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战场的地理形势上,双方处于近距离对峙中,且均拥有丰富打击手段,而其中一方的战术预期就是要营造声势,通过塑造“国际观瞻”吸引外部力量介入。那么,即便另一方严密设防,只要不是100%的拦截成功,有重要战略资产遭受损失,那么对方的战略目的就算达成了。

在此情况下,调整防空作战预期就显得尤为关键。在战役筹备阶段,就要明确和公开,首要目标是尽量减少,而不是彻底避免敌方的袭击造成损失。控制损失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对固定的高价值战略目标,采取充分的被动防御措施,比如为前线空军基地构筑高抗力的永备掩体,避免高性能作战飞机不在敌方的袭击中受损,而对机场跑道、塔台、保障设施等非高价值资产,采取适度设防的原则,确保即使遇袭受损,也可以通过临时工程手段快速恢复使用功能。

而整个防空作战的核心目标,是掩护地面突击兵力的集结、投送与后勤保障。首先,在战役的布势阶段,海上和空中兵力就要提前进入预定阵位,做好对强敌的跟踪监视;第二,在最危险的两栖兵力装载与卸载阶段,必须采取进攻性的压制措施,最大限度的削弱敌方的火力投送,减小防御端的压力;第三,采取兵力集中配置使用的原则,在关键地段构筑纵深宽广、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的防御体系;第四,在地面占领行动中,要态度坚决、动作迅速的瓦解敌方的顽抗,避免战局陷入僵持,而导致防御体系在连续的高强度袭扰中出现破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战争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在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条件下,要想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战争胜利,就必须做到兵贵神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