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车游览阿拉木图依然是一件美事,因为这座苹果之城的景观确实十分优美。比如,当看到一座白雪皑皑的山峰延绵不绝,像盘旋的银龙环绕着城市之时,导游会告诉你,那就是著名的琼布拉克雪山,离市区仅有十几公里。雪山脚下是阿拉木图的富人区,汇聚着不少别墅,也不乏接待外国领导人的高级餐厅。三亚有不便宜的海景房,阿拉木图也有昂贵的山景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路过的是公园,那么最近的观赏建议是下车看看。虽身处亚洲腹地,但阿拉木图不少公园都郁郁葱葱,景色别致,尤其是潘菲洛夫28勇士公园。1941年9月,莫斯科保卫战期间,一支在阿拉木图组建的哈萨克斯坦师抵达了前线。该师以指挥官参数图片)潘菲洛夫的名字命名,训练时间不长,装备也不算精良,苏军也不期待他们能打出什么大捷,只要能多拖住德军一会儿就谢天谢地了。

然而,为保卫斯拉夫人占主体的国家,这个亚洲人组成的师爆发了惊世骇俗的勇气:11月16日,在莫斯科近郊的一场战斗中,28名潘菲洛夫师的官兵凭一门反坦克炮、几支反坦克步枪,以及手榴弹和燃烧瓶等装备,阻击了54辆德军坦克的进攻,摧毁了其中的18辆,最终全员牺牲。牺牲前,28勇士的指挥官留下了一句名言:“苏联虽大,但已无处可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

70年代,为纪念这28名官兵,苏联在阿拉木图修建了潘菲洛夫28勇士公园。公园中心是28勇士的雕塑群像,群像中,一名壮硕如熊的战士张开钢铁般的双臂,站在最前排,像一道血肉长城,把其余将士和遥远的莫斯科牢牢护卫在身后。这名战士就是师长潘菲洛夫,28勇士牺牲的2天后,他也倒在了莫斯科的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雕塑群的正前方,是纪念二战牺牲烈士的长明火。它是每一个前苏联国家的标配,莫斯科有,明斯克有,作为前首府的阿拉木图自然也有。近年来,由于与俄罗斯关系恶劣,不少前苏联、前华约国家都毫不在意苏军纪念碑的保护,波兰、捷克、乌克兰等国甚至干脆将其拆除。但在阿拉木图,长明火不仅保存完好,甚至还有类似少先队员的青年人持枪守护。观光期间,我也路过了不止一处保存完好的苏军纪念碑。如果仅看这些,那么你很容易认为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关系良好,至少对苏联时代持正面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往往比第一印象更复杂。在阿拉木图的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操着比雅思听力还快的英语,为我介绍了哈萨克斯坦与苏联/沙俄的“良性互动”。“大饥荒时期,哈萨克斯坦也受灾严重。全国共饿死150w,超过40%的哈萨克人死于饥饿”“核武器研制成功后,塞米巴拉金斯克(哈萨克斯坦东北部)被苏联当成了核试验场,留下的核辐射贻害至今”。

哈萨克斯坦曾有过不少名君,但博物馆只放了一位可汗的头像——阿不赉汗。这位可汗主要活跃在战乱纷飞的18世纪。彼时,哈萨克斯坦西有沙俄的蚕食,东有准噶尔汗国的侵略,内部还分裂成三个玉兹,随时有亡国的危险。

阿不赉汗投身军旅,靠军功得到赏识,一步步做到了中玉兹的可汗。在位期间,他先靠臣服沙俄对抗准噶尔,准噶尔灭亡后又主动归附乾隆。晚年,阿不赉汗公开反对沙俄,并不断尝试统一哈萨克,建立抗俄民族统一战线。如今,他已然成为了哈萨克人最推崇的抗俄领袖和民族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