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支柱型产业,现在变成了最大的变量因素。

房地产下跌的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意料。

统计局5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0928亿元,同比下降近10%;其中,住宅投资23392亿元,下降10.5%。房屋新开工面积下降25.6%,房屋竣工面积下降20.4%,住宅竣工面积下降21.0%。

两位数的跌幅,背后反映的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除此之外,我国房地产投资从2022年4月转为负增长以来,一直没有转为正增长;而今年前四个月的跌幅,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

这意味着,房地产从过去拉动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变成了今天的拖累我国宏观经济增长。

除了地产投资之外,今年1-4月份,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2%,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3.8%,房地产库存也高涨,4月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5.7%,住宅待售面积更是暴涨24.5%。

市场对房地产的悲观,从未如此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销量双位数下跌的背后,坚挺的房价也开始出现松动。

今年4月份,一线城市二手房价下跌高达8.5%,跌幅比二三线二手房价的6.8%还要高,在更能够反映房地产真实价格的二手房市场,我们已经看到了房价跌幅的扩大。

如果房价持续下跌,会引发什么后果?

首先,我国房地产行业过去一度占据GDP的25%,用支柱型产业形容毫不为过,而随着房价的不断下跌,在全民有房的背景下,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民间财富的缩水。

财富缩水,放在今天这个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是非常可怕的。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估算,说的是我国房地产总值已经超过了欧盟加美国之和,这说明地产泡沫客观上存在,但随着泡沫的挤出效应,房价开始下跌的时候,哪怕跌幅仅仅只有1%,放在全国来看,那可能也是上万亿的财富蒸发。

上万亿,背后是千万人辛苦一辈子可能才能够赚到的收入。

当财富开始不断缩水的时候,另一个直观反映就是消费会变得更理性,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零售增速再次下降,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如果房价持续下跌,还会继续削弱人们的消费意愿。

这个时候,在房贷不变,房价继续下跌的背景下,很多家庭可能还会面临资不抵债。

更进一步,房价下跌引发财富缩水,财富缩水导致消费支出放缓,这个时候通缩的问题就会再次浮出水面。

今年以来,我国CPI虽然是上涨趋势,但涨幅依然非常薄弱,仅仅只有零点几个百分点,这说明消费很差,经济有通缩的风险。

过去我认为,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挤出效应,多出来的钱会在市场中流通,继而引发通胀危机,但今天我显然低估了国内家庭的存钱能力。

房地产泡沫的挤出效应,反而进一步强化巩固了国人的储蓄习惯,眼下随着家庭存款总额突破140万亿,地产的泡沫挤出没有被消费,反而变成了躺在银行里不流动的资本。

这个时候,通缩的风险和可怕,要远远大于通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地产下行不仅仅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还会对房地产企业构成致命性伤害。

有时候盛极而衰,只要一瞬间。

2021年,随着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监管加强,开发商先后爆发违约潮,被迫展开债务重组。尽管此后我们也推出了多项重磅措施,但不得不说的是,一切来得稍微有点晚了。

从2022年开始,房地产行业就一直处于低迷之中,但一直到今年,我们才陆续放开楼市的管控措施,开始全面取消限购,这一措施的推迟度,类似于我们放开生育,尽管做得对,但可能错过了最佳时机。

先是碧桂园将债券延期,后来又是恒大资不抵债,勒令清盘,金融信托巨头中融也陷入了财务危机之中,尽管放松了楼市限购,但实际情况可能会让房地产行业更雪上加霜。

以杭州为例,在全面取消限购的第二天,杭州二手房挂牌量暴涨91%,这说明市场的情绪已经到了一个谷底,而随着对房地产市场的利好工具不断推出,我们手里的牌其实也不多了。

高盛预计,到2023年底,我国可售住房库存价值为13.5万亿元人民币,由于部分建设尚未完成,至少需要5万亿人民币的投资才能够建成。

这些钱从哪里来,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尽管目前传出地方会收购存量住房,但这本身也需要大量资金,根据银行证券房地产研究主管郑怀武的研报,如果地方要向开发商购买500万套住宅,预计至少需要花费1.8万亿元人民币。

而这笔钱从哪里来,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尤其是叠加地方债务危机阴影之下。

地方没钱,这已经是一个公开的事实。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我国地方债券发行规模首次突破9万亿元,根据今年的预算报告,截止2023年末,地方债务余额约为40.74万亿元,算上城投债的话,债务已经高到令人咋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我国房地产业占GDP的比例为7.34%,间接带动的相关产业占9.9%,合计约占GDP的17%,和峰值的25%相比,已经下降了不少。

未来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挤出效应,房地产下行对宏观经济的负面效果可能还会持续,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将会削弱人们本就脆弱的消费能力。

房地产企业债务居高不下,地方收入减少,加上居民消费走弱,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一个如此重要的行业来说,只有下猛药,才能够缓和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伤害,但这个问题又几乎是无解的。

过去房地产猛涨,是建立在时代红利之上的,跟着房价一路高歌猛进的还有GDP增长率,那是一个高速增长的时代,随着增长压力的放缓,房价也变得不可持续。

这或许是我们不得不承受的一点,即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必会挤出,民间财富和地方收入也必然会下降,消费支出只能跟着放缓。

这是一道近乎无解的难题。

时代红利一去不复返,这个世界上可能再也支撑不了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每年经济高速增长10%以上,高增长时代一去不复返,而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

一个行业的衰败很多时候是必然的,救是人性本能,但衰败则是市场趋势。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