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为啥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和沙俄会跑到美国签署《朴茨茅斯和约》,这事儿跟美国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当时美国的话事人老罗斯福,早就意识到日本和沙俄,都想侵占中国的东北,而且都有付诸实践的事实了。

比如说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后,日本就要求清廷把辽东半岛割让给自己。后来沙俄带着德国和法国强烈抗议,这才让清廷用3000万两白银给赎了回去。

到了1900年,沙俄自己按捺不住了,趁着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沙皇尼古拉二世派遣17万大军,兵分七路,直接把东北三省8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包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和日本、沙俄比起来,英法等国在中国的行为,那简直就是毛毛雨了。他们拼死拼活打了那么多次仗,才得到多少好处?日俄一出手,就要把东三省给拿走,这气魄,其他列强还真比不了。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已经不在乎什么国际谴责了。

不管日俄怎么闹腾,美国都有一杆秤,他们要的是什么?他们要的是一个对美国开放的中国市场,他们需要将美国的商品,源源不断贩卖到中国来。而这么做的前提是,中国乃至亚洲的商品市场环境,一定是要稳定和平的,否则不利于美国在这里的贸易发展。

为此,不论日俄战争的结果如何,美国所寻求的结果一定是日本和沙俄,在东北保持制衡状态。谁也不能一家独大,这样才能保证稳定。稳定是一切经济发展的大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俄在东北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美国的底线。

1896年,沙俄凭借“三国干涉还辽”的功劳,成功迫使清廷签署了《中俄密约》。这是一份秘密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需要将东北借给沙俄修铁路,也就是中东铁路。而且沙俄可以随时利用这条铁路运送军队和物资,不需要经过中国的许可。

紧接着,沙俄便开始修筑中东铁路了。这条铁路在1903年正式开通,沙俄利用这条铁路,还顺利将他们的卢布引进到了东北。没有卢布,无法在车站买卖商品,也无法乘坐火车。

到了1897年年底,沙俄看德国占了胶州湾,立马从海参崴调了一队军舰前往旅顺口和大连,强行霸占了这里。1898年,沙俄逼迫清廷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从中国租借走了旅顺口和大连。旅顺口作为海军港口,大连作为国际贸易港口。

与此同时,沙俄还争取到了中东铁路南延线的修筑权,该线路是从长春通往旅顺口的一条铁路。这么一来整条中东铁路,基本上就将东北三省所有大中城市,都连在一起了。

由于沙俄随时可以用这条铁路运兵,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在一眨眼功夫,将俄军分布到东三省所有城市当中去。

这还没完,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开始侵华。沙俄来留了一手,他们不仅要在京城争取最大的权益,而且还要把东三省拿到手。

17万俄军花了3个月时间,便击溃了东北的5万清军,拿到了东北的控制权。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东北,已经不归清廷说了算了,随时能被划入沙俄的地盘。

这是美国非常不愿看到的事情,为啥?他们倒不是为我们打抱不平,而是如果这片土地归了俄国,那贸易对象就是俄国,很多条件就不好谈了,毕竟和清朝谈判更加容易。

而且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东北被吃了,那么下一步是不是要吃掉华北?这么下去,中国可就都是俄国人说了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只能惨胜,不能大获全胜,这也是美国的底线。

日俄战争刚开始,老罗斯福就曾经做出过判断,如果日本在这一战中大获全胜,那么整个东北亚将会出现一个非常可怕的力量。

到那个时候,日本不仅会把沙俄彻底赶出东北亚,甚至连美国也无法掌控日本未来的动向。谁知道这条恶狼将来会咬谁呢?

因此,美国希望日本赢,但只是希望他们惨胜而已。

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以后,遭到了列强们的一致谴责。沙俄面子上挂不住,但又想实质性占有东北,所以就要求清廷派代表来商谈交还东北的计划。

谈判过程中,沙俄提出的一系列要求,无非就是为了实质性占领东北。比如说,东北的中国长官身边,必须要有2名俄国指定的人辅佐。此外清廷不允许派兵马进入东北,所有抵抗过俄军的清军,一律开除。东北境内所有武器都归俄国所有。俄军分3批撤军,具体时间不定等等。

中国代表差点没当场气昏过去,回头清廷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日本驻华公使。日本得知这事儿以后,知道沙俄是吃定东北了,那么战争也就不可避免了。

为此日本在1902年找到了英国,与之达成了联盟关系。有了英国做后盾,日本对沙俄出手,心里就放心多了。

但是德国和法国如果支持沙俄,那情况还是会恶化。这个时候美国跑出来为日本撑腰,他们表示,只要德法出手支持俄国,那么美国一定会全力支持日本。

看看,一切都是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表达自己对日本的支持,美国还特地贷了一笔款子给日本,日俄战争中日本花费了15亿日元,其中五分之一来自美国的贷款。当时日本的年收入才2亿日元而已。

不过,我们也发现,美国并没有和日本结盟,更没有真的出手帮助日本对付俄国。而且在俄军败北沈阳的时候,美国为了拉沙俄一把,居然主动跑出来调停这件事。由此可见,美国并不希望沙俄败得太惨。

那时候沙俄太骄傲了,拒绝了美国的调停,这才有了后来的对马海战。1905年5月,对马海战中,沙俄的远东舰队全军覆没,这也宣告沙俄在这场日俄战争中彻底战败了。

这个时候老罗斯福又做出了新的判断:如果战争再打下去,那么沙俄铁定会被日本赶出亚洲,让日本在东北亚一家独大,这也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为此美国再次出手调停。

当时日本已经消耗掉了15亿日元,基本上已经达到他们国内的极限了。自然也想着赶紧结束战争,靠谈判收回成本,顺便再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朴茨茅斯和约》,让美国看到了他们要的均势状态。

沙俄不想打了,日本也打不动了,这个时候美国出面调停,简直是最佳时机。不过日本毕竟是获胜方,如果没有足够的收益,人家凭什么停战?

为此,美国也抛出了自己的筹码:承认日本对半岛的控制权,同时也认可日本可以将从俄国手里抢来的旅顺、大连,继续留在手里。

有了这两项保证以后,日本才骂骂咧咧地来到了谈判桌前。至于沙俄这边,已经没有1年前那副骄傲的态度了,战败后的沙俄,只有低头挨骂的份,根本没啥话语权了。

1905年9月,在美国的主持下,经历3个月的漫长谈判,日俄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这份和约中规定,日本可以控制半岛、库页岛南部、东北长春以南的地盘。沙俄则只能保有东北长春以北的势力、库页岛北部的势力等。

等于说,双方把东北给平分了,不过只是平分了势力范围,并不是真正拥有主权。相反,主权依旧在中国手里。

达成这项协定,是美国希望看到的。这就是老罗斯福一直倡导的日俄均势状态。他认为,只有一个稳定和平的东北,才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渗透。结果怎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篮打水一场空,日俄都不待见美国。

日本代表签订完这份和约,回去就被全民臭骂了一顿,甚至导致桂太郎内阁主动辞职。为啥?因为沙俄一分钱不赔,而且还保住了北满和库页岛北部,凭什么?

沙俄代表回去以后,虽然赢得了沙皇的赞许,但整个沙皇集团,都遭到了俄国民众们的唾弃。他们把战败的所有罪责都归罪于沙皇集团。

所以说,日俄在谈判后,小日子都不好过。

打这儿以后,沙俄在远东便采取了防御态势,日本财政空虚,急需在南满挣钱,所以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

因此,1907年沙俄反倒是和日本走到了一起,两家一拍即合,达成合作协议,一脚把美国给踢了出去。

日俄双方约定,不允许任何第三国再进入东北市场,结果美国在东北的贸易输出呈断崖式下降,老美忙活了半天,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