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伍素文 广州报道距离高考已不足一个月。近期,各大高校陆续发布招生简章, 一些大学招生群里的咨询消息愈发频繁,其中不乏热度越来越高的中外(境外)合作办学大学(以下简称“中外合作大学”)。

截至目前,中外合作大学已达11所,分别为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上海纽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及香港城市大学(东莞)。

这些学校主要坐落在长三角与广东地区,其中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为今年首次招生。记者梳理各所中外合作大学资料发现,这类学校的学费在4-23万/学年的区间,与人工智能、生物科学、大数据等相关的新兴前沿理工类专业占比增多。另外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了解到,包括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昆山杜克大学等在内,今年多所学校有扩大招生规模的计划。

受访行业人士认为,中外合作大学竞争态势越来越大,建议在高中阶段可以提前了解目标院校和硕博留学的情况,准备和提高与名校更匹配的综合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同时准备多种升学路径。

新兴前沿专业占比突出

大学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主要提供一站式学业与职业生涯咨询的专业教育机构。该公司创始人何俊楠明显感觉到,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一些名校每年综合评价申请人数已经超过了1万人。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为例,2018、2019年该校综合评价招生广东的申请人数只有300多人,现在每年申请都接近破万了。” 何俊楠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

据他观察,有意报考这类学校的学生,不少是中高分数段、有自主想法的学生,他们在本科阶段就想去留学,但因国际形势等原因,家长和学生选择在本科阶段先去中外合办院校上学,研究生升学再往境外大学走。

国际教育评估机构宜校创始人肖经栋也同意这个观点。“一些中外合作大学的生源其实非常优秀,譬如青岛第二中学是当地最好的公立学校,还有苏州中学、苏州外国语学校这些都是当地的名校,学生如果正常发挥分数要高出一本线不少,它们每年去申请昆杜被录取的学生会比较多。”

选专业是高考填报志愿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梳理可看到,中外合作大学在专业设置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理科都招、综合性较强的院校,譬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师港浸大、西交利物浦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另一类是目前只有纯理工科专业的院校,比如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等。

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越来越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大方向。譬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金融工程专业是由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与数据科学学院联合培养的专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也设有金融科技专业招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本科招生专业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该校实施书院制,不同学院之间有更多交流,也一直强调建设全球首家以融合学科为主的大学。

此外,今年还新增了一些专业,如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的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管理科学等专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城市管理;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拟新增新材料方向的专业;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首届招生专业为智能制造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何俊楠指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新兴前沿学科占比突出,符合当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导向。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很多学校开的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也是符合以创新科技去推动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大学也据此调整设置。

“另外,我们看到很多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会让它们在当地最有优势的专业放到粤港澳大湾区、或其他内地城市进行办学,这个趋势是非常明显的,比如UIC具有优势的传媒类专业及课程在大湾区就可以享受到,可以提高内地整个办学优势,也让学生有了更多选择。”他说。

中外合作大学拟扩招,怎么选?

“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会在内地组建起来,世界各地的学校也倾向于在中国建分校,这是不可逆的。” 何俊楠对中国国际化教育的前景十分看好。

中外合作大学的出口成绩确实亮眼。梳理各校2023年升学就业质量报告来看,升学率基本在八成左右,其中达到宁波诺丁汉大学高考统招毕业生升学率达90.3%,昆山杜克大学中国毕业生升学率超过93%。在已披露的前往世界TOP10院校深造的各校数据中,西交利物浦大学比例最高,达到36.11%;前往世界TOP50院校深造率最高的是宁波诺丁汉大学,为72%;前往世界前100名大学的比例均在八九成,且升学的国家和地区呈现多元化趋势。(注:各学校采用的世界高校排名口径不一,此处仅作粗略归类。)

究其原因,何俊楠分析称:“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会采用国际化的师资,有的老师会在学生申请的学校里任教的经历。如果推荐信也是他写的,申请学校的成功率就更高。另外这些大学多为全英授课,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是他们申请时很大的优势。”

肖经栋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广东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多年超过中山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录取分数线全国平均要高出一本线接近100分,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所学校是综合评价录取,意味着学生不仅高考成绩要高,综合素质还要好,录取门槛高。西浦、宁波诺丁汉虽然招生量相对较大,但录取分数线也高出一本线不少。深圳北理莫大像数学这些优势专业录取分数线高。”

许多学校今年具体的招生计划目前尚未发布,如果参照去年各校的招生/录取人数来看,招生人数最多的为西交利物浦大学,该校招生规模达到了4400人,其次是北师港浸大的2000多人,超过1000人的还有宁波诺丁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温州肯恩大学,招生规模最小的是去年开始招生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125人。今年招生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则计划招120名。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多所学校招生处得知,多所学校今年拟增加新专业与招生人数。其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今年计划招生人数或增至250左右,并会逐年增加;昆山杜克大学计划由去年的300名今年将增至350名;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由去年460多名的录取人数,今年将增至500名左右;由于新增了专业,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今年招生人数将有大幅增加至招1000人左右,比去年约多300个名额,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也会有相应的增加。

随着中外合作大学学校竞争态势逐年激烈,申请人数或录取的分数线/位次普遍上涨,中外合作大学在选择和报考上也需要一定技巧。

何俊楠给出了几点建议。在学校的选择上,可以参考QS、TIMES等权威榜单、探校、查阅就业质量报告等对感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加深了解,其次看学校在科研设置、企业对接方面是否充分,这也会影响未来的就业率和深造率。另外选择大学就是选择未来发展的城市,现在比如想往香港发展,有些学校是可以在毕业后获得两年的香港IANG签证(非本地毕业生移民安排),这也是可以考虑的重点。

在报考上,中外合作大学的录取方式主要有综合评价招生、高考录取,或者两者都有,可以关注综合评价招生的途径,其整体录取的分数会远比裸分进去这个学校低得多。另外中外合作办学大学也有大小年的情况,也就是看历年的招生数据,如有波动的话可以考虑“捡漏”。“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招生分数有不同的分数区间,在特控线上下的学生,也就是以前重本线、一本线的学生,如果在家庭环境各方面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中外合作办学的院校,它们能提供更好的国际视野以及未来向国际发展的很多机会。”他说。

肖经栋认为,中外合作大学能兼顾中外高等教育精髓,学生发展潜力大。在经济下行影响家庭收入,以及境外本科留学成本高昂的情况下,就读中外合作大学是不错的选择。这也是这几年此类大学在国内越来越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当然这也带来录取门槛随之上升,为此有意向的家庭,建议需要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