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能工作26年,胡建平先后在集团总部、芜湖、动力能源、电源材料、沭阳工作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阅历,让他成为生产和管理等多领域复合型人才。26年来,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

故事一:铁肩膀与宽肩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遇事不能只有‘铁肩膀’,还要有‘宽肩膀’。”这是胡建平以厂为家,不变初心26年的人生信条。

胡建平亲身经历天能的高速发展,面对天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慨万分。他说:“很庆幸,见证了天能的发展和壮大,也自豪为热爱的事业奋斗了26年。天能就像我的家,这里的一点一滴都很熟悉,我热爱这里的一切。”

他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因为他认为在工厂里,守着机器,心里最踏实。

90年代末,天能研发创新进入新发展阶段,当时胡建平满腔热血,跟着老一辈天能人拼搏奋斗,他以匠心守护初心,与团队一次次摸索、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测算,在成长路上练就了“铁肩膀”。

去年,他调任为江苏循环公司生产负责人,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还学会网上学习分享铅冶炼技术的专业知识。有人问他,为啥年近六旬还在学习?他说:“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勤于钻研业务知识,善于从实践中学习”,是胡建平从青年时期一直保持的习惯。

奋进路上,他积极践行天能精神,扎实推动提质增效,练就了开拓进取的“宽肩膀”,以一股钻劲在生产一线发热发光,用工匠精神鼓励身边人,他用亲身经历证明,创造力并非年轻人的专利。

故事二:用足用好“关键一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建平认为,“抓细节”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在天能转型升级过程里,胡建平先后驻守芜湖、动力能源、电源材料、沭阳等公司,生产设备设施维护、节能降耗管理、工程项目建设、安防管理等工作都在他手下“分身有术”,扎实推进。

对一般管理者来说,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就算是合格了。可胡建平不这么认为,走在园区、基建现场、数字操作台……他看着、听着、琢磨着,每天的运转情况不停地在他脑子里“过电影”,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他总是顶着晨曦,第一个来到生产车间;暮色四合,他身披夕阳,最后一个离开。他重视生产管控工作,建立健全制度,盯紧关键环节,从严从细排查,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为了积极探索低温熔炼工艺的生产和应用,为了提质增效,胡建平与技术团队分析工艺参数,提出改进措施,在不断试验后,终于使低温熔炼铅含锡量提升0.1%。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过程中,他善于观察,及时总结,热忱创新,积极探索新工艺、新办法,助力天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胡建平说:“细节是成功的基石,‘小改进’积累起来就是‘大进步’,对于复杂生产更要多加留心,保障生产有序进行。”

这就是他的“关键一招”。

故事三:与“时间赛跑”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江苏循环公司深入推进精益化管理,胡建平带领技术团队与“时间赛跑”,仅仅用2个月,成效显著。

在那之前,胡建平经常戴着安全帽巡查。有一天,他在生产车间发现侧吹炉还原材料产量在400吨时,精炼车间不能及时消化侧吹炉的还原材料。了解相关情况后,胡建平开始琢磨怎么解决这事。

后来,他跑车间更勤了,额头勒出深深浅浅的印痕,肩背经常汗涔涔的。

精炼车间主任刘中宝介绍,“为了深入推进精益化管理工作,胡建平经常到现场跟踪观察,敦促落实整改举措,同时带着技术团队查工艺、抓质量、控成本、抓安全,几乎天天泡在生产一线。”

在胡建平积极推动下,在7台精炼锅的基础上再减少一台设备,通过实施人员整合、设备调试、排查隐患等落实措施,现侧吹炉可以提升产量,只需5台设备就能满足精炼生产要求,通过智能制造改造和多维度降耗,实现提质增效。

胡建平坚信: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无论身处什么岗位、迎接什么挑战,都要躬身入局、挺膺负责,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天能精神,用扎实成效推动天能集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