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19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和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战略论坛暨“全球南方兴起与中国外交创新”高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顺利召开。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出席论坛全体大会,并作题为“凝聚‘全球南方’新愿景,激发世界繁荣新动能”的主旨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活动,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国防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云南大学等43家高校和科研机构、智库的70余位专家学者集聚同济、济济一堂,共同就“全球南方兴起与中国外交创新发展”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同济大学国家现代化研究院、同济大学文科办公室共同承办。论坛在5月18日下午召开专家闭门会议,19日举行论坛全体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9日上午,第六届中国战略论坛在同济大学逸夫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开幕式。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教授,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主任金鑫致开幕词。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原副院长、陆军少将唐永胜教授,中国前驻东盟大使、前驻智利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徐步博士,中国前驻韩国大使、驻柬埔寨大使和驻泰国大使宁赋魁,外交学院院长王帆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安山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教授,华侨大学副校长林宏宇教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苏长和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郭树勇教授等受邀出席会议并做主旨演讲。开幕式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门洪华教授主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庆华校长在开幕致辞中说,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战略研究院所领衔的同济大学政治学学科作为同济文科的优秀代表,紧紧围绕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聚焦“战略、治理与思想史”逐步确立了以中国战略研究为主体,辅以亚太研究和欧洲研究的“一体两翼”开放性研究格局,致力于在中国战略传统、大国崛起、战略比较以及大国崛起之后战略比较等领域发挥引领作用,致力于培养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具备进行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学术创新力、通晓国家治理与国际事务的精英人才。当前学校正在重点围绕“加强人工智能自主研究”创新文科建设和发展这一重大任务,希望国政学院加快组建聚焦人工智能战略与治理的研究团队,推动人工智能政治学范式、理论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通过将人工智能政治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项政策咨询研究、服务国家面向未来技术的战略需求,聚焦大国人工智能战略比较和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的安全发展、科技向善,为新型文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范式革命。此外,郑庆华校长还对中国战略研究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中国战略研究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军事、科技、民生以及在全球话语体系当中的影响力;二是中国战略研究要研究和运用正确的方法论,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到战略研究之中;三是中国战略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在服务国家整体战略过程当中寻找问题、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四是中国战略研究要融合创新,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鑫主任对于主办方和承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全球南方”并非新概念,中国同全球南方的关系也不是新的议题。自新中国成立起“南方国家”就是我们外交的重点方向和重要内容,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向国际社会明确宣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始终同其它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发展同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指明了方向。如何更好地团结和引领“全球南方”,推动中国与全球南方共同发展进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重点思考的课题。高校智库等研究机构作为思想的发动机和理念的孵化器,在提出“全球南方合作新思路”、凝聚广泛社会共识、推动全球南方联合的过程当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为此,金鑫主任提出了三点具体的建议:一是从学理上需要厘清什么是“全球南方”;二是围绕“全球南方”构建新话语、寻求新理论;三是创新合作思路,为推动“全球南方”联合自强提供更多的思想公共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式之后,金鑫主任、韩召颖教授分别主持了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耀平副部长做了题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贸易对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的主旨演讲,他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指出近年来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快速增长,引发了全球贸易格局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主要体现在新兴市场贸易规模增长,促进全球贸易繁荣发展;新兴市场贸易结构优化,推动全球贸易升级;新兴市场贸易创新,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白鸽主任就“凝聚‘全球南方’新愿景,激发世界繁荣新动能”展开阐述,表示全球南方是全球秩序中的重要力量,是现代化发展和新路径的探索者,对于确保世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从“第三世界”到“南南合作”再到“全球南方命运共同体”,“全球南方”的兴起,根本原因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势不可挡的集体崛起,反映了全球南方国家追求自主发展,正在以更加团结、多元和强大的面貌参与国际事务,强调了对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权利的关注。赵白鸽认为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拓宽合作议题、发挥智库和国际组织力量、激活企业在“全球南方”的作用等方式促进“全球南方”的发展,尤其是推动以数字化和绿色化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和前沿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永胜教授就全球南方与中国对外战略途径选择提出自身的见解,他认为全球政治已经进入到了国际关系紧张、经济金融动荡,充满不确定的一个长时段中,理解中国同“全球南方”的关系、如何发展这样的关系对于中国的对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美国施加的压力,中国需要坚决斗争,甚至是用底线博弈,与此同时改进国家发展模式、治理模式,为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安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强调中俄关系发展的同时,中国海需要发展和欧洲、全球的关系,拓展战略空间以争取更大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步大使围绕“全球南方”大国博弈的几个特点进行阐述。他认为在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全球南方”的概念越来越多的被赋予的一种政治色彩、地缘竞争的内容,主要大国对“全球南方”国家的争夺加剧,使得“全球南方”国家的地位进一步的凸显。中国需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赢得战略主动,全方位开展对外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赋魁大使认为“全球南方”团结合作始于周边、兴于世界,并从一个中心、两大重点、三个方向、四大任务等角度对中国外交面临的形势以及中国在周边的一些倡议和行动进行梳理,指出中国用行动促进“南方国家”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帆教授在线上讲述了“全球南方”影响与对策,他对“全球南方”与“第三世界”进行了概念辨析,并梳理了美国政界、学界对于“全球南方”的看法。在对策上,他认为关键是辨识和反驳西方的话语建构,防止中国与“全球南方”的区域分化。“全球南方”国家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中国要保持同“全球南方”国家一道推进公平公正,同时与发达国家共谋全员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安山教授在线上就“全球力量的分化组合与时代定位:基于全球南方的思考”做了主旨演讲。李教授认为目前全球可以说是处于“关键时刻”,具体表现为北方自乱和南方挑战等。大国争取“全球南方”同盟,中国是自觉把自己列入“全球南方”一分子的,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好像有异议。面对世界秩序的分化与组合,准确认识“全球南方”的概念源起、历史背景以及地位、作用和影响。同时,“全球南方”视角的引入无疑将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注入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鸿武教授在题为“‘三个世界’到‘全球南方’:重新理解中非发展合作的时代意义”的主旨发言中指出,从“三个世界”到“全球南方”,从“亚非会议精神”到“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从“三个世界”理论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南方现代化路径探索五十年的基本脉络。当前中国学界要引导“全球南方”概念向着我们期待的有益于“全球南方”发展的方向发展,以具体的内容,去消解、替换、对冲过去几十年甚嚣尘上的新旧“华盛顿共识”。他还呼吁中国学者一定要走出去、走到南方国家去、走到一线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宏宇教授主要在“历史与现实:‘全球南方’与‘全球非西方’关系辨析”这一题目下给出了自己的三点看法:一是“全球南方”概念对中国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挑战更大些——某些国家不想让中国搭“全球南方”概念的便车、中国面临新的战略陷阱,以及中国快速和平崛起带来的国际身份认同困惑;二是可通过新“金砖+”合作破解“全球南方”带来的挑战与困局;三是可以把“全球非西方(Global Rest)作为中国外交的后备理论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长和教授对于怎样在世界体系中认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全球南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全球南方”概念的叙事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天然概念,要把它放在整个世界体系上去看。而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至今,“中国道路”也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因此,“中国道路”和世界体系在“全球南方”的价值和叙事上,都要把它引导到其代表进步的方向、是战略意识正确的一边,就是怎么把各方的力量、新的政治力量通过具体的规划引领的政策来推进。

郭树勇教授主要对习近平外交思想实践运用的形式与路径进行了讨论,他总结得出习近平外交思想产生于伟大时代,实践要求指导伟大斗争,同时,习近平外交思想实践运用以元首外交,大国外交等为特点;以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等为重点路径;主要特点为强调实践的历史主动性和党对实践运用的领导等。此外,比较而言,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实践对外交事务的转化、外交场景和组织保障等条件的要求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洪华教授剖析全球南方兴起与大国战略博弈的新图景,尤其美日印俄诸大国对全球南方话语权、合作权、主导权的争夺,具体剖析这些国家战略趋向、行动路径和聚焦领域。在此基础上,他强调中国要把“全球南方”作为外交支柱进行顶层设计,坚定同“全球南方”站在一起;进一步明确“全球南方”在我们战略的定位,面向“全球南方”凝聚共识,并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资源配置和制度建设的优先方向,把“全球南方”合作和三大全球倡议落地结合起来,实现中国外交战略的优化。

5月19日下午,论坛分三个分议题进行研讨,主题分别为“全球南方与中国外交”、“全球南方与国际关系”和“全球南方与全球治理”,与会学者专家对这些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在议题讨论分享结束后,大会进入闭幕式环节。闭幕式由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钟振明教授主持。门洪华院长在闭幕式致辞中向参加此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感谢,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于“中国战略论坛”的支持、感谢对于同济大学的厚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门洪华院长指出,对于“全球南方”的这个议题,我们会持续组织下去,也期待着在座的诸位同仁也在这个议题上多关注、多对同济大学进行帮助,我们期待着把这份研究共同做下去,在将来取得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