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仁怀市龙井镇结合各村实际,制定“一村一策”方案,通过念好“丰”“移”“合”“扶”四字经,盘活现有资源要素、推进异地入股模式、组建镇级平台公司、用好帮扶企业资源,引领带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3年,龙井镇集体经济纯收入119万元,同比增长60.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菜油作坊。

盘活现有资源要素,念好“丰”字经

积极盘活各类存量、闲置资源要素,把“沉睡”资源转化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活水源头”,切实念好“丰”字经,实现村集体经济多维发力、多点开花。资产经营一批。通过将闲置房屋、校舍、卫生室、门面、山塘水库等集体资产进行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等方式,真正让闲置资源“活”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增值。资源开发一批。将闲置土地、撂荒地进行复垦开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带动群众轮种“高粱+蔬菜”,提升土地经济效益,带动群众增收。立足辖区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核桃、柚子、林下经济、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推动实现特色产业、休闲观光、农创文旅、农耕体验等产业业态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充分利用乡村内外人力资源,激发个体创新活力,通过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吸纳在外务工能人返乡创业、引导本地种植养殖专业大户带小户等方式,打造一批有文化、熟政策、见识广、懂技术的集体经济“领头雁”,共同实现增收。政策补贴一批。加大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短平快培训力度,及时完成培训资料收集,落实补贴政策,提升农户专业技能,共享集体经济成果。对于表现突出、效益良好的集体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激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蜜柚丰收。

推进异地入股模式,念好“移”字经

立足辖区无规模企业、工业禁止发展区等实际,用好用活各级扶持资金,打破地域限制,逐步推进异地入股“保底收益”分红模式,解开束缚集体经济发展的“紧箍咒”,切实念好“移”字经,实现村集体经济“无中生有”“借鸡生蛋”。择优入股,保障资金安全稳定。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交流、综合评估和分析研判,筛选出经营稳定、信誉良好、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的异地优质企业作为投资目标。采取“党委+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与选定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保底分红机制中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投资规模、使用要求、合作期限、支付方式以及分红资金等内容,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分红的稳定性,有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换挡提速。联农带农,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紧密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能够长期稳定从投资中受益。重视二次分配,收益优先用于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实现资金的高效利用和共享发展。总结优化,确保健康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政策和操作方式,确保“异地入股”模式的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现村强民富。截至目前,龙井镇已有4个村分别与企业达成入股协议,并以年度增长的形式持续进行分红,共计为集体经济增收89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蜜柚丰收。

组建镇级平台公司,念好“合”字经

按照“政府搭台、村社参与、各计其功、合作共赢”机制,全镇6村1社区分别出资14万元,分别占股14%共同成立兴农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全面统筹资金、项目、产业等资源,切实念好“合”字经,实现村集体经济量质齐升、融合共富。立足项目支撑。整合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承接资金有保障、技术难度小、村里能实施的农村中小型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集镇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厕所改造、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等领域。聚焦农特产品销售。立足平台公司资源优势,探索实施“线上电商销售+线下集体商铺”新模式,销售立英核桃、复兴柚子、坛厂菜油等农特产品,构架“产供销”全产业服务链条,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发挥水协会的作用。实行用水统一管理、科学调度、合理配水,建成集供水、防洪、灌溉、治涝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让资源变成资产,实现“以水养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与社会资本对接。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项目、大客户和社会资本,聚焦优质集体经济项目,进行投融资和运营管理。目前已与国投公司达成合作经营办公耗材销售,收取固定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蜜柚基地大景。

用好帮扶企业资源,念好“扶”字经

按照“联村经营、联企合作、整镇推进、全域提升”思路,充分发挥帮扶企业资源优势,以五大振兴为重点,持续深化“六共”机制,切实念好“扶”字经,实现村集体经济外借内融、多向突破。搭建村企交流对接平台。党委牵头主导,建立资源信息联享、惠企政策联推、短板弱项联补的多方协作机制。我们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走访交流,并适时调整示范创建工作方案,以加快推动兴村项目的实施。动态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需求,为企业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务上门。加强宣传引领,树立企业守责任、有担当良好形象,实现政企同心聚力共谋发展。健全村企利益联结机制。找准村集体、企业、群众之间的利益契合点、需求联结点,形成“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动经验互鉴、优势互补、合作互惠、效益共享,激发村级发展内生动力,实现“企业发展、集体壮大、群众增收”的多方共赢局面。挖掘用好企业帮扶资源。引导企业将资金、技术、人才向帮扶村倾斜,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活动和集体经济项目,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致富带头人。支持企业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多元价值,依托企业背后优质资源和市场潜力,因村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民俗旅游、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拓宽民俗文化、优质农产品等推介传播渠道,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品牌。联合企业搭建产销、就业、用工等平台,实实在在增加群众收益。(文/图 严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