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牵动着千家万户。今年来,为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兴区清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双走访问需、一站式招聘、三链条帮扶”的“213”举措,为辖区企业居民提供更精准化、贴近化的政务服务,帮助更多居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创新“双走访”机制 夯实供需大数据

地区企业需要长期稳定的员工,“4050”群体则迫切需要一份离家近可兼顾家庭的工作,如何实现就业的供需平衡?清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通过创新企业、居民“双走访”机制,实现了就业需求与岗位供给精准高效匹配。

精准匹配的前提是摸清各类数据与需求,便民服务中心联动各社区就业专员,通过定期走访、线上一对一督导等多种形式,了解失业人员在就业、创业、培训等方面的需求,并及时响应、提供服务。对重点群体的劳动力建立“重点群体服务清单”,细致记录学历、技能水平、就业意愿等个人信息,通过送岗上门、技能培训的形式,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一手抓民需,一手链资源。街道就业服务专员深入走访辖区商圈、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交流座谈会等面对面、点对点的方式,摸清企业用工需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稳工难的情况,挖掘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推动地区岗位扩容。通过“双走访”机制,企业、居民“双向奔赴”的就业案例越来越多,切实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深化“一站式”招聘 百企千岗家门口挑

“今天特意带上简历来现场看看,岗位很丰富,有意向的几家企业基本离家20分钟距离,很符合自己的预期”,近日,清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联动辖区几十多家民营企业开展现场招聘会,来自滨河西里北区的王女士现场添加了意向企业的微信,打算综合考量后,择优入职。王女士的成功求职经历不是个例,据了解,今年以来,清源街道已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企业服务月专场等5场线上、线下招聘会,累计参加企业134家,提供用工岗位2890个,线下达成入职意向631人。

为进一步实现家门口就业服务,实现扩岗提质,清源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力整合辖区内优质企业资源,为多年龄段、多工种、多业态群体搭建起就业需求和用工招聘的对接桥梁,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让求职过程变得省时、省心、省力。线上,街道利用“清源e讯”就业专区、居民微信群等渠道发布近200家企业招聘信息,从策划运营到保安保洁,数量充足、种类丰富,让求职者足不出户便可轻松投递岗位,实现高效、便捷就业。线下,街道以“春风行动”“企业服务月”等主题多次举办大型招聘会,向应届生、失业人群及特殊人群提供优选岗位,职位覆盖范围广、年龄跨度大。

强化“三链条”帮扶 促困难人群稳就业

“我今年将近50岁,为了照顾家庭与职场脱离多年,如今想要就业,缓解家庭压力,却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很迷茫”,在便民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专员的一次入户走访中,滨河北里社区商女士道出了自己的顾虑。

以民忧为切入点,工作人员与24个社区劳动专干共同商讨出解决路径——在对接企业中进行筛选,列出了满足“4050”人群需求的企业资源清单。在街道牵头对接下,将“资源清单”转变为“服务清单”,同时邀请北京新媒体技师学院的老师为“4050”人群开展花艺培训。培训后,学员可与共建单位进行合作,在家“接单”制作花束,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再就业。

此外,街道还聚焦困难家庭失业人员、高校未就业毕业生、残疾人等重点服务人群,梳理出“一人一档”的就业帮扶档案,打造街道、社区、企业三级联动的“家门口”就业帮扶机制。街道层面,联动兄弟单位,向辖区内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征集岗位需求,挖掘出家政服务、住宿餐饮、物流仓储等千余个岗位,向求职者免费提供信息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政策咨询等一体化的综合普惠服务。社区层面深化走访,精准梳理失业人群需求,提供近邻帮扶;通过街道、社区、企业三链条帮扶,推动实现了辖区困难群体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