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1月8号,刚好是农历的腊月初八,全国人民还沉浸在“过了腊八就是年”的喜悦中。第二天一大早,中央广播电台将这个悲伤的消息传播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全国的国旗都降半旗致哀,但许多人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人民日报》和全国各大报纸紧急刊印了周总理的遗像和讣告后,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同时响起了哭声。

截止到周总理的追悼会结束的一周内,全国人民都一直沉浸在深切的悲痛氛围之中。其中还有一个自称是周总理的弟弟的日本人,与9亿多人民共同洒泪致哀。他的身份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纷纷打听这个日本人为何叫总理为哥哥,也让人们从中日交往的历史中了解到这个名为冈崎嘉平太的日本人与周总理之间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冈崎嘉平太和周总理

冈崎嘉平太出生于1897年的日本冈山,在东京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上海的华兴银行做事。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冈崎嘉平太曾担任过日本驻华大使馆上海事务所的参赞,却在日渐深入的了解中对日本普遍歧视亚洲人的想法产生了怀疑。

随着日军铁蹄在中华大地上的践踏,冈崎嘉平太与众多欣喜若狂的日本人迥然不同,他不止一次地用“相煎何太急”来教育自己的长子冈崎彬,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对日本军方提出的“大东亚圣战”言论。

年轻的冈崎嘉平太

冈崎嘉平太的外交官和日本军方身份使他遭到了上级的追查,日本右翼分子也认为他背叛了天皇。冈崎嘉平太匆匆趁着出差的时机逃到了欧洲,才惊险地保住了性命。

抗战胜利后,冈崎嘉平太听说美军意欲接受日军在上海留下的财产,迅速联系了国民党的负责人汤恩伯,让他接收华兴银行的日军资产。在冈崎嘉平太心中,华兴银行和其他日本企业一样,储存的大量资本都是在战争中掠夺中国人所得,如今战争结束,这些资产本该物归原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年的冈崎嘉平太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基于中日两国本身的对抗隔绝状态和追随美国两方面的原因,仇视新生的人民政权,只承认逃到台湾的蒋介石等人。冈崎嘉平太当即认为日本政府仍未从先前愚蠢的决定中清醒过来,忽视了现实情况。

在日本政府脑子不清楚的那一段时期,冈崎嘉平太一直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而奔走呼号。作为一名企业家,冈崎嘉平太通过“以民促官”的方式尝试与北京方面取得联系,希望能与中国建立民间的交流和往来。

冈崎嘉平太等人的努力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许,1962年,周总理亲自出席了促进中日关系的“贸易备忘录”签字仪式。由于中日双方在备忘录的负责人分别是专门负责华侨事务的廖承志和日本的通商大臣高碕达之助,这个备忘录也被叫做“LT备忘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在“LT备忘录”的签字仪式上

“LT备忘录”在中日建交之前的十年中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负责人冈崎嘉平太每年都率领代表团来北京,风雨无阻地推动两国的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1963年访华时,冈崎嘉平太带着自己已经30多岁的长子冈崎彬到人民大会堂。第一次见到周总理的经历给冈崎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让他开始理解父亲为什么那么推崇周总理。

从冈崎嘉平太口中,冈崎彬了解到很多父亲与周总理交往的事情,说得最多的一点就是“周总理圣人论”。由于冈崎父子都很清楚日本文化源于中国,冈崎嘉平太对孔子十分推崇,认为他是和基督、释迦牟尼和穆罕默德并列的四大圣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的周总理

不过认识了周总理之后,冈崎嘉平太坚定地认为周总理也是一位千年难得一见的圣人。如果中国不能拥有两位圣人的话,冈崎嘉平太认为只能委屈一下孔子,将这个地位让给周总理。

而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见到冈崎彬时,分别用普通话、法语和英语问冈崎彬会不会说,得到冈崎彬的否定回答后,周总理突然狡黠一笑,用日语说了一句“可我的日语都忘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冈崎嘉平太率代表团访问中国

日本是周总理第一次出国留学的国家,日语相当于他学的第二母语,根本不可能忘记,只是在和冈崎彬开玩笑。作为全日本航空公司总裁的儿子,冈崎彬见过很多国家的领导人物。一个人身在高位久了,总会不自觉地展现出一点傲慢,但周总理始终保持着谦逊、平和的态度,把冈崎嘉平太和冈崎彬都当成自己的同龄人一样尊重,又因为和冈崎嘉平太之间的友好关系会同冈崎彬开玩笑。

周总理说冈崎彬的父亲为中日关系牺牲了很多,所以中国非常信任和感谢他。而冈崎嘉平太本人当时就站在周总理的身后,脸上天真羞涩的表情与小迷弟看到自己最崇拜的偶像时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和冈崎嘉平太

冈崎彬说他的父亲一直在家里挂着周总理的照片,如同每一个中国人在家里悬挂毛主席的头像那样。每当与别人谈起周总理的相关事件时,冈崎嘉平太就会浮现出一副沉浸在美好回忆中的状态。

冈崎彬认为周总理毕竟是12亿人口中拔尖的人物,果然与众不同,冈崎嘉平太则把周总理当成自己的人生之师。从60年代与周总理接触之后,冈崎嘉平太每次到北京会见周总理,都怀着见人生导师的想法,一生致力于成为有一点点像他的人。

1972年9月29日,周总理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象征两国正式建交。而此项工作洽谈已久,周总理也在8月份会见世界青年交流协会会长时提到,中日邦交恢复那一天,一定要请冈崎嘉平太来参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和田中角荣

不过冈崎嘉平太此前并没有接到正式的邀请函,并未信以为真。9月13日这天,邀请函便飞到了冈崎嘉平太手中,让他感动不已,迅速安排前往北京的行程。

冈崎嘉平太在宴会上对周总理透露自己从没去过三峡和桂林,周总理立即吩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记住这件事,还对冈崎嘉平太说了许多去旅游的注意事项,让他深受感动。

然而一年之后再见到周总理时,冈崎嘉平太被总理消瘦疲惫的样子吓了一跳。十分关心总理身体状况的冈崎嘉平太把这件事写在了自己的日记里,后来被冈崎彬公布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

而1972年5月便被查出膀胱癌的周总理抱病坚持工作两年多,经常忍受着尿血和拥堵的巨大痛楚,在医生明说“血尿会危及生命”之后才终于答应住院,当天便接受了一场大型手术。

之后一年半的时间内,周总理一共接受了13次大小手术,平均每次间隔只有40天。这段时间里,他会见了60多批外宾,出席大大小小会议100多次,始终没有放下过工作。

逝世之前的最后一个月,周总理的腹部因为多次开刀而遍布溃疡,又插满了因无法进食和排便而直接灌胃和通肠道的管子,连翻身都做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总理和邓大姐在一起

癌细胞扩散的痛苦时常让周总理痛得浑身发抖,豆大的冷汗从面部顺着往下流,只是总理向来内敛,至死都没有喊过哼过一声,身边的护士和医生每次见到都忍不住跑到病房外面哭一场。

1976年1月8日早上,伟大的周总理在北京医院逝世。消息公布之后,冈崎嘉平太在日本的家中泣不成声,仿佛遭受了人生最大的打击一样痛苦。冈崎彬觉得即使自己和母亲死了,父亲也不会比这更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理遗体

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时,冈崎嘉平太带着自己的妻子到中国进行工作调查,期间在南京的一个剧场里听到了一群小孩子怀念周总理的合唱。冈崎嘉平太的眼泪瞬间就跟着那群孩子一起流下来,脑海中不停浮现他和周总理交往时的画面。

周总理的遗体火化之前,邓大姐从他所有的衣服里面寻找寿衣,其中最新的一套中山装也已经穿过了好几年,已经换过了领子和袖口,只是看上去没有补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自发追悼周总理

曾经与周总理进行过几十次会谈的冈崎嘉平太深受周总理的影响,自从见到日常工作的周总理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他就不肯再添置新衣服。冈崎嘉平太年老后,曾经的衣服穿在身上无比肥大,并不符合他的身份,不过冈崎嘉平太坚持穿旧衣服直到离世。

冈崎嘉平太发病不到9个小时便猝然离世,冈崎彬一家都觉得是个很大的打击。一家人在谈话时,他的母亲却突然说了一句“别太悲伤”。这四个字让冈崎彬几兄弟都震惊不已,不懂母亲为何会这样说,他的母亲平和地说:“你父亲活到了92岁,又能到周总理身边了,我也很高兴他能到周总理身边,这怎能悲伤,应该高兴”。

报纸通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

冈崎彬几人顿时觉得母亲的话十分有道理,再回想冈崎嘉平太对周总理的仰慕,也开始觉得父亲离世去寻找周总理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

遵照冈崎彬母亲的建议,他们把冈崎嘉平太一直随身携带的周总理照片一起火化了,心理都觉得安慰不少。后来冈崎彬还在中国的朋友那里听说在周总理的家乡淮安见到了一幅字,写着“访问周总理的故乡泪流不止——弟冈崎嘉平太”,这幅字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冈崎嘉平太和邓大姐

其实冈崎嘉平太比周总理大一岁,只是从人格和品德上面,冈崎嘉平太自认为比周总理差得太多,便自称是弟弟。

有一位中国的网友曾说:“一个人逝去这么多年了,还能让从未亲身接触过他的人们如此地敬仰他、怀念他,这样的一个人,就是伟人,真正意义上的伟人。”

如果去查找世界各国不同领域的名人们对周总理的评价,那些毫不作伪、情真意切的赞美之辞浩如烟海。对周总理了解得越多,越让人觉得“人无完人”这句话属于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