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为了保持高额的利润,并且跟随美国的步伐,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企业富士康选择了将部分生产线迁移到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和印度。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甚至豪言壮语地表示,这是他赋予的“恩赐”。富士康的这一决策初看似乎明智,因为他们在越南获得了政府的优惠政策,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然而,局势的发展并非如此顺利。

最近,越南权威媒体揭露,由于国内电力短缺,越南政府已经指令富士康和韩国三星的北部工厂削减30%至50%的用电量。越南的电力危机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即便是经济活跃的胡志明市也时有断电发生。这一政策显然是为了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而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型外资企业成了调整的主要对象,连苹果这样的大客户也无法干预。

去年起,越南就已陷入电力供应的困境,不得不从中国广西和云南高价购买电力,以支持本国的制造业。尽管之前有许多观点看好越南制造业的崛起,但电力仍然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只有中国能在这方面做到自给自足,相较之下,即使印度大力推广“印度制造”,电力短缺的问题依然是其发展的瓶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越南电力局的数据显示,富士康的年用电量高达80亿千瓦时,占到了越南近45%的工业用电。为了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越南政府不得不对富士康采取措施。与此同时,越南富士康的工厂也承接了超过20%的苹果订单,电力短缺无疑对苹果公司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富士康和其供应链在2019年向越南的投资超过160亿美元,但现实的挑战却远超预期。面对越南货币的贬值和高昂的电力进口成本,郭台铭在一次会议上失望地说:“我本不应该来这里。”如果持续电力不足,富士康的业绩将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那样提供如此稳定的公共服务设施。这一转变不仅让富士康感到措手不及,也让其重新评估在全球的生产战略。

面对越南电力短缺的挑战,富士康必须迅速调整其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制造环境。在这种压力之下,富士康开始寻求其他潜在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和订单的及时交付。

富士康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尤其是在越南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上。这不仅符合全球环保趋势,也有助于减轻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通过在工厂屋顶安装太阳能板,并在适宜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站,富士康希望至少部分自给其电力需求,从而降低生产中断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士康在供应链管理上进行了优化,增强了与地方供应商的合作,减少了对远程供应链的依赖。这一策略不仅有助于减轻运输过程中的电力消耗,还能提高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对抗不确定的市场环境。

同时,富士康也开始重新考虑其全球扩张战略,寻求在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电力资源丰富且政策支持的国家建立新的生产基地。例如,富士康考虑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以及一些中东和非洲国家扩展其业务,这些地区的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可能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富士康还加强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特别是在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通过使用更多的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富士康不仅能减少对人力的依赖,还能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从而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整体的能源消耗。

在这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富士康希望能够不仅应对当前的电力短缺问题,还能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挑战做好准备。通过这次危机,富士康意识到,灵活适应和前瞻性规划是全球化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将使其在未来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更具韧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