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普京访华期间,美国继续进行针对中俄关系的威胁性动作。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声称,中方不能一面同欧洲及其他国家建立联系,一面助力俄方这一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回应称,美方逻辑在寻求敌人而非和平。美方的冷战思维,在乌克兰危机上的责任不可推脱。汪文斌强调,中方并非危机制造及当事方,中方立场在于和平对话、劝和促谈。汪文斌指出,奉劝美方终止甩锅动作、停止在中欧间的离间做法和对危机的拱火浇油动作,为危机的政治解决付诸实务。

俄媒披露,美国以北约、G7名义对中俄关系发出威胁。相关信息中,值得关注的有几点。一,乌克兰危机的责任分布。持续至今已超过两年的乌克兰危机,对欧洲自冷战之后建立起的经济、政治、安全体系形成创伤,引发欧洲变局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乌克兰危机爆发的原因中,美国持续实施的地缘扩张是主要因素之一。从历史脉络看,俄乌间的反目成仇及最终走向战争,背后有苏联解体后美西方对俄乌两国进一步惩处的因素。苏联解体后其原有势力范围崩塌,俄罗斯作为苏联主体部分得以保全。

乌克兰等国则在美西方密集的军事、外交、经济、情报压力下沦陷,其主流价值观及历史观得以由美国定向塑造。一个对俄敌视越来越深的乌克兰,是美国留给俄罗斯的定时炸弹。是苏联在与美国的交锋中失利后,被美国取得的战利品。乌克兰危机爆发的诱因,在1991年便已经埋下。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公开宣称的餐桌论为代表,美方并不掩饰其体系的丛林性特征。这一体系中,乌克兰是美国利益扩张的消耗品,欧洲同样难掩消耗品属性。相较之下,中国并非危机当事方与驱动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促使乌克兰危机及欧洲安全症结难以缓解的,并非中俄间正常的经贸往来,而是零和博弈的敌意螺旋。是个别势力危机渔利的企图。二,美国的出现本身,欧洲长期战乱的对应产物。美国作为西方体系下的后发国家,其诞生于欧洲大陆战争背景,壮大于欧战峰值的反法同盟战争、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乱驱使人群跨越大西洋,向位于“后方”的北美逃难。随之而去的还有资金、技术、新的政治及地缘理念。欧洲越是战乱,人群向美国逃难的趋势越是加强,美国越是壮大。

诞生于这一战争螺旋中的美国,其出现源于欧洲的人力流失,其当下遭遇困境的下意识反应,同样是策动欧陆战乱以驱动欧洲人力、资金、技术外流美国,对美国进行输血。三,建立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实现欧洲长期安全的解方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洲国家惯行的零和博弈思维,在历史及当下均已表明,无法带来长期安全。当病在自身时,毁灭他国非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丧失了用以显示问题的镜子,引发病疾更为无解。俄罗斯的合理安全关切应得到西方正视,在彼此尊重、互不采取威胁动作的对等前提下寻求危机的政治解决,是欧洲安全的解方所在。

随着北溪管道被炸,美国公开趁欧洲之危在能源等方面渔利,并驱动北约成员国以自身身份赴乌参与对俄作战,美欧间的裂痕在扩大。以提出欧洲战略自主的法国为代表,中欧关系在多边时局中,有可以延展的系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