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一天,一个女人坐在椅子上,面色不安地朝眼前一个干部打扮的中年男人说道:

“眼下时雨深受陈公博重用,最近还当上了警察局司法处处长,身边巴结讨好他的人众多,他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就怕组织会误会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建国

这位干部叫许建国,政府中央党委书记,女人叫孙静云。

此番北上汇报,孙静云带着两个任务,一是汇报丈夫李时雨收集的汪伪政府的珍贵情报,二便是为丈夫的卧底工作求个心安。

得知夫妻二人内心竟如此不安,许建国笑道:

“孙静云同志,你们夫妻二人的担忧实在多虑,你回去告诉时雨,让他大胆往上爬,对伪组织不管它什么部门,应广泛打入之!”

得到了组织肯定,李时雨原本忐忑的内心瞬间平静下来,回想起自己刚开始做卧底时,竟已经是9年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时雨

从东北军最普通的办事员,一路混到如今党、政、军、警几个处长大权于一身,并深受陈公博器重,李时雨知道,为了我党胜利,这还远远不够,只有混得够高,才能触及敌人更多核心机密,才能为我党传递更多情报。

日军铁蹄下的光芒

1934年,刚从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毕业的李时雨,先是找上了在省立一中补习班时的同窗好友张学孟,请求他帮忙给自己推荐个工作,但这可不是真要找工作,而是李时雨卧底之行的第一步。

当时的张学孟担任张学良公馆警卫室主任,在他的举荐下,李时雨成功打入东北军。

1935年,李时雨随东北军抵达西安,进入西安“剿总”第四处任中尉办事员,但好景不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内部矛盾迭出,局势混乱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安事变老照片

不久,就宣布整编改组,很多官员遭到裁撤,李时雨意识到无法再继续东北军的工作,于是决定去北平找于毅夫。

不料刚到天津准备转车去往北平的路上,日军就发动了“七七事变”,随即攻占了天津,李时雨一时滞留不前。

但天无绝人之路,李时雨联系上好友于炳然,在他的安排下,与当时天津中共秘密组织的负责人何松亭见上了面,李时雨随即被安排在天津继续从事情报工作。

1937年,李时雨攀上当时在天津一个治安维持会当总务科长的前同事吴光弼,这位吴科长所效力的单位,是由日本扶持的。

在吴光弼的举荐下,李时雨当上了天津高等法院检察官。

靠着这层身份,李时雨的行动方便起来,后来他又想办法得到了一张日本特务机关批发的通行证,自此常常为我党传递书信和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延安前线需要一批电台机械和马达,党工作人员将这批设备拆成了三个箱子分装,李时雨先是借用法院的车,将两个箱子放在了自己办公室。

在运送第三个箱子时,为了不引人怀疑,李时雨选择乘坐三轮车,但抵达“法国桥”时,日军不准三轮车通行,没办法,李时雨只好下车步行。

那是一个下雨的清晨,日军的看守也没有松懈半分,李时雨一手高举通行证,一手拎着箱子,强忍着神色,淡定地在日军眼皮子底下,成功通行,这批设备最后成功送出天津,极大缓解了前线的联络压力。

在天津期间,李时雨还成功解救了我党一位成员——冯骥。

当时冯骥被收押在天津看守所,负责审理此案的正是天津高等法院,得到解救任务后,李时雨经过思索,脑子里立即有了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老照片

他先是找机会悄悄拿到了冯骥的档案,把所有资料焚烧一空,后又想办法去到看守所里见了冯骥一面,跟他说:

“没有资料就没有办法定罪,唯一棘手的就是有一项对你通共的指控,开庭时无论说什么,你都一口咬死自己是被污蔑的,根本不是什么共产党。”

开庭当天,因为缺失资料,冯骥也对通共一事矢口否认,很快他就被宣布无罪释放。

后来,何松亭问李时雨计划为何进行得如此顺利时,李时雨才狡猾一笑,说出另一故事。

为了保证计划的最后成功,他谎称冯骥是自己的同学,因为和仇人打架才被诬陷进了看守所,背地里将审理冯骥案的相关人员一一活络疏通遍,如此才万无一失。

何松亭听完后,赞道:“如此通透,其路远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松亭

1939年,汪精卫卖国求荣,建立伪政权,专为日本办事,得知他将在上海秘密召开伪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李时雨伪装成国民党的北方代表,随船从天津去往上海,成功混入了大会。

也是这场会议,李时雨的命运走向再次迎来新机遇。

会议之后,李时雨返回天津,将会上了解到的情况详细汇报给了党组织,9月初,伪国民党中执常委会决定成立北方党务办事处,任命李时雨为天津市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1940年1月,李时雨同其他地区常委受到汪精卫的接见。

汪精卫在抗日一事,心境一直怯弱害怕,在这些地区常委面前,他大谈与日本合作的好处,李时雨听得气愤,但面上不显,没有露出什么破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精卫

因为李时雨精通法律,又有法院工作的背景,汪精卫对他肯定有加,不久伪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发布了立法委员名单,李时雨的名字赫然在列。

当时,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李时雨需要前往南京赴职。

这一去,便将彻底进入敌人的腹地,凶险程度可想而知,但这也意味着能获得更多敌人的情报,李时雨没有犹豫,毅然只身前往南京报到。

南京之行,李时雨的谋略和手腕得到了更加充分地展现,一去,他就得到一个位高权重之人的青睐。

汪伪政权中的眼睛

初入南京之时,每每开会,李时雨的发言总是针砭时弊,直击要点,几次下来,居坐领导席的一个男人,便将李时雨请去了自己办公室。

此人便是陈公博,身为汪伪政府的第二号人物,其权势和地位仅次于汪精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公博

得了陈公博青睐,李时雨身价水涨船高,红极一时,很多人来与他结交,李时雨左右逢源,纵横在各种人物之间,获取了大量的情报。

1940年,由于前任上海市长遭刺杀,陈公博兼任市长一职,他对李时雨更加重用。

同年11月,孙静云从天津搬至南京,表面上,这是李时雨向陈公博表示自己一家完全效忠,实际上却是,随着职务的变高,盯着李时雨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妻子的到来,正是来缓解他传送情报的压力。

这之后,孙静云便成为了李时雨的送信员,丈夫在敌营搜集情报,她便往返于天津和南京两地传递情报,夫妻二人配合天衣无缝。

1940年到1944年之间,李时雨兼任过许多职位,从保安司令部秘书处长、军法处长、清乡委员会第四处处长、司法处长等职,利用各种各样的身份,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情报,还因为提前知道汪伪的动向,数次瓦解了日军的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日军准备对新四军进行“清剿”,因为李时雨的提前通知,每当日军和保安队浩浩荡荡地行动时,新四军便提前转移,让敌人扑了个空,极大保存了我军实力。

1944年,汪精卫病亡,陈公博任南京伪政权行政院院长、代理主席,其当时手下很多官员都被调离,但李时雨却在周佛海的推荐下被留了下来,继续担任上海警察局司法处长。

周佛海时任行政院副院长、上海市市长兼警察局局长,摇身一变就成了李时雨的顶头上司,由于李时雨出色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周佛海也早就注意到了他,如今才将人拉拢至自己麾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汪伪政权彻底乱成了一锅粥。

陈公博很快被抓被判,但周佛海因为早期与蒋介石关系甚密,在蒋介石的庇护下,周佛海留在了上海维持治安,李时雨也在周佛海的推荐下,被指派为上海行动总队军法处副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佛海

而就是在这混乱之际,李时雨也没有停下行动,闷声干了好几件大事。

国民党接收上海后,开始向各地输送新式武器,当时李时雨侦察到一条消息:伪保安队刘铁城接收了一批武器,准备调离上海,开往常州一带。

他赶紧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上面,我军快速反应,埋伏在刘铁城队伍的必经之路上,直接打了个对方措手不及,截下了大批武器。

李时雨还趁乱,为我军捞到一批手枪和子弹,安排同伴张执一悄悄送出了上海。

当时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弟弟杨树田被收押在提篮桥监狱,李时雨得知情况后,和同学范纪曼毅然前往虎穴救人。

范纪曼假冒重庆方面的高层,李时雨谎称这是与上海行动总队军法处共同行事,在两人的通力合作下,最终将杨树田成功救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时雨游走敌营多年未曾暴露,离不开他胆大心细的作风和审时度势的智慧,在数次转折关口,他都抓住了机会。

上海军统的窃听器

1945年10月,蒋介石政府军统局局长、特务头子戴笠率队乘虚而入,开始接收上海。

戴笠一抵达,就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肃奸”,而这个奸,正是指曾经汪伪政权下的亲日之徒,作为曾经的红人,李时雨的处境微妙起来。

但命运再次站在了李时雨这边,一个名叫余祥琴的人,从浙江来到上海,主动找上李时雨。

李时雨同此人勉强算得上昔日同事,但当时合作,余祥琴的身份是律师,如今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军统特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统特务

他向李时雨抛出了橄榄枝,想利用李时雨副处长的身份,策反拉拢警员,作为条件,他可以安排李时雨进入军统工作。

李时雨欣然接受这场交易,一开始他是在余祥琴手下进行审理汉奸的工作,直到在一场饭局上,遇上了戴笠。

戴笠对李时雨的经历很感兴趣,得知他潜伏在汪伪政权下为抗日传送了大量情报,很是满意,不久,戴笠亲自任命李时雨为军统上海二站第二组上校组长。

军统在当时的上海地位极其重要,国民党在攻占上海前,所有重要指示都是直接传达给军统,李时雨得以获取了众多情报。

每天上班,他就偷偷把各项重要指示摘录下来,下班后交给孙静云,再由孙静云传给张执一,通过电报传送给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国共两党局势越发焦灼,国民党对于间谍的抓捕力度也日益加强。

变故突如其来,军统特务在审问汉奸时,无意中得知日本宪兵队曾经破获过天津地下党组织,而李时雨与其有牵连,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就会引出猜忌,更何况,军统手段狠厉,一贯坚持宁抓错不放过的原则。

当时的军法处处长叫沈维翰,他发电报请示戴笠,提出对李时雨进行抓捕,但戴笠却认为李时雨并无嫌疑,对其十分信任,不同意抓人。

但好景不长,戴笠于1946年3月17日由北平返回上海转南京途中坠机身亡,军统内部明争暗斗愈演愈烈,军法处对李时雨的监控也更加严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笠

李时雨深知处境艰难,一行人便一直在想办法撤离上海,但奈何盯着他的眼睛实在太多,竟一直没找到机会,直至9月17日,沈维翰带人冲进李家,李时雨被抓进了南市车站路军统看守所。

连着被关三天,李时雨才被带进审讯室,早在余祥琴手下时,李时雨便见识过军统审讯的手段,狠辣程度,令人心惊肉跳。

可即使被毒打、被灌凉水、被鞭打等,他都咬着牙,否认自己与共产党有关系。

残酷的审讯持续了两夜,见李时雨始终没松口,军统也没抓住实质的把柄,没有办法,只能将他的案卷递给上海法院,李时雨也被收押进提篮桥监狱。

1946年12月,李时雨被判处7年零6个月的有期徒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被关押就是3年后,1949年,我党在全国解放进程上势如破竹,连连取胜,国民党的势力范围日渐萎缩,财务压力也增大了很多,没有办法,不得不释放一批监犯,李时雨便在这之中。

1949年2月,李时雨走出了监狱,很快他就联系上张执一,脱离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后,李时雨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继续投身党组织安排的任务之中。

李时雨以上海汇中企业公司副总经理的名义,游走于上海工商界、银行界上层人士之中,还与国民党军警机关联系,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婉转劝告他们要保护一切公共资料和卷宗档案。

但不久,李时雨的动作就引起了特务的注意,有了前车之鉴,党组织不敢再耽误,连夜安排人将李时雨送出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脚踩在北平的土地上,李时雨才终于结束了漫长的卧底生涯,看着镜子里身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的自己,如钢铁般坚毅的男人,忍不住红了眼睛。

谍影重重溢光彩

4月29日,刘少奇在香山亲自接见了李时雨,看着这个只比自己小十岁的男人,刘少奇激动道:“你为国家所做的,会永远被人民记住。”

已经41岁的李时雨,眼里依然一片赤诚,曾经的他日日戴着面具伪装,心里却始终怀着纯粹的爱党之心,从来没有迷失过自我,这份坚强的意志实在令人佩服。

1982年离休之前,李时雨又回了趟家乡,小时候的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水浒传》,其中宋江急公好义,常常救人于危难之中,因而被称为“及时雨”的情节,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本名叫李亭芳,因为敬佩宋江,所以将名字改为李时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时雨和妻子

在国立北京法政大学读书的前两年,李时雨并没有参加任何政治活动,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才意识到国家危亡,匹夫有责,他不仅要像宋江一样救人于水火,更应该救国家于危难。

这一年,李时雨23岁,他决定燃烧自己的青春,为国家的完整与和平发散光亮。

1931年12年,李时雨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之后便一直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直至1934年毕业,他正式开始自己的暗刃之路。

1999年12月28日,91岁的李时雨病逝于北京。

生前,他将平生积蓄的一万元人民币奉献给家乡作为奖学金,被县委命名为“李时雨奖学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年的李时雨

国家危难,匹夫有责,从只知道读书的淳朴学子,到混迹敌营的卧底暗刃,这是属于李时雨的成长和奉献。

而在他身后,还有千千万万如这般的革命先烈,为了国土完整,为了人民安居,纵使不知道这无数场战争后面我们会不会胜利,但在那时,反抗的脚步从未停止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