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曾在多种场合,多次提到一个类似的道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直线的,而是螺旋式地上升,也就是波浪式发展。”说得直白简单些,就是“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好比同样数字的一笔钱,十年前的购买力和现在的购买力是不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0年庐山会议结束,从庐山上下来,回到北京后,毛主席对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人说:“你们几个不要紧张,要有个底,我是保你们的。”毛主席的话在当时,比任何时候都管用,他要保谁绝对能保住。

可是在一年后的1971年,毛主席为何没保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人?这是言而无信吗?多年后吴法宪回想起来,认为这是“言行不一”。他这样想,实在是太幼稚了。从古到今,全世界都没有这样的事,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70年的吴法宪四人,跟71年的吴法宪四人,在毛主席眼中是一样的吗?70年到71年,发生太多事了。而早在70年的庐山会议,就已有苗头,只是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人没有意识到,并及时反应过来“下船”。毛主席曾试图将吴法宪四人“拉回来”,希望他们不要越走越黑、越走越远。

1970年的庐山会议,陈伯达的倒下是在“敲山震虎”,“敲”的就是黄、吴、李、邱四人。下庐山后,吴法宪很快写好书面检讨,递交给毛主席。包括吴法宪在内的不少人,以为毛主席会批示通过,此事就算结束了。但毛主席的批示,完全出乎黄、吴、李、邱等人的预料:毛主席进行了十分严厉的批判。

毛主席回批之迅速、力度之大,让吴法宪有些惶恐;批示中还暗示黄、李、邱三人也要检讨,也要过关。之后看过黄、吴、李、邱的书面检讨后,毛主席还是表示满意的,以为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便准备再加一把火,特地请这四人到自己的住处游泳池谈话。

此次谈话,主要是毛主席跟黄、吴、李、邱的五人谈话。谈话气氛还是不错的,毛主席还跟这四人主动开起了玩笑,只是在最后非常严肃地说:“你们的问题在我这儿已经完了,今后就要看你们的实际行动了。”这句话,让黄、吴、李、邱四人的心里,暗暗松了口气,觉得这是过关没事了。

他们只记住了前面的“你们的问题在我这儿已经完了”,忽略了后面的“今后就要看你们的实际行动了”。黄、吴、李、邱的实际行动有吗?毛主席想要的实际行动他们进行了吗?他们装傻充愣,误以为跟已经“消失”的陈伯达撇清关系,这件事就结束了;他们大错特错,实际行动的对象不是陈伯达,而是另有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说1971年8月中旬,毛主席的南巡,开始倒没什么特别,结束得却相当匆忙。此次南巡为什么结束得空前绝后的匆忙?南巡的时间又为何如此之短?已经有太多知情者在后来揭露了。在武汉、长沙、南昌三地是否有杀机,不能确定;但杭州、上海两地,绝对是到万分凶险的地步。

在杭州时,虽然没人直接告密,但是毛主席和身边人,都接二连三地收到各种催促他们快点离开、暗示危险的讯号。最后,毛主席选择果断离开杭州,并在上海跟许世友作简短交谈后,北上回京,做相应处理,之后就是“九·一三”。

庐山会后到“九·一三”,差不多一年时间,黄、吴、李、邱撇清了关系吗?做出毛主席所期望的实际行动了吗?很显然,他们并没有。林立果的行动,他们能保证没有直接提供帮助,但他们能够保证没有提供间接帮助吗?他们不仁,能怪他人不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一三”后,黄、吴、李、邱虽然下台并被关接受审查,但没有经历他们曾“对付”过的老干部们的种种。他们除失去人身自由外,好吃好喝好住,家人也没受到太多、危及人身安全的负面影响。

到1981年,黄、吴、李、邱四人,还得到特别法庭公允的审判。

还有一个小故事,“九·一三”后他们被关监狱,嫌伙食差把碗里的白菜弄撒一地,还叫嚣着自己要吃好的、要喝酒。毛主席、周总理得知此事后,先后批示:“应该吃好,有资格吃好,有钱吃好。”“但不准喝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黄、吴、李、邱在狱中待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比许多遭到错误对待的老干部好上不知道多少倍。