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141期。在我军十大元帅当中,贺老总排名第五位。如果按照军事指挥水平而言,他在十大元帅当中水准不俗,完全可以排在中游。加上老总南昌起义总指挥的身份,军中履历过人,排在第五位是非常合理的。但是抗战时他负责指挥的我军主力师120师,战绩却是八路军3个师里面最差的,部队的发展也很慢。到了抗战结束时,120师的人数少于明显其他两个主力师,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和老总指挥得不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并非如此。八路军120师的主体是红军时期的红二方面军,基干部队为贺老总亲手拉起来的红二军团,以及萧克上将曾指挥的红六军团。二方面军曾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长征期间损失最少,大部分主力部队被完整保留到了陕北,贺帅的功劳是很突出的。因此抗战初期改建为八路军120师时,该师的人员规模和配置要略强于115师和129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后面的发展脉络就有些变化了:115师(主要由中央红军演变而来)是解放战争时第四野战军的老底子之一,129师(红四方面军)则逐渐演变为二野,三野则由新四军和山东八路军构成。120师有很大一部分成为了后来的一野部队,但一野的实力又在四大野战军当中最弱,发展同样是最慢的。并且一野还不是贺老总带队,改为解放军副总司令彭老总直接指挥,这似乎又侧面印证了贺帅的指挥能力存在问题:没有把120师带好,导致后期的一系列发展也不如意。事实上,这种看法是存在明显谬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0师在抗战期间确实不够显山露水,但这根本不是贺老总的问题,而是抗战需要。为了巩固后方,中央军委命令贺老总的部队长期在晋西北、陕北等地活动,主要任务是保卫陕甘宁。120师和其他两个师不同,大规模的战役打得非常少,没有作战就没有缴获,部队的武器水平上不去。120师在抗战中歼敌总数为12万余人,战绩明显不及八路军115师和129师。而且由于经济基础不好、人烟稀少,120师部队的扩张速度也非常慢,远远落后于其他两个兄弟师,抗战结束时有正规军4万余人,跟另两个师差距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人数和武器装备还只是其次,一个基本的军事常识是部队长时间不打大仗就容易生锈,就好比抗战后期的国民党军队,空有数百万人数规模,但是在西南后方磨洋工太久,与日军的正面会战大大减少,战斗力也很差。到了解放战争时,面对多年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作战的我军部队,蒋军的人均战力有差距。敌人在军事装备和人数上的优势,并不能完全弥补这种差距。解放战争第一年打完,47年6月蒋军锐减到373万人,就能够说明问题:部队长期不打仗,很容易废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贺老总的120师,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这种问题,实战、大战机会少。解放战争初期,以120师为班底的晋绥野战军在傅作义面前屡遭败绩、多次损兵。后来西野建立,中央干脆让彭老总指挥这支最初实力并不强的部队,贺帅转入后方工作,从此很少踏足军事一线。当然49年解放大西南时,率领18兵团入川的是贺老总。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是此战的主力,西南战役的主力部队是二野大军,刘、邓二位首长还专门在成都城外等待贺老总的部队先进城,这对前期老总率领18兵团牵制胡宗南部队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贺老总革命早期的履历和战争中表现出的指挥水准,如果抗战时指挥120师像其他两个师一样,在前线与日伪军交战较多的话,那么战功战绩肯定也不会差的,而且壮大的速度和规模不会逊于兄弟部队。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作战任务,以及老总无私奉献的品格,120师并没有像其他主力部队那样风光。贺老总在军事生涯后期看起来不那么显山露水,是有特殊原因的,他总是无条件服从中央的军事安排,并非一些朋友揣摩的那样,指挥能力不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