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如何始终”对大党独有难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科学概括了攸关全局性发展的大党独有难题本源,这是新时代实现党的使命任务,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角度出发,深刻阐释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其中“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被列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践需要把握好的九个问题之一,反映出这场硬仗要赢得最终胜利必须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正视问题、聚焦聚力。

解决好“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难题,就要首先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牢记初心与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辈子的事,是党的信念宗旨、理想目标的集中展现,是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越是长期执政,党的初心使命就越不能忘记,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就越不能丧失。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忘记了来时的路,从而步入违法犯罪的歧途,把初心使命丢到了九霄云外。纵观我们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始终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一直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正是由于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我们党才能始终做到保质保鲜,才没有变得蒙尘褪色、干涸枯萎。由此可见,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排在“六个如何始终”的第一位,是解决其他难题的重要基础与必要前提,凸显所蕴含的政治考量与价值旨归。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首先弄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在困境中壮大、在绝境中突围、在逆境中奋起,坚守奠基创业时的初心和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以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精气神紧紧扭住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关键与本质,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做到常思己过、检视自身,把革命热情、拼命精神贯彻到底,确保百年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解决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难题,就要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

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对于我们这个百年大党来说,统一思想就是同心同德不能七嘴八舌、三心二意;统一意志就是站稳党性立场、对党忠诚,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统一行动就是在面对重大问题、严峻形势时做到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能只体现在口头上。可以说,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体现着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体现着党的各项事业的前进方向。“我们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同时大也有大的难处。”大的样子是说明我们党有着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涌入,充满生机与活力。大的难处是表明党员人数的庞大、组织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对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战斗力带来特殊挑战,如果态度不坚决、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就会出现松劲歇脚、疲劳厌战情绪,导致思想、意志、行动不统一,我们就难以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难以步调一致地向前进,最终只能是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自身,保持头脑清醒、行动迅速,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始终在各方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将各种力量凝聚起来,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防止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确保党的方针政策能够不折不扣精准落实、有效落地,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解决好“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难题,就要努力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知识透支的短板。

历史上那些没有经受住考验而蜕化甚至被演变的政党的经历以及惨痛教训深刻表明,强大的政党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奋斗探索中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政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要求也就越高。“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古人说:‘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甚至可能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必须努力回答的战略性课题。当前,我们党还面临着一些顽固性、多发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形势变化快、矛盾风险多、改革任务重,可以说是世所罕见。唯有通过顶层谋划扫除障碍、协同设计打破梗阻,努力克服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知识透支的短板,才能真正形成自剜腐肉、去腐生肌的强大合力,才能在面对风险挑战时构建起铜墙铁壁、凝聚起磅礴力量。

新征程上,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必须永远在路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越是高歌猛进对全体党员干部的要求就越高,也就越需要勇于刀刃向内开展自我革命,进而练就出能够适应新任务新要求、应对各种艰难险阻的“金刚不坏之身”。

解决好“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难题,就要持续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创业不易没有捷径,守业更难唯有实干。“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置于“四个不容易”之首,体现了长期执政条件下容易在承平日久时出现怠惰涣散、难以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的忧虑忧思。纵观古今中外,当局者安逸享乐、骄傲自满最终人亡政息、失去政权的例子俯拾皆是,我们党没有在矛盾困难中迷失信仰、放弃希望,反而是驱散阴霾不断将蓝图变为现实,“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才做到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顽强斗志积极作为,开创党的事业发展新天地。在我国各种政治力量对比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崭露头角,在于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不断致力于摆脱旧的依赖、走出新的坦途,发扬红色传统、赓续精神血脉,这是我们党自成立伊始便传承下来的政治本色与优良传统。

新征程上,我们要时刻铭记,行百里者半九十,没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伟大斗争。面对着社会经济格局、全球生产方式、全球治理规则的深刻变动,我们必须持续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务必要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防止暮气沉沉、裹足不前,要敢于撸起袖子、甩开膀子,以不推不拖、不等不靠的闯劲在吃劲岗位、一线项目中锻造不畏风险、敢战能胜的革命风范,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

解决好“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就要主动照镜子、找差距、查不足。

历史和实践证明,发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正视问题,被问题牵着鼻子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以见叶知秋的敏锐、如履薄冰的谨慎始终吸取经验教训,面对磨难没有被打倒、没有被压垮,一次次拿起手术刀靠自己解决看似难以攻克的疑难病症,避免“小管涌”出现“大塌方”,彰显着新时代党对自身肩负任务使命、所处历史方位有着清醒认知。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党是在一个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也可能在执政业绩光环的照耀下,出现忽略自身不足、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作为大党必须要解决的独有难题之一,就是要及时发现、解决自身问题,这是当今躲不开、绕不过的一堂必修课,也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内在要求。

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主动照镜子、找差距、查不足,一刻不放松地追着问题去、瞄着问题抓,不回避、不掩盖,对准焦距、抓住痛点。坚决杜绝粉饰太平、蜻蜓点水现象,对待前进过程中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决不能反应迟钝,慢腾腾、软绵绵,而是要及时掌握处理问题的历史主动,把情况探明、把路径提实,确保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依靠自身能力把问题由多变少、把矛盾由大化小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只有严管严治,才能保持大党应有的风范,解决大党独有的难题。”

解决好“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难题,就要持续扬正气、祛邪气、鼓士气。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政治生态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会付出很大代价。政治生态是一个包含多层级、多领域的反映党心民心、社风政风的复杂系统,执政生态优良,人心就齐,就能为团结凝聚锻造更强的革命力量提供丰厚沃土;从政环境恶劣,弊端频现,久而久之就会对党自身价值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对党的肌体形成极大冲击。作为事关民族兴亡、事业成败的“六个如何始终”大党独有难题之一,反映的是开展政治活动、实现政治抱负所需要的政治运行状态,同时也体现出了持续激浊扬清正风气的精神面貌。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怀着更大决心、更大气力、更大勇气,解决了一些顽瘴痼疾,减少了管党治党阻力。但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需要全党上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涵养政治生态。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警惕“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绝不能因其小而忽视、因其微而放任,要持续扬正气、祛邪气、鼓士气,积极培育良性政治土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抵制来自方方面面的不正之风,把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及时转化为能在更深领域、更广范围发挥作用的有效成果,使党内始终充盈着新风正气。

坚持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六个如何始终”坚持问题意识和目标指向,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六个如何始终”虽各有侧重,但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新征程上,必须将“六个如何始终”作为有机整体来看待,将对“六个如何始终”难题统筹起来考虑,整体性运用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之中,才能切实增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整体效能。

作者系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罗浩

新媒体编辑:张雨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